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軍」盡銳出戰向脫貧攻堅發起總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國範圍內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貴州——在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脫貧攻堅,是貴州必須肩負的重大政治責任,是新時代貴州人的光榮使命,也是對貴州各級幹部的嚴峻考驗。

近年來,貴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扶貧思想,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超常舉措、巨大努力,紮實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創造出許多好經驗好做法。全省“文軍”隊伍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扮演了關鍵角色,作出了巨大貢獻。

全省“文軍”隊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脫貧攻堅工作,逐步形成了成熟可行的政策舉措,在2016年印發《貴州省輿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在2017年印發《關於“文軍”征戰深度貧困地區助推脫貧攻堅的指導意見(2017-2020年)》和《新聞媒體開展免費廣告助推脫貧攻堅工作方案》,在省級層面進行了整體謀劃和制度設計。

“文軍”深入基層,弘揚求真務實作風,紮實推進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文軍”隊伍走進村、俯下身,去拉近空間的距離,去縮短心與心的距離,真情融入,情注筆端,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真實記錄下來,通過對比看變化,以原汁原味的群眾語言引發讀者共鳴。

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習近平扶貧思想,用之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是“文軍”的首要政治任務。

“文軍”充分運用“千團萬場”大宣講、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平臺載體,形成了鋪天蓋地的宣傳聲勢,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大扶貧戰略行動開展以來,省內各大媒體不斷報道各地脫貧攻堅經驗做法:貴州日報報業集團統籌所屬子報子刊及“兩微一端”等新聞宣傳資源,開設常態性扶貧專版、專題。貴州廣播電視臺在“貴州新聞聯播”“陽光952”等頻道頻率的主要節目開設扶貧專欄,強化扶貧話題設置。當代貴州雜誌推出固定的扶貧開發專題。多彩貴州網等網站首頁顯著位置長期開設脫貧攻堅專欄、專題,抓好網絡扶貧陣地建設。

深入基層的“文軍”也讓“時代楷模”黃大發、“當代愚公”鄧迎香和駐村幹部楊波他們的故事被千家萬戶所傳誦。同時,謳歌脫貧攻堅英雄的電影《文朝榮》《天渠》已陸續上映,《花繁葉茂》《正安兄弟》等影視作品也在推進過程中。這些反映脫貧攻堅主題的生動報道和文藝作品正激勵著廣大脫貧攻堅一線的黨員幹部群眾向先進看齊,向勝利挺近。

此外,從“農村三變改革”到“塘約經驗”,貴州各地在脫貧攻堅實踐中總結出的可複製、可推廣經驗,也正是通過“文軍”隊伍的廣泛傳播,方使得我省乃至全國更多貧困地區有了借鑑和參考的樣板。

“文軍”探索出輿論扶貧、免費廣告扶貧、文化扶貧、社科扶貧、掛幫扶貧和網絡扶貧等多種扶貧模式,打響了貴州“文軍扶貧”這個品牌

聚焦免費廣告。去年8月中旬,“文軍”征戰深度貧困地區助推脫貧攻堅貴州新聞媒體免費廣告全面上線暨項目簽約儀式在貴陽舉行——省四家主要新聞單位以每年共計2.2億元、四年共計8.8億元的媒體資源投入免費廣告扶貧項目。

同時,貴州爭取中央電視臺“國家品牌計劃-廣告精準扶貧”項目自2016年起連續落地貴州,在中央電視臺重點頻道高頻率免費播出貴州獼猴桃、盤縣火腿、遵義茶等8種優質特色農產品,直接覆蓋貧困戶達6.3萬戶、26.6萬人。

聚合網絡能量。貴州在中央網信辦指導支持下,爭取全國知名互聯網企業結對幫扶全省14個深度貧困縣,發揮網絡扶貧先導力量和驅動作用,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我省脫貧攻堅任務深度融合,搭建有效可信的平臺和參與渠道。

貴州還依託今日頭條“山貨上頭條”等平臺資源,幫助推出500個特色農產品。並加強與騰訊、馬蜂窩、知乎、美團等互聯網領軍企業溝通聯繫,找準合作切入點,強化項目對接,通過“貴州網絡扶貧小程序”等創新方式拓寬網絡扶貧領域和成效。

貴州還加快推進網絡扶貧試點建設,在全國率先建成“扶貧雲”平臺,應用大數據對脫貧攻堅精準管理。

圍繞掛幫扶貧,2016年4月以來,省委宣傳部攜手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遵義醫學院、省公路局、省農信社、貴州鋼繩股份有限公司,深入正安縣25個村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把發展脫貧產業壯大集體經濟作為第一要務,近年來整合扶貧資金近2000萬元,推動建立了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專業合作社),目前已實施建成20多個集體經濟脫貧產業。

“文軍”聚焦貧困地區堅決打贏教育脫貧這場關鍵戰役,使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

教育扶貧是斬斷貧窮的利器。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省委始終把發展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將教育保障作為“四場硬仗”的重要內容之一。

教育能夠讓貧困戶從“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讓貧困群眾對脫貧產生主觀能動性。通過教育,讓貧困戶看到脫貧的希望,讓貧困戶瞭解致富的門道,便可讓他們樹立起擺脫貧困的鬥志和勇氣。

為此,全省教育系統認真落實省委決策部署,舉系統之力、集系統之智投身脫貧攻堅,主動服務全省脫貧攻堅大局,堅持以教育脫貧攻堅統攬全省教育事業發展,制定頂層設計,發揮系統優勢,強化統籌力度,實現全面推進。

同時紮實推進“校農結合”助力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實現了“學校後勤有保障”與“貧困人口有增收”的雙贏局面。並對貧困家庭實施兜底線,開展精準資助。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助力拔除窮根。

在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上,省委提出了要大力實施教育脫貧攻堅行動,將繼續壓縮黨政機關6%的行政經費予以支持。“文軍”隊伍將抓住戰機,以提高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基本文化素質和就業創業技能為重點,推進教育強民、技能富民、就業安民,堅決打贏教育脫貧這場能夠斬斷窮根的關鍵戰役。

如今,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不到3年的時間,筆下千鈞重,肩頭萬斤擔。全省“文軍”隊伍必須以筆為劍向貧困發起總攻,“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只有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對畢節試驗區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精神,做到盡銳出戰,開展最強勢的正面宣傳,激發最高昂的戰鬥士氣,提供最堅實的文化支撐,匯聚最廣泛的社會合力,方能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李薛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