爲何《伯遠帖》在「三希」中地位遠超其他二帖?

個人以為,《伯遠帖》才是真的能算“三希”之一的。

《中秋貼》雖好,但畢竟是宋人臨本。不過清時大都以為是王獻之真跡,故算一希。

為何《伯遠帖》在“三希”中地位遠超其他二帖?

用筆甚肉,行筆拖沓。

雖是王羲之跡,但是此本為摹本,而且摹的水準,確實不高。

歷代書家,學快雪時晴的都不多。

之所以列為“三希”,是因為乾隆喜歡。

為何《伯遠帖》在“三希”中地位遠超其他二帖?

至於中秋貼

為何《伯遠帖》在“三希”中地位遠超其他二帖?

其圓轉方折,變化精妙,疏密對比清晰,絕對是學習的佳本。

還有就是《伯遠帖》

是唯一晉人真跡

而且是王羲之宗親所寫。

當時王羲之宗親,尤其後輩,學的大多都是王羲之一路。

為何《伯遠帖》在“三希”中地位遠超其他二帖?

用筆結字,非常快意。

是晉人風流的上乘之作。

為何《伯遠帖》在“三希”中地位遠超其他二帖?

用筆非常蕭散

為何《伯遠帖》在“三希”中地位遠超其他二帖?

為何《伯遠帖》在“三希”中地位遠超其他二帖?

其實學下此貼,對理解王羲之的碑刻非常有好處。

因為王羲之蘭亭太難

在筆法上,伯遠帖相對蘭亭還是容易一些。

變化也容易抓。

尤其學完伯遠,在去看閣帖裡的魏晉碑刻,就會發現晉人筆法“風流”之所在。

為何《伯遠帖》在“三希”中地位遠超其他二帖?

為何《伯遠帖》在“三希”中地位遠超其他二帖?

三希的由來,是因為古人鑑賞水平所致,因為清時王羲之真跡幾乎不見。

所以見唐摹本《快雪時晴》以為真跡。《中秋》雖有聲音傳為米芾臨本,但是在清朝時,並沒有受到重視。三希之所以三希,並不是因為三本帖最好。而是因為都是晉人法帖,古人以魏晉為貴。清時也有很多著名的個人收藏傢俬藏,並未全入清宮,故乾隆選此三帖為“三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