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厚度需要時間來沉澱,人生的格言需要經歷來領悟

人生的厚度需要時間來沉澱,人生的格言需要經歷來領悟

人生

看了網上很多指導人生的經典名句,人生格言,句句在理,深入人心。但我們發現人生格言就像一杯蜂蜜水,喝時很甜,過後就忘。看的時候覺得很有道理,做起來卻非常很難。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因為人生的格言是經歷過痛苦、傷心、失戀、壓力、艱難、失敗、背叛、陷害、磨難、不孝和災難之後才領悟出來的。沒有這些經歷對諸如“看淡”、“放下”、“平靜”等修煉高深的人生格言根本不能深刻領悟。

人生的厚度需要時間來沉澱,人生的格言需要經歷來領悟

人生妙語

人生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兒童、少年、青年、中年、壯年和老年。每個階段的經歷和感悟是不同的,基本上是沿著稚嫩、成熟、領悟和深邃的軌跡來進行的。兒童和少年負面的感悟基本上是傷心、難過,因為父母不會事事都滿足他的要求,這是他們的人生格言是如何利用獨生子女這一武器與父母抗爭到底,爭取更大、更多的物質享受,減少讀書的痛苦;青年人對人生負面感悟更多是失戀和壓力,這個時期,他急切需要的是“如何從失戀中走出來”,“如何緩解壓力”等有關戀愛和工作等方面的回答,於是就有“如何鬥小三”,“職場上如何取勝”,“選擇比勤奮更重要”,“舒緩壓力的方法”等方面的勵志文章;中年和壯年大多數是對艱難、失敗、背叛和陷害感悟較深,這是他渴求“如何戰勝對手”,“如何對付不忠的愛人和員工”,“遭遇最好的朋友陷害怎麼辦?”,“怎樣面對失敗和挑戰?”等方面的指導。由此,催生了各種大咖的演講,各種管理智慧的書籍和公眾號的誕生,眾多相關的名人名言和經典名句。這些心靈雞湯和行業智慧確實激勵了他們的鬥志,鼓勵他們重拾信心,奮發圖強;老年時期常被健康和不孝所困擾,所以經常會如何養生,如何養老,如何善待自己的晚年,子女最大的不孝莫過於對父母的語言傷害,養老只能考自己等令人心酸的文章,讓人感悟到中國老人悲催的晚年。

以上是人生的心路歷程,越到晚年感悟越深。經歷多了,不再激動,學會了“看淡”,“放下”和“平靜”。經歷了六七十年的人生滄桑,洗盡了浮華,沉澱了智慧,慢慢地構成了人生厚度。

人生的厚度需要時間來沉澱,人生的格言需要經歷來領悟

人生哲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