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建築很多時侯是一個地區的文化象徵,

中華文明綿延悠悠上下五千年的,

勤勞,勇於創新的中華先民們,

創造出了多姿多彩的特色民居建築形式。

在眾多的中華優秀民居建築中,

這三個地區的民居建築更是因具有獨特的風格和多重價值,

作為中國民居建築的優秀代表,

先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這個地區的民居建築分別是: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開平碉樓與村落,以及福建土樓。

1、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安徽,2000.11 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西遞、宏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被譽為"畫中的村莊"。西遞、宏村的“佈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顆明珠。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西遞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宏村

西遞坐落於黃山南麓,距黟縣縣城8公里,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始建於北宋皇佑年間,迄今已有960年的歷史,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整個村落呈船形,四面環山,兩條溪流串村而過。村落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300餘戶。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村中街巷沿溪延伸,均用青石鋪地。街巷兩旁的古建築淡雅樸素,錯落有致。西遞村現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雲閣、刺史牌樓、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敬愛堂、履福堂、青雲軒、膺福堂等,都堪稱徽派古民居建築藝術之典範。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宏村位於黟縣城西北角,距黟縣縣城11公里,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原為汪姓聚居之地,綿延至今已有800餘年歷史。背倚黃山餘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經常雲蒸霞蔚,有時如濃墨重彩,有時似潑墨寫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長卷,被譽為“中國畫裡的鄉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古宏村人獨出機抒開"仿生學"之先河,規劃並建造了堪稱"中華一絕"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統看全村,就象一隻昂首奮蹄的大水牛,成為當今"建築史上一大奇觀"。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設計,引清泉為“牛腸”,從一家一戶門前流過,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遠,家家門巷有清渠”。“牛腸”在流入村中被稱為“牛胃”的月塘後,經過過濾,復又繞屋穿戶,流向村外被稱作是“牛肚”的南湖。全鎮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餘幢,主要景點有:南湖春曉,書院誦讀,月沼風荷,,雙溪映碧,亭前古樹,雷崗夕照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2、開平碉樓與村落(廣東,2007.6.28 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江門市開平市,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在開平市內,碉樓星羅棋佈,舉目皆是,在16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有1833座。200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為錦江裡、馬降龍、自力村和三門裡等四處。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開平碉樓為多層建築,遠遠高於一般的民居,便於居高臨下地防禦。碉樓底部基本一致,造型變化主要在於塔樓頂部,有中國式頂、中西混合式屋頂、古羅馬式山花頂、穹頂、美國城堡式屋頂、歐美別墅式房頂、庭院式陽臺頂等一百多種形式。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3、福建土樓(福建,2008.7.7列入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福建土樓位於福建永定和南靖兩地,是一種以土、木、石、竹為主要建築材料,利用未經燒焙的土並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用夾牆板夯築而成的兩層以上的集體建築,呈圓形、半圓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福建土樓屬於集體性建築,其最大的特點在於其造型大,無論從遠處還是走到跟前,土樓都以其龐大的單體式建築令人震驚,其體積之大,堪稱民居之最。在我們參觀的土樓中最普通的圓樓,其直徑大約為50餘米,三、四層樓的高度,共有百餘間住房,可住三、四十戶人家,可容納二三百人。而大型圓樓直徑可達七八十米,高五六層,內有四五百間住房,可住七八百人。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福建土樓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福建土樓含福建省永定區的高北土樓群、洪坑土樓群、初溪土樓群和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縣的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雲水謠的和貴樓、懷遠樓,華安縣的大地土樓群。其中二宜樓位於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它是我國圓土樓古民居的傑出代表,素有“土樓之王”“國之瑰寶”之美譽,它以規模宏大、設計科學、佈局合理、保存完好聞名遐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處中國優秀民居建築

說明:

1、[方町]鏈接一方點滴,傳播中國特色文化,文章部分文字為原創,部分視頻、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若有異議請聯絡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