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車票承載大變遷 33年北京南站「老售票員」回憶錄

小車票承載大變遷 33年北京南站“老售票員”回憶錄

2018年5月30日北京南站售票大廳 售票車間副主任康順興在進行巡視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一張小小的車票承載了多少人的回家情緣。在這裡,我們回望30年車票的歷史變遷,來聽一個老售票員講他的故事。

康順興,是北京南站售票車間副主任, 1985年復員進入鐵路部門以來一直從事鐵路售票工作。在他眼裡,小小的火車票裡有很多故事。

30年來,火車票從硬板車票到粉紅軟紙票,再到現在的磁介質車票。“變化很大,最早的車票只有日期、車次、鋪別和坐席號。如今的磁介質車票上,實名制、旅客的個人信息,檢票窗口號等一應俱全。車票內容豐富了,旅客出行也更方便了。”康順興說。

80年代,兩個大票據櫃、一個打印日期的機器、一個算盤、一把剪刀、一個漿糊盒,這是一個鐵路售票員的全部家當。

“當時售票的窗口不像現在是大玻璃的,就是一個小窗口,高約30釐米,寬有20釐米左右。售票員與旅客無法面對面交流。”康順興說,“以前賣票分線路,一條線兩個售票窗口。原來的車票都是人工製作,一位旅客過來買票,從問詢、到票櫃取票、打印日期、核對車次、選擇硬座臥鋪、出票、核對金額再找錢,賣一張票大概花5分鐘時間。”

旅客拿錢買票,售票員做票、賣票。日復一日,貌似機械單調,可故事就發生在這一來一往之中。

80年代,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大多數人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幾十塊錢,這給康順興留下了很多特殊的回憶。

“我要一張到合肥的車票。”一名穿著破舊藍色褂子的旅客說,“一張北京去往合肥的票19.9元。”“好的,我馬上給您拿。”康順興開始為他做車票,等了兩分鐘,錢還沒有遞過來,康順興站起來探出腦袋往外看,“那旅客呢?還沒給錢呢。”後面的旅客向下指了指,那名旅客起身拿了兩張10元錢遞給了康順興,兩張10元粘在了一起。康順興拿過來,發現錢溼透了,有股難聞的味道,他就順帶問了下這位旅客,“您好,這錢上是什麼味啊?”

“實在不好意思,我是個農民,每個月掙錢也不多,擔心路上把錢丟了,我就把錢塞到鞋子裡了。”這是康順興第一次收到這種錢。

那會兒來買票的人,很多都是提前數好了錢,分是分,角是角。售票員報票價必須準確,9.9元的不能說成10元。

90年代,鐵路售票採用計算機售票,車票的樣式也變成了粉色的軟紙票。由於車次較少,春運期間也是一票難求。當時車票開售大多是在凌晨零點開始開票,很多旅客怕買不到,一大早上起來就去售票大廳排隊,等著夜裡開始售票。

一天夜裡,已是凌晨0點10分,康順興在值班的時候聽到外面一堆人在使勁拍窗口,出去一看,外面有四五十人在嚷嚷,“你這票都賣哪去了?”“是不是你們把票都賣票販子了?我們都在這排了一天了!怎麼幾分鐘票就沒了?”康順興耐心地為旅客們解釋,全北京同時段1000多臺機子同時售票,可能一兩分鐘票就沒了,春運期間票就是這麼緊張。

“每年春運車站外搭起一排排的臨時售票廳,旅客依舊排著看不到頭的隊伍。我很理解旅客急切的心情,大家都是辛苦排了一天隊,誰都不容易。”康順興說。

2000年後,特別是2008年隨著中國進入高鐵時代,藍色磁介制車票開始廣泛使用,實名制驗證驗票的實施,自助購票設備的普及,網絡購票的興起,微信、支付寶的線上支付,同城優惠卡和旅客暢行服務的推廣,讓康師傅覺得前20年的變化加在一起都趕不上高鐵開通以來這10年的變化。

“現在來火車站售票窗口買票的人比以前是少多了,排大隊的時候也很少見了。”2018年,北京南站進一步增加自動售票和取票設備,售票窗口外再也看不到長長的隊伍,再也沒有整宿整宿排隊的旅客。現在,“復興號”已經實現時速350公里達速運營,高鐵時代的到來真正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一個溫馨便捷的春運。康師傅的記憶再次被刷新。(文/千龍網記者 陳健男)

小車票承載大變遷 33年北京南站“老售票員”回憶錄

在北京南站售票窗內,售票車間副主任康順興在進行巡視

小車票承載大變遷 33年北京南站“老售票員”回憶錄

80年代使用的“硬板票”。千龍網發

小車票承載大變遷 33年北京南站“老售票員”回憶錄

北京南站,售票車間副主任康順興在指導旅客自助買票

小車票承載大變遷 33年北京南站“老售票員”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