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如律令!從音樂劇說起,「陰陽師」的IP之路到底走了多遠

3月30日晚,音樂劇《陰陽師》~平安繪卷~正式在深圳拉開帷幕。此次的音樂劇由網易遊戲和日本奈爾可集團出品,內容改編自網易《陰陽師》手遊1~18章內容。

急急如律令!從音樂劇說起,“陰陽師”的IP之路到底走了多遠

此前,《陰陽師》~平安繪卷~在日本進行了預演,憑藉著出色的表現在日本社交平臺上贏得了大量好評。

作為網易遊戲“陰陽師”未來計劃中的一環,這場音樂劇承擔的任務並不只是獲得日本用戶認可,同樣,也是“陰陽師”這個IP在國內繼續深入人心,構建“陰陽師”IP生態的新探索。

隨著國內二次元文化開始從亞文化走向主流,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陰陽師們”出現,不管是對於遊戲還是其他的泛娛樂產業,一個橫亙在眼前的新課題就是如何IP化。

從2016年突然的爆款到2017年的穩定運營,在近幾年中,網易和“陰陽師”這對組合在IP探索方面具有高度代表性。藉此次演出,我們試從音樂劇入手,談論一下網易在“陰陽師”方面的探索。

中日合璧進行的IP探索

二次元文化來自日本,而因為近幾年中國年輕人逐漸掌握話語權,二次元文化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亦是遍地開花,除了國產動、漫之外,還有很多如遊戲、漫展、2.5次元舞臺劇等表現形式紛紛出現,隨著市場的興起,中日合作開始越來越多的被提及。

國內和日本二次元產業合作完成某部作品並非近年才有的事,長期以來,日本動畫製作中的部分“苦力”流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外包給中國團隊完成的。隨著中國包括動漫在內的二次元產業、資本的極速發展,開始逐漸出現了中日合作(中方不再單一扮演外包的角色)的案例,如前兩年的《從前有座靈劍山》就屬於典型。

今年4月上映的新番《重神機潘多拉》更是邀請到了日本知名監督河森正治加入,而故事則定位於中國重慶市,使得國內用戶的親切感倍增;而經角川製作,改編自中國IP《男神執事團》的動畫《Butlers~千年百年物語~》同樣也訴說著這樣中國IP的覺醒。

急急如律令!從音樂劇說起,“陰陽師”的IP之路到底走了多遠

急急如律令!從音樂劇說起,“陰陽師”的IP之路到底走了多遠

對於國內的二次元用戶來說,其相當一部分抱有著對國內相關作品崛起的期望。而中日合作,在某種意義上是滿足了這種期望的:中國的IP和內容+日方的製作水平,看起來是一對非常好的搭配。既能滿足用戶的榮譽感,又能在表現層面上達到用戶的需求。

而《陰陽師》恰好就滿足這種條件。遊戲的故事改編自日本知名小說家夢枕貘的同名小說,同時找到日本編劇團隊對故事進行重塑,而美術方面雖然是和風,但卻採用的是國內知名畫手,製作公司也同樣是國內的企業。

作為網易遊戲對“陰陽師”IP探索的新形式,這場音樂劇並沒有受到“怠慢”,或者說是借用了過去(遊戲)成功的經驗,同日方合作進行的一次有一定把握的嘗試。

既然是音樂劇,就離不開作曲、導演、演員等幾個重要的角色。

在《陰陽師》~平安繪卷~中,這幾個角色的擔當都有著豐富的經驗。導演兼編劇為毛利亙宏,其曾擔任多部舞臺作品的導演、編劇,執導的代表作《黑執事》《薄櫻鬼》廣受好評;作曲家佐橋俊彥曾為《網球王子》系列音樂劇編曲,憑藉著《機動戰士高達seed》系列躋身一流作曲家之列;演員良知真次、佐佐木喜英、君澤YUKI等都是日本極高人氣的舞臺劇演員,同時擁有包括《火影忍者》在內的多部舞臺劇表演經驗。

而在道具、妝容上,音樂劇也對遊戲進行高度的還原,如酒吞童子的酒壺、黑白晴明的裝束等,在演員良知真次的採訪中,其透露僅僅是晴明手中的一把摺扇就價值超過10萬日元。足以見得,網易遊戲對於這次舞臺劇的IP探索抱以高度重視。

急急如律令!從音樂劇說起,“陰陽師”的IP之路到底走了多遠

急急如律令!從音樂劇說起,“陰陽師”的IP之路到底走了多遠

急急如律令!從音樂劇說起,“陰陽師”的IP之路到底走了多遠

2.5次元舞臺劇,打開女性消費市場的新鑰匙

上文中提到了2.5次元,作為對此次音樂劇的定位,這裡來聊聊2.5次元舞臺劇的事。

對於二次元文化來說,2.5次元舞臺劇並非一個新的議題,毋寧說,其發展已經超過半個世紀,在日本的二次元文化產業鏈中形成了自己較為完整的體系。

不同於傳統的舞臺劇,所謂2.5次元舞臺劇,是指將漫畫、動畫、遊戲等二次元原作、原案,以舞臺劇的形式呈現,其內容介於虛擬的二次元和真實的三次元之間,故得名2.5次元。

最早採用漫畫改編舞臺劇可以追溯到1966年,由日本知名歌手、演員江利智慧美出演的《海螺小姐》,不過直到1974年寶冢歌劇團的《凡爾賽玫瑰》正式上映,2.5次元舞臺劇才正式拉開序幕。隨著動漫產業的發展,IP(粉絲文化)幫助2.5次元舞臺劇的市場不斷擴大,80年代四季劇團改編的迪士尼經典動畫、90年代的《聖鬥士星矢》《美少女戰士》等,以及21世紀集英社的大量作品,填充了2.5次元舞臺劇的名錄。據日本2.5次元舞臺劇協會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年共有超過100場2.5次元舞臺劇被製作完成,帶來的淨增觀眾超過145萬人次。

急急如律令!從音樂劇說起,“陰陽師”的IP之路到底走了多遠

那個年代經典的女性向作品

相比其他類型的舞臺劇,日本的2.5次元舞臺劇的收入組成比較複雜,除了眾所周知的門票收入,還有現場的周邊物販、舞臺劇演出時的音像(光碟等形式)、以及關於演出音像的二次創作等等。

急急如律令!從音樂劇說起,“陰陽師”的IP之路到底走了多遠

深圳首演時《陰陽師》~平安繪卷~的現場物販,毫無疑問這樣的場面接下來也會出現在北京和上海

而在中國,經泛娛樂IP如《盜墓筆記》《全職高手》等改編的舞臺劇開始得到發展,而來自日本劇團的2.5次元舞臺劇也開始逐漸重視中國市場,包括《美少女戰士》《網球王子》《黑執事》《刀劍亂舞》《火影忍者》在內的多部2.5次元舞臺劇試水中國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用戶潛在的消費意識。

急急如律令!從音樂劇說起,“陰陽師”的IP之路到底走了多遠

當然,不是所有的二次元IP都適合改編成舞臺劇或者是音樂劇。稍微回顧一下過去由二次元IP改編成的舞臺劇,會發現這些IP多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女性市場,從早期的《凡爾賽玫瑰》到《網球王子》,這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無不是在訴說著女性用戶的需求。

這並不是說女性是2.5次元舞臺劇的唯一受眾,比如《櫻花大戰》《幸運星》等舞臺劇,吸引了大量的男性用戶。但是從總體情況上來看,2.5次元舞臺劇的受眾群體偏重女性是不爭的事實,如《飆速宅男》《戰國BASARA》等從原作上就偏向女性用戶,甚至在2003年的一場《網球王子》舞臺劇中,演員陣容全部選擇男性出演。

所以從上面的角度上來說,網易遊戲此次選擇用2.5次元音樂劇來呈現《陰陽師》遊戲的劇情,並非是無的放矢,而是經過了進行考量的。

這兩年《陰陽師》引爆並不僅僅是泛二次元市場,同時也憑藉著聲優、畫師、男性立繪和建模的魅力,俘獲了大量的女性玩家。相比起《部落衝突:皇室戰爭》《劍俠情緣手遊》,甚至是打開了女性競技遊戲市場的《王者榮耀》來說,《陰陽師》更勝一籌,據QuestMobile的數據統計,《陰陽師》的女性用戶比例佔到了46.4%。接近半數的女性玩家為《陰陽師》音樂劇的上演提供了潛在的用戶支持。

急急如律令!從音樂劇說起,“陰陽師”的IP之路到底走了多遠

而在中國女性娛樂市場被激活的今天,可以說《陰陽師》的2.5次元舞臺劇,是在遊戲之外的領域,欲意打開女性市場的一次嘗試。

不止是音樂劇,陰陽師的IP化探索

當然,從此次的音樂劇角度來說,可以看作是為了某一類用戶而做出的嘗試,不過放之於整個“陰陽師”的IP化來說,這只是網易探索其價值的冰山一角,而從《陰陽師》手游上線前到今天,近兩年的時間中,網易對於“陰陽師”這個IP的探索從未停止。

從過去的具體方式來看,“陰陽師”的IP化運作可以用幾個關鍵詞概括:同人創作、內外聯動、泛娛樂化。

同人化是《陰陽師》IP化第一要素。實際上,一個作品能否作為IP不在於它能夠獲得多少的實際收益,那叫做IP變現,IP的重點,在於通過作品培養用戶的心理認同,而這種認同實際上就反映在了同人創作上。

我們都知道,日本二次元文化得以迅速發展,不可忽視的一點就在於對同人作品高度許可和肯定的態度,在這種環境下培養出來了大量的人才,也有了如同人遊戲三大奇蹟的fate系列、寒蟬系列和東方系列,或者說二次元文化在某種程度上近乎於同人文化。

網易在此前的《乖離性百萬亞瑟王》積累了大量的運營經驗,在精力投入《陰陽師》遊戲之後,這種經驗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首先,從網易自身來說,對於同人作品的鼓勵是非常明顯的,如上線前期在不斷出入於漫展的cosplay,官方舉辦的各類繪畫、設計、歌舞大賽等。而在外部,網易對於用戶自發的創作的同人作品態度非常寬容,藉助PGC帶動UGC的方式鞏固了內容生態。據伽馬數據統計,在半次元社區中,《陰陽師》的關注度僅次於《王者榮耀》位列第二,而在漫展comicup中,其累計同人作品同樣位居第二,在遊戲IP中位列第一。

急急如律令!從音樂劇說起,“陰陽師”的IP之路到底走了多遠

內外聯動,指的是遊戲中的聯動、以及和各類商品的跨界聯動。

在《陰陽師》運營的期間,遊戲前後同歐萊雅、肯德基、必勝客、華為、農夫山泉,各類漫展,以及網易自己的電商平臺網易嚴選進行了聯動(授權)。尤其是於肯德基的聯動中,利用LBS定位系統,引導玩家前往肯德基門店中消費並獲得對應獎品,通過這種線上線下的組合方式,在聯動期間,“陰陽師”的微博話題閱讀量5天超過1.3億。

而遊戲中的聯動則包括了《滑頭鬼之孫》、《怪化貓》,以及即將開展的《鬼燈的冷徹》。

尤其是在《滑頭鬼之孫》聯動期間,“陰陽師”IP聯動的話題在微博上閱讀超過7千萬,而《滑頭鬼之孫》內的聯動主角“奴良陸生”的百度指數峰值提升超過70倍,通過這次聯動,使得雙方的粉絲實現交融,尤其對於《滑頭鬼之孫》這樣的冷門舊番而言,成功地提升了其影響力和知名度,也為以後可能的聯動提供了基礎,進一步擴充了“陰陽師”的IP陣營。

急急如律令!從音樂劇說起,“陰陽師”的IP之路到底走了多遠

泛娛樂化,是網易遊戲在2017年底提出的IP化,用其自己的話說,就是未來計劃。在這一塊中,主要是網易對“陰陽師”IP進行相關作品的探索。包括了今天上映的音樂劇、此前已經公佈的泡麵番、漫畫、同名電影,以及正在開展電子競賽的《決戰!平安京》。

結語

其實看到2016年到2017年這兩年,作為遊戲來說,《陰陽師》不可謂不成功,據伽馬數據測算,截至2017年底,《陰陽師》遊戲國內累計流水超過80億元,最高月流水超過10億元。

但正是這樣一款成功的遊戲,更有深入打造IP體系的必要性。數據預測顯示,“陰陽師”IP的價值高達468億元,而目前已創造的91億元IP收入中,97.7%來自遊戲本身,這個比例對於想要打造IP生態的“陰陽師”來說太高了。

急急如律令!從音樂劇說起,“陰陽師”的IP之路到底走了多遠

這兩年來我們一直在用一些數據來強調二次元市場的擴大,用戶的成長,一直在從事一些二次元遊戲的創作來抓住用戶,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其實這個市場的擴大和遊戲用戶之間並沒有非常強的因果關係,換句話說,二次元遊戲只能佔有一小塊市場,用戶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遊戲只是用戶眾多消費內容的一環。

就如同日本動漫產業一樣,儘管TV動畫有一定的收入,但是相對於IP生態來說,這個收入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因此不論是用同IP的遊戲來構建生態,還是加強IP在其他形式上的表現,都是“陰陽師”未來可能成功重要探索。

畢竟,《精靈寶可夢》系列的成功,並不是當年那個“捕蟲”遊戲能夠一言蔽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