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人」殷衛國「人海蒸發」 證監會首次敗訴天價內幕交易案

“關鍵人”殷衛國“人海蒸發” 證監會首次敗訴天價內幕交易案


導讀:這是近年來證監會首例被法院撤銷處罰的內幕交易案件,也打破了證監會連續三年在行政處罰訴訟案中保持實體“零敗訴”的記錄。據叩叩財訊獲悉,證監會之所以會在這樣一樁看似鐵板釘釘的“內幕交易”的終審上敗下陣來,主要原因系一位涉及該交易的關鍵人員的“人海蒸發”。

2018年7月17日下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依法公開宣判蘇嘉鴻訴中國證監會對其作出的行政處罰和行政複議決定上訴案,以事實不清、程序違法為由終審判決撤銷被訴行政處罰決定和行政複議決定,一併撤銷此前駁回蘇嘉鴻訴訟請求的一審判決。

在此前2016年4月,證監會對蘇嘉鴻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其在交易威華股份過程中存“內幕交易”等違法事實,由此證監會做出沒收蘇嘉鴻違法所得65,376,232.64元,並處以65,376,232.64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在經過兩年多時間的行政複議和法院訴訟後,最終隨著7月17日北京市高法的終審落錘,這樁曾在2016年引起轟動的天價罰單內幕交易案最終獲得定論。

這是近年來證監會首例被法院撤銷處罰的內幕交易案件,也打破了證監會連續三年在行政處罰訴訟案中保持實體“零敗訴”的記錄。

據叩叩財訊獲悉,證監會之所以會在這樣一樁看似鐵板釘釘的“內幕交易”的終審上敗下陣來,主要原因系一位涉及該交易的關鍵人員的“人海蒸發”。

這名證監會苦尋不到消失在人海中的關鍵人,便是被證監會此前認定的向蘇嘉鴻傳遞消息的“內幕消息知情人”殷衛國。

1)天價罰單的內幕交易案始末

“關鍵人”殷衛國“人海蒸發” 證監會首次敗訴天價內幕交易案

這一次在北京高法終審上告贏證監會的蘇嘉鴻並不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普通投資者。

公開資料顯示,蘇嘉鴻,男,1974年12月出生,福建省石獅市人士,為私募機構上海佳亨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上海佳亨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初,旗下控股的上海通晟資產和天津民晟資產目前資產管理規模約100億元人民幣。

據早前證監會對其的行政處罰書中認定,蘇嘉鴻在2013年初,利用三個關聯賬戶在威華股份重大資產重組前夕精準買入大量公司股票,其中涉及到內幕交易。最終證監會認定其通過該次內幕交易獲利6537萬餘元。

之所以認定蘇嘉鴻在該次交易中涉嫌內幕交易,除了其在停牌前夕的精準介入外,另一個有力證據便是其與威華股份該次重組的內幕信息知情人段衛國在敏感期間聯絡、接觸頻繁,相關交易行為明顯異常,且其沒有提供充分、有說服力的理由排除其涉案交易行為系利用內幕信息,故違反了證券法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構成證券法第二百零二條所述內幕交易行為。

蘇嘉鴻由此被證監會處以共計1.3億元罰款,這也成為2017年之前A股市場十大天價罰單之一。

既2016年4月被下達行政處罰後,蘇嘉鴻不服提起行政複議,但2017年4月,證監會在終審後依然維持原判。由此,蘇嘉鴻向法院提起有關訴訟。

有關蘇嘉鴻交易股票的過程是較為戲劇性的。

2013年初,威華股份欲謀劃重大資本重組使企業走出困境,不斷有人推薦各種思路及資產給其時任董事長李某華。同年1月底,威華股份財務總監蔡某萍將殷衛國引見給李某華,2月23日上午,殷衛國自稱有金礦資源,可以與威華股份合作。考慮到金礦項目不成熟,並瞭解到李某華和劉某擬將他們直接控股的梅州市威華銅箔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華銅箔)及其控股子公司梅州市威利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利邦電子)從事的銅箔、覆銅板製造和銷售業務作為IT產業注入上市公司。於是殷某國為其牽線長江證券作為其此次重大資產重組的中介。

3月10日,李某華、李某明、威華股份董秘劉某梅、高某富以及殷衛國,與長江保薦的董事總經理周某黎等人會面。周某黎簡單介紹了威華股份併購IT產業的初步方案以及長江保薦的基本情況,表達了合作意向。與會人員基本達成初步共識:鑑於威華銅箔及威利邦電子的規模和盈利能力偏弱,公司還需尋求上下游產業鏈或關聯度高的產業一同注入,最好是上游銅礦產業。

實際上,上述IT資產也僅是威華股份此次資產重組的備選之一。其後,李某明還在各地考察其他重組項目。

最終,威華股份並未選擇殷衛國參與的IT資產併購,轉而選擇了贛州稀土借殼項目,並於同年4月16日以重大事項為由停牌。

蘇嘉鴻操控的三個賬戶買入威華股份的日期正好是3月11至4月12日期間。

對於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議,蘇嘉鴻複議請求撤銷,主要理由為雖然其被認定在期間與殷某聯絡接觸頻繁,但,一是威華股份“”注入IT資產”不具有可行性,相關收購計劃既沒有形成具體方案,也未作出相關決議,不構成內幕信息。公司申請停牌的真實原因是向贛州稀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贛州稀土)讓殼。二是殷某國並不知曉贛州稀土借殼威華股份事宜,不是內幕信息的知情人。關於申請人與殷某國通訊的證據既屬非法,也不充分。三是申請人買入威華股份股票金額佔其賬戶資金比例較小,在停牌前存在反向交易,不符合內幕交易特徵。四是認定申請人獲利數額的方式和數額不準確,未按照《證券市場內幕交易行為認定指引(試行)》(以下簡稱《認定指引》)說明涉案賬戶獲利金額和持有證券數量,未按照信託計劃賬戶、受託管理的他人賬戶的實際情況計算申請人獲利。

2)消失的當事人

“關鍵人”殷衛國“人海蒸發” 證監會首次敗訴天價內幕交易案

在蘇嘉鴻向法院提起訴訟後,一審其訴訟請求被予以駁回。其後,其繼續向北京市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二審訴訟。

在二審中,圍繞當事人爭議焦點,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內幕信息認定、證券行政調查的規則和要求、內幕交易推定的適用條件和標準、違法所得認定標準以及程序合法性正當性等五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審理。

首先涉案事項是否為內幕信息問題,是該案的第一個爭議焦點。

北京高法認為,依據證券法第七十五條規定,證券交易活動中,涉及公司的經營、財務或者對該公司證券的市場價格有重大影響的尚未公開的信息,為內幕信息。至於IT資產注入及收購銅礦方案被讓殼方案所替代,是否影響內幕信息的認定問題,不構成實質影響。既公司重大決策及其討論實施過程,可能是一個動態、連續、有機關聯的過程,只要啟動威華股份注入IT資產及收購銅礦方案本身符合內幕信息的認定標準,內幕信息即已形成,其後實施對象、方式的變化以及是否成功等都不會實質性改變內幕信息已經形成的事實。

認定了有關信息屬於內幕信息之後,在認定第二個爭議焦點,既中國證監會認定殷衛國為內幕信息知情人是否事實清楚的問題上,則出現與此前幾次申訴不同的變故。也正是在這一問題的認定上,才使得蘇嘉鴻內幕交易案得以“翻盤”,引發這一變故的原因竟是該案的關鍵人——殷衛國失聯了,在調查取證過程中,一直未被證監會找到。

雖然證監會通過其他涉案人員詢問筆錄以及有關會議記錄證明,殷衛國實際參與了資產注入事項的形成過程並知悉銅礦收購事項,為內幕信息知情人。但在當事人殷衛國失蹤並未直接提供口供證詞的情況下,北京高法認為,殷衛國系中國證監會認定的內幕信息知情人,在認定蘇嘉鴻內幕交易中起著關鍵的“聯接點”作用,依法應當納入調查範圍,中國證監會在開展調查的方式、程序和手段上存在一定的裁量空間,但在是否對殷衛國進行調查瞭解的問題上不存在裁量的空間,認定殷衛國屬於內幕信息知情人事實不清,法律依據不明。

正同樣由於殷衛國的“失聯”,在第三個爭議焦點——中國證監會認定蘇嘉鴻構成內幕交易是否正確問題上,法院認為由於此前對於殷衛國為內幕信息知情人認定事實不清,從而也導致了中國證監會對該事實的認定構成事實不清,因而導致推定的內幕交易基礎事實不清。在此情況下,中國證監會對蘇嘉鴻證券交易活動構成內幕交易的推定亦不成立。

綜合上述分析,北京高法認為證監會處罰決定認定蘇嘉鴻構成內幕交易事實不清,證監會複議決定維持被訴處罰決定錯誤,法院應當一併糾正。

由此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撤銷一審判決,撤銷被訴處罰決定和被訴複議決定。

那麼成為該案重要關鍵人物並神秘消失的殷衛國到底是何人?

據叩叩財訊獨家獲悉,殷衛國,天津人,1961年出生,曾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東海艦隊;退役後先後就職於海通證券有限公司、東方控股有限公司、中國銀宏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天津開發區德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2009年出任中源協和董事,2011年4月離職。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