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這首唐詩人人會背,但多數人不知道當時58歲的他經歷了什麼

以前上學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李白的詩歌。相比杜甫詩詞主題的沉重,李白的唐詩要明快很多。即便是抒情,也都是“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樣的詩句,遠遠不是杜甫那種無以言說的沉重。

李白這首唐詩人人會背,但多數人不知道當時58歲的他經歷了什麼

比如今天我們說到的李白的這首唐詩,寫於李白58歲的時候。李白的壽命終止在61歲,58歲的他卻也在經歷著人生的大起大落。這首唐詩我們都學過,是我們小學階段必背唐詩之一。以至於在今天,依然留給我們非常深刻的印象: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這首唐詩人人會背,但多數人不知道當時58歲的他經歷了什麼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早發白帝城》,或為《白帝下江陵》,是典型的李白的唐詩。風格雋永秀麗,用詞暢達明快,自帶仙氣飄逸,尤其是“千里江陵一日還”、“輕舟已過萬重山”延續了李白詩詞向來豪放灑脫的品格,很是受到人們的喜愛。哪怕是10歲左右的小孩子,對於這首古詩也是非常的喜歡。

李白這首唐詩人人會背,但多數人不知道當時58歲的他經歷了什麼

開篇呼應題目,寫詩人辭別白帝城去往江陵。“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早晨朝霞滿天的時候李白就開始啟程,坐船從白帝城順流直下直到江陵。因為詩人的好心情,再加上雲淡風輕的好天氣,即便是有千里之遙,一天也能夠到達。

接下來兩句繼續延續這種詩意的情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詩人坐在船上,聽到兩邊猿猴的啼叫,不知不覺中小船已經駛過連綿群山了。在古人的詩詞中,猿猴啼叫通常很有悲情的意味,但是在這首詩中,卻寫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李白這首唐詩人人會背,但多數人不知道當時58歲的他經歷了什麼

當時已經58歲的詩人,人生經歷不可謂不豐富。但是自從賜金放還之後,李白的人生道路多有坎坷。而且就在他58歲的時候,因為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當時李白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卻正好在白帝城聽到了得到赦免的消息,很是悲喜交加,寫出了這首《早發白帝城》。從詩中不難看出詩人遭遇大難且又得到赦免的驚喜之情。

李白這首唐詩人人會背,但多數人不知道當時58歲的他經歷了什麼

李白少年英才,年少的時候就有詩名,後來經歷奉詔入京、力士脫靴的榮耀,但也經歷了賜金放還的尷尬。為了尋求仕途上的精進,這個對朝堂事務並非十分精進的人,卻靠著詩名頻繁出入地方勢力之中,卻最終遭遇被流放。幸而後來遇到赦免,也算了沒有遭遇更大坎坷與羞辱。

一代詩仙,遭遇如此坎坷,如何不讓人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