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寫詩無數,但只有這一首,值得所有中國人背誦!

在我國古代,湧現出許多出色的詩人,有“詩聖”杜甫、“詩仙”李白,還有很多知名的詩人,他們的詩篇情感豐富,用詞或華麗或質樸,但都因其獨特的藝術價值而撒播很廣。而在我國清朝的乾隆皇帝,他也寫詩,並且數量驚人,傳世的詩篇就有43630首。而這個數量,可以說是非常龐大的。李白撒播下的詩篇大概有一千多首;杜甫一生創作了詩篇3000多首,撒播下來的也僅有一千多首。這巨大的懸殊,就可以看到數量上的差別。

乾隆寫詩無數,但只有這一首,值得所有中國人背誦!

然而,不管是李白還是杜甫,他們的很多詩篇到現在都撒播很廣,不誇張的說,他們的詩篇有很多我們都知道並能夠背出那麼幾首。而靠數量取勝的乾隆,雖然曾有人給他取了一個“詩帝”的稱號,但是,讓你背一首他的詩,恐怕要在腦海中搜尋很久,也未必能夠背得出。乾隆的詩篇雖然數量很多,但是後來卻常被嘲諷。

為什麼呢?有很多原因,一個是他喜歡自己造典故。比如《讀項羽紀》中的:“鹿走荒郊壯士追,蛙聲紫色總男兒”。“鹿逐中原”可能大家都知道,但是“蛙聲紫色”是什麼,恐怕只要乾隆自己知道。

乾隆寫詩無數,但只有這一首,值得所有中國人背誦!

第二是他愛用冷僻字。《題宋宣和池塘秋晚圖》“鸂鶒雙飛鷺拳獨”,''鸂鶒''這兩個字,恐怕真的沒幾個人認識。

第三點是他很愛顯擺。他的《秦淮歌》“祖龍東巡壓王氣,通淮鑿斷方山埭”,將自己比方成秦始皇。

雖然說乾隆寫的很多詩,都被嘲諷,但他還真寫過一首好詩。這首詩叫《西師底定伊犁捷音至詩以述事》:“乘時命將定條枝,天佑人歸捷報馳。無戰有徵安絕域,壺漿簞食迎王師。兩朝締構敢石繼,百世寧綏有所思。好雨優霑王宇拓,敬心那為慰心移。”

乾隆寫詩無數,但只有這一首,值得所有中國人背誦!

這首詩,其中“西師底定伊犁”六個字,清朝花了七十年時間,才平定新疆準格爾部的叛亂。雖然他這首詞文采等各方面比不上李白杜甫,但是卻記載下了中國收復失地的歷史時刻。肯定是值得撒播、背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