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的成本是放棄的最大代價

選擇的成本是放棄的最大代價

1

年級越大,越明白世界上很多的道理,都是自相矛盾的,但是放在特定的語境下,又都是正確的,這樣的道理非常多,我可以說出一大堆來。

比如要勇敢的時候,我們就說“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要不勇敢的時候,我們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勸人不要衝動的時候,我們就說“三思而後行”,勸人決斷的時候我們又說“多謀無斷”。說環境不重要時我們就說“出淤泥而不染”,說環境重要時我們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寬容的時候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要狠心的時候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

如此種種,篇幅限制,不然我還可以寫若干個。

這能簡單籠統的說是中國人的“中庸哲學”或者是和稀泥的文化傳統嗎?或者只是雄辯之人巧舌如簧的話術?我覺得不是,這些道理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下對應著具體的場景,脫離了場景空談道理,沒有了具體的事物,道理也就失去了具體的語境。

不是說了嘛,同時保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念,還能正常行事,這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

2

我們說說大錢和鄭海。

兩人應該是最近一年來雲南IT市場裡很有代表性的兩個人,兩個人之前都在同一個公司上班,然後先後創業,都還在DIY這個細分領域,都比較勤奮刻苦,所以我也能經常在他們跑市場時累了的時候到我這裡歇腳聊一聊。

鄭海創業的時候,我對於做DIY,特別是以外設作為切入點還是比較懷疑,跟他聊天的的幾次過程中我都表達了這種看法,鄭海完全不在意我的疑慮,非常強勢的表達了一種人定勝天的情緒。

他認為市場足夠大,只要足夠努力,哪怕市場在萎縮和下滑,依然也有自己的一碗飯吃,自己公司哪怕只要有這個市場1%的份額,也能活的不錯,不管這個1%是100萬還是1000萬,對於創業的他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結果。

或者說,都是短期內覺得難以企及的目標。

鄭海把這種樂觀情緒帶給自己的團隊和周圍的所有合作伙伴,在我看來,他幾乎不能接受任何人質疑這一邏輯。開始的時候我不理解,後來我逐漸明白了,鄭海創業不是靠產品或者某一種生意經,而是就是這個邏輯。這個邏輯支撐他胸中的一口氣,如果這口氣沒有了,一切都無從談起了。

時至今日我也不太認同他的邏輯,經濟學說了,選擇的成本是放棄的最大代價。選擇做DIY,就意味著放棄了其他的所有機會,這些機會中的最大機會,就是這個選擇的代價。

簡單說,我認為同樣的激情,如果用來開拓非萎縮的領域,也許會容易得多,成功幾率大的多。

3

大錢來找我的時候,我問他生意如何,他說“狗活而已”,完了他反覆說,不是“苟且的苟”,而是像“狗”一樣活著的“狗活”。

剛剛創業的時候,大錢選擇做二手,這個看起來算不上陽光道,每天跑市場的時候,他揹著一個順豐的那種大快遞包,進來找我歇腳的時候,包一拉開,裡面主板、顯卡、CPU、內存條應有盡有。在這條街上混了小二十年,創業還能這樣反覆掃街,被各種不認識他的電腦公司小弟當推銷羞辱,我認為只憑這一點,恐怕就超過這個行當99%的人。

如果真的有天道酬勤,首先獎勵的應該就是他這樣的人才對。

今天來找我的時候已經沒有揹著順豐快遞包了,創業路爬過幾個坡之後,算得上進入新的一個高度了,市場上傳言他二手主板都能賣3K了,真假我不知道,但是他很惶恐,一直跟我說沒有那麼多,就幾百片。

幾百片的話養不活他的團隊,這個帳算不攏,但是想到這是跟唐主任十幾年的兄弟,差不多也跟他一個樣子,深知韜光養晦甚至明珠自晦的道理。

做二手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可能是大錢的最優選擇,他一直在DIY行業,對板卡也最熟悉,跑道只是從新的切換到二手這邊來了而已,但是原來的積累80%還能用得上,客戶資源、上下游關係、網吧行業等,人家多邁半步創業,他這個就是跨了半步。

在DIY行業打拼了十幾年,這是大錢的邊際成本,如果在裡面再打拼2年能出成績,這就是他的邊際效益,這比他換行去做其他要安全得多,現在的世道,誰敢說換一個行業三五年能出成績?哪怕換的這個行業收益非常可觀,遠超DIY行業,但是憑什麼是你成功而不是該行業內的勤奮者?

4

我說大錢和鄭海,沒有任何現在就要為他們的事業蓋棺定論的意思,而是要說,同一種道理,可能在不同時候不同人身上,也有不同的結果。

我很少在文章中說我自己,說一回吧。

2010年我開始做基於O2O的數碼產品零售,做到2015年時也開了一些線下店,看起來有一點規模,但是也只是活的不好不壞而已。有一天,一個多年不見的朋友來找我聊天,他說,你有沒有想過,這5年的時間,你去做其他事業,是否會有更好的結果?

我自付也算勤于思考善於總結,做事也算能吃苦耐勞,一直總覺得是缺乏足夠的機會,於是次年我就all in去做了一個新項目,結果沒過多久就鎩羽而歸,過程和結果都非常慘烈。

前面我說,選擇的成本是放棄的最大代價。我當時就簡單的理解為,我沒有做的事情,都是我放棄掉的代價,我當時覺得2010年到2015年我放棄了很多機會,這些機會是我放棄的代價。其實我錯的太離譜了,機會不等同於結果,我放棄掉的可能,不是我的代價。

錯的多麼的離譜和淺薄。

5

我們其實沒有那麼多選擇,不管鄭海大錢,還是我。

人生可能,不等於人生可選擇。

我經常想,如果我的人生當下最優選擇是做一個IT數碼的小編的話,次優選擇是什麼?也許就是一個手機店或者電腦店的銷售員或者技術員。沒有最優選擇,次優選擇再不甘願,也要接受。

大錢和鄭海,也應該沒有那麼多選擇。現在的這個階段的得失成敗,也只是現在這個階段而已。

未來的路還長。

我這樣跟鄭海和大錢說。

也這樣跟自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