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跟美国较劲,不如拉动内需寻找更大的市场

自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以来,网上呐喊声叫骂声此起彼伏,舆论一片哗然。30亿500亿1000亿,口水战一浪高过一浪。

就在昨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拟追增的1000亿美元货品清单,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非常强硬的一再强调“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的准备,将毫不犹豫、立刻进行大力度的反击。”然而到最后,虽然记者一再的追问,他也没能说出到底会有那些具体的反制措施。或许这些事是机密的原因,但与4月4日的五百万VS五百万不同,这一次恐怕是稍弱了一局。

与其跟美国较劲,不如拉动内需寻找更大的市场

同样是在昨天,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在一篇文章里给美国算了四笔帐,首先承认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其次说明了美国虽然与中国存在贸易逆差却依然是双方经济的获利方,再次是巧妙的把美国比作了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曹操,最后声名打贸易战两败俱伤,但最受伤的一定是美国。

四笔帐算下来有理有据,通篇文辞犀利,坚定了中国势必战胜美国的决心,也得到了更多的点赞叫好。但是小A在字里行间却不免读出了些酸酸的感觉。

美国这次针对中国采取的制裁措施,其主因是美国声称的对华每年5000多亿的贸易逆差,以及3000多亿的知识产权流失,其目的是想遏制中国的发展,主要是中国近几年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让美国有了危机感。不过作为强势美元的印刷国,无论是逆差还是顺差,美国都是贸易经济的获利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又是真实存在的,无论你中国怎么喊冤也改变不了美国的态度,蛋糕就这么大,你动了他的 奶酪,他就吃不到。在丛林法则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喊冤枉没有一点用处。当美国的霸主地位可能被撼动的时候,他一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是美国一贯的做派,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这个叫做知彼,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那么知己又是什么呢?中国到底有多少底气呢?我们的王牌究竟是什么?

今天小A在总结了网上的一些想法后,与大家交流一下。

与其跟美国较劲,不如拉动内需寻找更大的市场

首先,现阶段中美双方的较量都是在贸易额上增加关税。美国先是针对中国的30亿美元加了25%的关税,接着追加了500亿美元,最后又加了个1000亿美元。假如这些都被通过实施,那么三次合计是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1530亿美元的商品增税。而美国每年从中国购买的商品总价值大约5000多亿美元,也就是美国只对近三分之一的中国进口商品加收了关税。

那么中国的反击也很强硬,前面两次都在第一时间还击,相应的对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价值53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可在最后一次的1000亿上,中国却没有跟进。其实不是不想跟,而是中国已经没有办法跟了,应为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商品总额也只有1700亿美元,假如加上这1000亿,等于中国将会对所有的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加税。再加下去我们已经没有可加的了,而美国似乎还有很大的余地可以继续较量。

而且我们看到中国所列出的项目,除了农产品就是飞机汽车这样的高利润商品。高利润商品就算加了税人家可能还是会卖给你,而农产品则是中国平抑物价的主要法宝。

实际上在这一轮里中国已经输了。

那么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法宝呢?有!就是我们手中的美债。很久以前就有人说过美债是对付美国的终极武器,但是对于抛出美债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我不敢肯定,因为有人抛就一定会有人买,更何况美元跌了相应的中国手中的外汇储备也会缩水。还有美国手中还捏这我们的黄金,面对美国这么一个“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曹操式的国家,不先运回来岂不是坐地赔钱了吗。

与其跟美国较劲,不如拉动内需寻找更大的市场

其实与其在如何跟美国较劲上下功夫,不如想办法拉动内需扩大国内市场,并寻找其他的海外市场,比如亚非拉美等地与中国关系密切的第三世界国家。能不能在被美国制裁的时间里,将我们原本要出口到美国的5000多亿美元中那些被制裁的商品卖到其他的市场,并继续保持GDP的稳定增速,才是在这场贸易战中致胜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中美之间必有的一战中完胜终场。

小A斯蒂芬写于2018年4月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