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中帶有投資管理和資產管理的企業,均需到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

名稱中帶有投資管理和資產管理的企業,均需到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

2018年4月21日,基金業協會母基金專業委員會在西安舉辦了2018“母基金百人論壇”(私募行業百人論壇第5期)。會上,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強調:協會將探索與工商部門之間建立工商註冊與登記備案協調機制,推進信息共享與信用核查;同時,敦促已完成工商註冊但未完成協會登記備案的私募基金儘快履行登記備案手續,對長期未登記備案的私募基金予以清理。

洪磊稱:據不完全統計,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工商註冊的名稱中帶有“投資管理”和“資產管理”字樣的投資類企業超過12萬家,其中僅有20,898家在我協會登記備案(包括13,495家管理人和7,403只基金產品)。換句話說,京滬深三地尚有超過10萬家投資公司或基金產品,從未在協會履行私募基金登記或備案手續,卻以各種名目展業或者向社會公眾募資,積聚了非法集資的巨大隱患。我們希望,協會能夠與工商部門之間建立工商註冊與登記備案協調機制,推進信息共享與信用核查,從源頭防範私募基金淪為非法集資的工具;同時,敦促已完成工商註冊但未完成協會登記備案的私募基金儘快履行登記備案手續,對長期未登記備案的私募基金予以清理;在工商註冊與協會登記備案銜接機制通暢後,適時放開新機構工商註冊限制,保護合格主體正常展業的權利。

除了上述與工商部門加強聯動、督促“資產管理、投資管理”企業到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以外,洪磊還就私募基金產品備案的問題,透露:協會將針對股權、債權、收益權三類投資,推出更有針對性的登記備案須知,同時細化投資者風險揭示書13項簽字內容的風險提示要求,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甄別風險。

洪磊在講話中闡述了股、債、收益權三種可投資標的,提出按照股、債、收益權的不同屬性,完善私募基金備案標準和風險監測指標。內容如下:

實體企業可發起三類融資活動,分別是股權融資、債務融資和收益權融資,對應到投資機構,就產生股、債、收益權三種可投資標的。股權投資的目的是獲取“剩餘索取權”,要做好股權轉移登記,發揮股權治理功能,提升企業內在價值;債權投資的目的是獲取固定風險回報,要做好債權登記,條件發生時要能有效行使優先清償權;收益權持有的目的是獲取穩定現金流,需要設立SPV實現風險隔離。收益權應當是實體企業當前資產產生的未來現金流,或者是實體企業持有的股權、債權所衍生的未來現金流。基礎資產只能證券化一次,不能再證券化,否則將脫離直接融資的本意,並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隱患。

基於股權、債權、收益權產生的融資關係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不能割裂。對於實體企業來說,債務融資可以增加股權的槓桿收益,同時也承擔了財務槓桿風險;收益權融資將質量相對好的資產隔離打包,相當於原有股權所有人對優質資產收益的讓渡和原有債權人對債務安全邊界的收縮,因此債務融資和收益權融資均有可能對實體企業的財務穩健性產生實質性影響,尤其是收益權融資必須有度,不能損害企業的財務結構。私募基金投資於企業股權、債權和收益權,應當充分識別所投股權、債權和收益權背後的風險結構,作出與投資人利益和企業利益一致的投資決策。在協會最新的登記備案須知中,我們對其他類私募機構登記提出了限制性條件,同時對債權類、收益權類私募產品備案提高了審核要求,其目的就是防範背離基金本質的借貸活動,避免投資工具被濫用。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根本區別是誰來承擔投資風險,間接融資的投資風險由金融中介承擔,而直接融資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承擔。因此,發展直接融資必須全方位做好投資者教育與保護工作,幫助投資者充分識別風險、合理承擔風險。協會將針對股權、債權、收益權三類投資,推出更有針對性的登記備案須知,同時細化投資者風險揭示書13項簽字內容的風險提示要求,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甄別風險。

協會將進一步完善私募基金信息公示、查詢和投訴體系建設,與人民網合作,推出私募基金信息公示平臺,形成協會官網、私募地圖、人民網協同立體化公示、查詢、投訴體系。我們呼籲廣大投資者,要充分運用官方公示信息和規則賦予的知情權,做好投資前的風險甄別與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