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首腦會晤之外的另一種緊急溝通機制——「紅色電話」,是怎麼建立的?關鍵時刻能發揮什麼作用?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於7月16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會晤,雙方就多項重大國際問題進了交流,對外釋放出兩國關係緩和信號。美俄首腦直接溝通,除了雙方會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緊急溝通機制——“紅色電話”。

美俄首腦會晤之外的另一種緊急溝通機制——“紅色電話”,是怎麼建立的?關鍵時刻能發揮什麼作用?

莫斯科與華盛頓之間的熱線,常常被稱為“紅色電話”,這是一個特殊的、高度加密的系統,它能讓美國與俄羅斯的首腦之間進行直接溝通。美俄兩國之間建立實際上的緊急溝通機制是在1963年。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和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在古巴導彈危機之後,建立了這樣的機制。建立之初的目標旨在升級保障美蘇兩國最高領導人之間的交流。那麼,這條線路是怎樣建立的呢?

美俄首腦會晤之外的另一種緊急溝通機制——“紅色電話”,是怎麼建立的?關鍵時刻能發揮什麼作用?

美國前總統肯尼迪

美俄首腦會晤之外的另一種緊急溝通機制——“紅色電話”,是怎麼建立的?關鍵時刻能發揮什麼作用?

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

紅色電話的官方名稱是:direct communications link(直接聯絡專線),這是美蘇兩國在1963年6月簽訂的,關於建立直接聯絡的諒解備忘錄裡對這一系統的稱呼。而且從一開始起,這個聯絡系統裡就沒有電話機。根據1963年的這份備忘錄的要求,雙方交換了四套電報終端設備(電傳打字機),美國提供給蘇聯的是英語設備,蘇聯則提供了四套東德生產的俄語設備(西門子生產)。

選擇電報而不是電話的原因很簡單:任何口頭的信息都可能產生誤解,只有白紙黑字的信息才能確保準確,而且美國人發給蘇聯的信息必須是用母語英語寫的,同理蘇聯發來的信息也只能是俄語。雙方收到對方母語發出的信息後,需要自行翻譯成英語或者俄語。

這條電報的線路是“華盛頓—倫敦—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赫爾辛基—莫斯科”,線路的租借費用雙方共同承擔,具體劃分是美國負責“華盛頓—倫敦”以及“倫敦—赫爾辛基”的一半費用,蘇聯承擔餘下部分,發送電報產生的費用由發報方負責。除了這條電報線路,還有一條備用的廣播線路“華盛頓—丹吉爾(摩洛哥港口城市)—莫斯科”。

美俄首腦會晤之外的另一種緊急溝通機制——“紅色電話”,是怎麼建立的?關鍵時刻能發揮什麼作用?

古巴導彈危機

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1962年末,爆發了古巴導彈危機,這是人類歷史上距離全面核戰爭最近的一次。在處理古巴導彈危機的過程中,美蘇兩國領導人都意識到了傳統外交渠道交換信息的低效,想把一條信息通過這個渠道傳到對方手中,至少需要六個小時。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出現,最後雙方乾脆通過發佈公開聲明來對話。蘇聯甚至動用了自己在美的外交官間諜亞歷山大·佛民Aleksandr Fomin)直接向ABC電視臺的記者約翰·司卡利傳信,讓後者把消息傳遞給白宮。

導彈危機過後,雙方的領導人都意識到在核武器的時代,如果沒有一條高效直接的溝通線路是多麼的危險,因此,後來被人們稱為“紅色電話”的專線就應運而生了。雙方關於這個決定的備忘錄是1963年6月20日在日內瓦簽訂的,線路在當年的8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

美俄首腦會晤之外的另一種緊急溝通機制——“紅色電話”,是怎麼建立的?關鍵時刻能發揮什麼作用?

蘇聯貨船上的古巴導彈,可以清晰的看到導彈彈頭

需要強調的是,在古巴導彈危機之前,美蘇雙方都有人意識到了這種聯繫的必要性,也進行過談判,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達成一致(據說是美國軍方很不喜歡這種兩國領導人可以揹著所有人直接溝通的方式)。但最終是讓全世界的心都提到嗓子眼的古巴導彈危機,促成了這一線路的誕生。與眾多人想象不一樣的是,美國這方的電報終端沒有被安置在白宮內部,而是在五角大樓裡,由至少兩名軍方人員八小時為一班操作。蘇聯的設備也沒有被放置在克林姆林宮,根據當年勃列日涅夫對一群駐蘇美國記者透露的,蘇聯的這套設備在紅場另一頭的黨部裡,而且操作人員不像美國一樣是軍方人員。

1963年8月30日,直接聯絡專線啟用以來,就一直沒有休息過。通過這條線路正式交換的信息並不多,這些信息的披露也取決於總統本人的許可,所以人們不知道兩國領導人通過這一線路具體交換過多少次消息。據有據可查到的信息瞭解,第一次使用“紅色電話”的是1967年以色列“六日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美國是為了說明途徑地中海的艦隊並不對蘇聯懷有敵意。在1971年的印巴衝突中,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也動用了這條線路,兩年後的以色列“贖罪日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用了。之後的里根總統也數次動用了這條線路。

美俄首腦會晤之外的另一種緊急溝通機制——“紅色電話”,是怎麼建立的?關鍵時刻能發揮什麼作用?

很有意思的是,據說最近一次使用的時間是2016年10月31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過這條線路向俄羅斯普京總統發出消息,重申“不要插手美國大選”之事。據分析人士認為,奧巴馬當時選用這條線路,其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