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建筑很多时侯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象征,

中华文明绵延悠悠上下五千年的,

勤劳,勇于创新的中华先民们,

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特色民居建筑形式。

在众多的中华优秀民居建筑中,

这三个地区的民居建筑更是因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多重价值,

作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优秀代表,

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这个地区的民居建筑分别是: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开平碉楼与村落,以及福建土楼。

1、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被誉为"画中的村庄"。西递、宏村的“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颗明珠。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西递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宏村

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黟县县城8公里,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迄今已有960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串村而过。村落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300余户。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村中街巷沿溪延伸,均用青石铺地。街巷两旁的古建筑淡雅朴素,错落有致。西递村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黟县县城11公里,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全镇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景点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2、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2007.6.28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江门市开平市,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在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举目皆是,在16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有1833座。200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为锦江里、马降龙、自力村和三门里等四处。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底部基本一致,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有中国式顶、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穹顶、美国城堡式屋顶、欧美别墅式房顶、庭院式阳台顶等一百多种形式。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3、福建土楼(福建,2008.7.7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位于福建永定和南靖两地,是一种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福建土楼含福建省永定区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云水谣的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其中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处中国优秀民居建筑

说明:

1、[方町]链接一方点滴,传播中国特色文化,文章部分文字为原创,部分视频、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若有异议请联络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