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山秀水孕育的民間藝術家——西江農民畫家李玉福

華夏觀察訊 :(黃普鵬 李雪) 說到李玉福就要說說苗族 農耕文化 , 農耕文化 是由 農民 在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一種 風俗文化 ,以為農業服務和農民自身娛樂為中心 ,集合了 儒家文化 ,及各類 宗教 文化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文化內容和特徵。追溯農耕文化起源有一句“ 男耕女織 ”之說,它不僅是指早期的勞動分工,也是農耕文化形成的基礎。早在 河姆渡時 期,出土的穀物化石,則說明至省“農耕:由此(或更早)產生。以此,人們的活動便以“男耕女織”為中心,而隨時間推移,長期沉澱形成的文化內涵及外延、各種表現形式(如戲劇,民歌,風俗及各類祭祀活動)等與農業生產有關的文化類型。回望歷史,農耕歷程恰如一部厚重磅礴的歌訣從遠古吟詠而來。

苗山秀水孕育的民間藝術家——西江農民畫家李玉福

說到李玉福就要說說農民畫,因為農民畫是表現作者主觀意念、願望和心靈的繪畫作品,是傳統民間繪畫的延續和發展,它誇張變形、色彩濃烈、天真稚拙、鄉土氣息濃厚,屬於典型的民間美術。多系農民自己製作和自我欣賞的繪畫和印畫,風格奇特,手法誇張、有東方畢加索之美譽。李玉福,一個從放牛娃變成的農民畫家,其繪畫天賦到底在哪兒?怎麼體現?“不要求大的場面,角度的新發現和局部真實才是真正的真實”,這是一個農民畫來至內心的感慨,作品來源於生活,來至於一個畫家的感悟,而框架、風格、構圖等都是可以後天通過學習來獲得的技巧,但是細節只能靠個人天賦,細節的處理真正反映繪畫功力。在苗寨的吊腳樓裡,他布衣布鞋、不修邊幅,但豪爽義氣,苗族的傳統和風光在他身上孕含,他內心裡,早已是個純粹的藝術家——我行我素,執著堅定。他不受誘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用充滿童趣,天真的筆觸和色彩展現在畫布上,記錄著這個苗族山寨的生活、風俗、傳統文化的變化。

苗山秀水孕育的民間藝術家——西江農民畫家李玉福

他的作品多取材於古老的民間習俗、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有的取材於富有時代氣息的農村生活和對未來的憧憬;在手法上,以農民獨創的繪畫語言,講情不講理,構圖不受空間和時間的束縛,色彩不受自然真實的侷限,形體不受常規比例的制約,大膽地運用誇張變形的藝術手法,形成了虛中見實、土中見雅、拙中見美、民族風格鮮明、鄉土氣息濃郁的風格。不單一強調構圖、透視、光度、人物比例等,首先反映的是自己的思想感情,把現實美與理想美巧妙地結合起來,構想奇特,誇張大膽,意境歡快,神態生動。繪畫顏色非常強烈、明快、和諧、鮮活,基調和情緒健康樸實,昂揚向上,內容充實,意境崇高。構圖上以情為主、以意為主、以神為美,抽象、誇張、簡練、浪漫,作品多剛柔虛實、蒼勁厚潤、粗獷細膩,變化豐富,古樸沉穩而不浮誇,清新濃豔而不失典雅。造型上,以肥碩為美,具有簡練、誇張和裝飾性意趣。色彩上,往往選取喜慶事物作表現內容,這種選題的明確傾向性,決定了它的色彩對比強烈、火紅熱鬧,形成了強烈的民俗化色彩, 線條古拙,遒勁、流暢,粗細均勻,很象中國傳統繪畫中的"鐵線描",來龍去脈交代清楚,極少有瑣碎線條。

苗山秀水孕育的民間藝術家——西江農民畫家李玉福

在他的筆下,西江苗族的生活與勞作場面,在他畫筆下顯得活龍活現,手法大膽,色彩感強烈,情感真摯。設色大膽、色彩明快,具有濃厚鄉土氣息和藝術特色。不僅富有 藝術欣賞 性,而且具有珍貴的史料研究價值。現實主義和 浪漫主義 相結合的優良傳統,通過寓意、寫實等多種手法表現人民的美好情感和願望,尤以直接反映各個時期的時事風俗及歷史故事等題材為特點,畫面極其生動自然。畫中,他用那一雙長滿老繭的手,用那顆細膩的心,創造出了豐富的苗族民間繪畫藝術,表現了生活,也表現了歷史。

苗山秀水孕育的民間藝術家——西江農民畫家李玉福

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裡,漫山遍野的綠、錯落有致的青瓦木屋,蜿蜒清澈的河流…… “農民畫家”李玉福用手中的畫筆記錄著故鄉的民風民俗。“農民畫家”李玉福的家——楓香閣居於寨中間,走進這裡,在你的眼前,“每一幅畫都是一個故事。”

李玉福,今年45歲,是一名退伍軍人,他1991年應徵入伍,在成都軍區服役,並在部隊火線入黨。服役期間,他不僅獲得了師團兩級“神槍手”稱號,更將自己的繪畫功底用於部隊的宣傳工作;1994年退伍後,正值廣東對外開放如火如荼之際,他便南下淘金。“鄉愁是一段無法割捨的眷戀,更是我心靈的棲居地。”2002年,他重返故土。

苗山秀水孕育的民間藝術家——西江農民畫家李玉福

“在家鄉這片物華天寶的沃土滋潤下,身體強健的我不僅在部隊競技中屢次脫穎而出,更讓我對傳承和弘揚苗族文化有著很強烈的使命感。”他眼神深邃且澄淨。 回鄉後不到一年時間,他開起了“農家樂”。當遊客一次又一次問及苗家人的民風民俗時,為了更好地弘揚苗族文化,他作了一個決定:創建李玉福畫室,以畫筆為媒介把苗族的民風民俗鮮活地呈現給來西江做客的每一位朋友。“我們民族沒有文字,我也不善言談,只能用‘畫’留住‘鄉愁’,留住民族文化的‘根’,用最直觀的藝術傳遞我們民族最傳統的文化信息以及傳統符號。”李玉福說。民族繪畫要想在繪畫藝術上佔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找到自己的特點,這不僅僅是繪畫技藝上的遊戲,更多的是民族文化價值的探索。而李玉福,無疑在苗族繪畫上創造了一片屬於他的天地。如今,家裡堂屋、樓道、臥室都掛滿了李玉福的作品,整個木樓佈置得很有文藝味兒。有不少驢友慕名而來,或為與其切磋,或為收藏其畫作。其作品很受外國遊客青睞,先後被來自德國、法國、韓國等地的愛好者們收藏。

苗山秀水孕育的民間藝術家——西江農民畫家李玉福

經過不斷的努力,於2005年貴州衛視多彩貴州欄目中作過《彩繪苗鄉》的個人專輯。2010年8月30日,受到貴州日報作《農民畫家李玉福》的刊登報道。2012年貴州衛視作了微記錄觀天下的微電影《農民畫家李玉福》;2013年3月17日,得到貴州日報報道《民族風情濃,油彩繪西江》的創作故事。榮獲2013年年度《貴州省優秀畫家》稱號。2014年5月27日,央視《國魂》專題紀錄時對農民畫家李玉福,進行了採訪拍攝。作品參展有《老夫老妻》入選中國美協的《豐域西南》吾土吾民油畫邀請展。作品《雷鳴龜鬆口》入選貴州畫院“留存的記憶—貴州古村落文化視覺再現”美術作品赴俄羅斯展。2014年6月8日,新華社作了(農民畫家李玉福)的專題報道;2014年11月28日,貴州日報為李玉福作了鏡像電影和微電影《畫西江》;2016年5月,他的作品參加“醉美黔東南”貴州畫家作品聯展於廣東順德博物館。2017年5月,深圳大學城創意園《來自東方的禮物》邀請展。

苗山秀水孕育的民間藝術家——西江農民畫家李玉福

李玉福現為貴州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貴州畫院特邀畫家、黔東南州美術家協會會員,榮獲2013年年度“貴州省優秀畫家”稱號。其作品《老夫老妻》入選《豐域西南》吾土吾民油畫邀請展;作品《雷鳴龜鬆口》入選“留存的記憶——貴州古村落文化的視覺再現”美術作品赴俄羅斯展出;作品《耙田》入選《美麗中國夢·多彩貴州風》慶祝建國65週年貴州美術大展;作品《分肉》被青島美術館收藏。 今天,李玉福希望能夠用畫筆傳承、發揚苗族文化;旅遊開發與文化保護做到和諧統一,用文化留住鄉愁。正如他說的:“我將盡最大努力用我的畫留住苗族的‘鄉愁’,讓遊客愛上苗族文化。”(中共雷山縣委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