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絕對沒見過的那些史前巨獸!


【泰坦蟒】泰坦蟒身長可達到50英尺(約合15.24米),體重超過2500磅(約合1134公斤),這兩個數字已經足以說明它們的可怕之處。泰坦蟒早在近5800萬年前就已滅絕,形象地說,它們就像是將現代蟒蛇放大許多倍後的產物

【上龍】上龍曾出沒於世界上的海洋,強大的力量和可怕的速度賦予它們驚人的攻擊能力。它們的脖子較短但顎部巨大,是效率極高的殺戮機器。根據當前發現的最大的上龍骨架化石,這種動物體長可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52英尺(約合15.84米),僅頭部長度就達到近8英尺(約合2.43米)

【砂獷獸】砂獷獸體型巨大,靠後腿和關節行走,利用長臂拉下高處樹枝,而後吃上面的樹葉。它們行動緩慢,大多數時間都在吃樹葉中度過。其唯一的防禦手段就是依靠巨大的體型和前肢的爪子,所有這些武器均可用於抵禦現代捕食者的進攻。雖然現在看來,這種方式有些不可思議,但當時卻比較普遍


【有角囊地鼠】即使是體型最小的動物也值得我們關注,有角囊地鼠(學名Ceratogaulus Rhinoceros)自然就在被關注之列。作為體型最小的有角哺乳動物,它們至少應得到我們的承認。科學家最初認為,角是一個挖掘工具,但現在絕大多數人認同“充當防禦武器”這一觀點

【長頸駝】長頸駝生活在距今大約2萬年前,是查爾斯·達爾文搭乘“小獵犬”號遊歷期間首先發現的。從外表來看,這種動物好似不同動物的混合體,它們長著大象般的長鼻子,但個頭較小,體形則讓人聯想到駱駝。由於體型太大,它們不可能擁有很快的速度,而相對於潛在的捕食者來說,它們的體型又太小,不足以嚇跑敵人,因此從來就沒有太多的逃生機會

【馬門溪龍】馬門溪龍與另一種著名的恐龍——雷龍外形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脖子長度。它們的脖長最高可達到46英尺(約合14.02米),佔到身體總長的一半。馬門溪龍是一種食草恐龍,生活在距今1.5億年前


【恐鳥】恐鳥是一種不會飛行的鳥類,生活在公元前1500年的新西蘭。由於遭到毛利部落的瘋狂捕殺,這種鳥類已經滅絕。雖然在身體上擁有絕對優勢,但這不足以幫助恐鳥對抗人類鋒利的長矛。恐鳥身高可達到12英尺(約合3.65米),體重超過500磅(約合227公斤),現代鴕鳥站在它們面前只能算是一個侏儒

【鄧氏魚】鯊魚在地球上生存的歷史已經超過4億年,相比之下,鄧氏魚的生存史較短,只有5000萬年。它們的身長最高可達到30英尺(約合9.14米),體重超過4噸。鄧氏魚是所在家族最後的成員,我們現在已無法找到任何與之有血緣關係的後代

【巨型短面袋鼠】巨型短面袋鼠身高可達到10英尺(約合3.04米),體重可達到500磅(約合227公斤),與它們的現代近親擁有一些相似的特徵。所不同的是,它們的面部較短,足部也存在微小差異。巨型短面袋鼠生活在距今1.8萬年前,人類活動最終導致它們走向滅絕

【旋齒鯊】儘管生活在近3億年前,旋齒鯊仍與它們的現代近親類似。現代鯊魚長有數排鋸齒狀牙齒,一旦有牙齒脫落便會長出新牙。相比之下,旋齒鯊顎部位置較低,牙齒排列出的形狀看上去有點像一個圓鋸,它們的新牙會不斷長出並把舊牙推到前端。對於這種怪異牙齒結構所處位置,科學家仍存在一些異議,但不管是位於口腔內還是喉嚨深處,這都是一個獨特而令人吃驚的特徵。

【巨型羽翅鱟】巨型羽翅鱟與Arthropleuria類似,所不同的是,前者生活在海洋。這種“海蠍”(只是外形與蠍子相像)的體長超過8英尺(約合2.43米),是體型最大的外形好似玩具的螯蝦,生活在距今3.9億年前。

【戈氏鳥】戈氏鳥又稱“加斯頓鳥”,此前也被稱之為“冠恐鳥”,是另一種令人恐怖的大型不飛鳥。其最令其它動物恐怖的所在當屬它們的大喙,傳遞出“我是肉食動物”這個信息

【巨猿】巨猿可能就是金剛的原型,它們在外形上與現代猿較為類似,所不同的是,它們的體型更為碩大。巨猿是歷史上出現的肌肉最發達的猿,身高達到近10英尺(約合3.04米),體重超過1000磅(約合453公斤)。它們是現代猩猩的遠親,絕大多數相關繪畫作品均將這一因素考慮在內。

【遠古巨蜈蚣】光聽名字就是很恐怖的巨獸了——現實中的蜈蚣,哪怕只有10釐米,已經能讓膽小的同學們尖叫,而這裡介紹的,是長達2.6米的大傢伙。遠古蜈蚣蟲,生活在石炭紀時期。這種遠古蟲子體長8.5英尺(約合2.59米),模樣十分恐怖,在距今3億年前的二疊紀時期滅絕。因為目前還沒有發現節胸屬口部的化石,所以它的食性還一直有爭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