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來襲到底是福還是禍?

2月1日,富士康提出IPO,得到了證監會的快速回應。

2月26日,新華社一篇“中國資本市場的‘BATJ夢’該圓了”的文章,指出了中國互聯網高科技公司紛紛海外上市,使A股與這些優秀企業失之交臂,成為A股市場的一個“痛”。

2月28日,據《財新》報道,監管層對券商作出指導,包括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能、高端製造在內的四個行業若有“獨角獸”,立即向發行部報告,符合相關規定者可以實行“即報即審”。

一時之間,A股市場掀起了一波“獨角獸概念股”浪潮,安彩高科(富士通)、普路通(小米)等概念股紛紛收出漲停,市場風格僅僅半個月就從“白馬股”轉化成了“獨角獸”。

獨角獸來襲到底是福還是禍?

獨角獸概念的興起使相關科技股望風而動,刺激著創業板持續超跌反彈,走出了強於上證50的漂亮走勢。但是,這些獨角獸企業真的上市了,那麼會對我們的市場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獨角獸企業。獨角獸指的是那些具有發展速度快、稀少、值得投資者追求等屬性的創業企業。它們成立時間不長,一般不超過10年,而估值卻不低,往往超過10億美元。

根據胡潤研究院2017年的數據,我國獨角獸企業上榜120加,總體估值近3萬億元,其中估值超100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數量只佔總數的6.67%,但是估值卻佔到了50.22%。

獨角獸來襲到底是福還是禍?

成立時間不長,估值卻高得出奇,那麼能誕生這樣企業的肯定是新興產業,因此,這些獨角獸主要集中在互聯網服務、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領域,誕生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等城市。

獨角獸來襲到底是福還是禍?

而在兩會期間,海外上市的百度、網易、搜狗等互聯網巨頭,對迴歸A股紛紛表示出了極大的熱情。國內的部分優秀的獨角獸企業也已經籌備A股上市事宜,比如動力電池行業的寧德時代等。

獨角獸企業遠走海外,對我們的A股來說是一種損失,而它們的迴歸與IPO對我們的創業板指和投資者來說都是好事。但是,這些獨角獸的上市會對我們的市場造成怎樣的衝擊呢?

獨角獸企業上市後會對我們的存量市場估值影響,這是毋庸置疑。隨著新興“獨角獸”登臺,原先的偽龍頭將會面臨估值降低,被市場加速“淘汰”的局面,指數將更加分化。

而對獨角獸企業本身來說,獨角獸在快速成長之下可能存在的“猝死”風險,比如樂視網。並且,很多相關的概念股只是蹭概念,獨角獸企業的上市對這些個股的基本面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雖然短期的炒作會使個股享受股價飆升的快感,但是長期來看,是泡沫遲早會被擠出來的。比如2016年借殼世紀遊輪的巨人網絡,股價一度創出77.95元的歷史記錄,但是隨後卻面臨著“腰斬”。2017年的天業股份也是蹭三六零的概念,最終熱潮過去,吃進去的都吐了出來。

獨角獸來襲到底是福還是禍?

而且,這些獨角獸的上市還面臨著嚴格監管、政策風險和人民幣匯率等問題,未來之路任重道遠。不過,總體來看還是利大於弊,獨角獸迴歸將極大提升A股上市公司質量,有利於促發市場“價值成長股”投資浪潮,使A股的投資氛圍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