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醫院餐廳被拘:輿論批評究竟是良藥還是猛虎?

8月18日,河北涉縣廣播電視臺“微觀涉縣”微信公眾號發佈的一則消息引發公眾關注。8月16日,涉縣城關派出所拘留了一名男子,原因是該男子在網上發佈帖子抱怨當地醫院餐廳“質差、價貴、量少”,警方經過多方調查,查實張某某“涉嫌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8月18日,河北邯鄲市公安局對此回應稱,市局已責令涉縣公安局對本案的“事實、證據和法律適用”進行重新審核。8月20日,邯鄲市公安局官方微博@邯鄲公安網絡發言人發佈通知,撤銷對當事人張某某做出的處罰決定,對派出所所長停止執行職務,對辦案民警調離執法崗位,責令派出所向當事人賠禮道歉。

根據傳播趨勢圖可知,事件發酵速度快,邯鄲警方回應涉縣公安局的處罰決定使得整個事件的熱度達到頂峰,多家媒體予以關注,其中央級媒體參與度最高,助推了事件的升溫與發展,《人民日報》、人民網、光明網等紛紛發表評論。

吐槽醫院餐廳被拘:輿論批評究竟是良藥還是猛虎?

圖:“邯鄲網民發帖被拘”傳播趨勢(來源:知微事見)

吐槽醫院餐廳被拘:輿論批評究竟是良藥還是猛虎?

圖:“邯鄲網民發帖被拘”媒體參與分佈(來源:知微事見)

網民點評高漲 輿論颳起一輪吐槽風

“網上吐槽醫院食堂價高難吃,竟招致行政拘留”,因果關係的強烈反差引發網友紛紛吐槽,各個平臺的網民諷刺點評高漲:“嚇的我趕緊把外賣訂單上的差評刪了!”“我剛剛發了學校食堂飯菜怎麼難吃,會不會被抓?!”飯不好吃、價格高、量少,給差評、上網吐槽,對網民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如果這樣的舉動涉嫌違法,為了不“被拘留”,網民不得不“噤若寒蟬”。不過隨著邯鄲官方回應將重新審理案件,這股“寒蟬效應”成了包裝諷刺戲謔口吻的外衣,網友們都參與進這場諷刺幽默的點評中來,輿論造勢越來越強。根據微輿情的數據顯示,“邯鄲網民發帖被拘”相關的信息主要來源於微博(73.23%)、論壇(7.87%)和客戶端(7.09%),可見事件在公共討論平臺的活躍度之高。

“運動式”治理矯枉過正 輿論熱議“差評”權利

據邯鄲涉縣廣播電視臺8月18日報道,這是在“大幹100天,讓涉縣更加和諧平安”的集中整治背景下“破獲”的“虛構事實、網絡傳播、擾亂公共秩序案”。

《南方都市報》評論認為:“張某之所以倒黴,並不是因為他的言論真的觸犯了什麼法律。” 光明網評論員表示:“為了快速出成績,容易用力過猛、矯枉過正,對公民權利造成誤傷。”不得不令人反思的是如果沒有輿論曝光和公眾監督的介入,這一起事件很有可能被當作“打擊網絡謠言”的成果進行宣傳,彼時,網絡空間的秩序又該成為如何?

主流媒體一方面呼籲在執法過程中要分清邊界,一方面也表示呵護網民“差評”權利,以包容心態來看待網民的批評。

微信公眾號“俠客島”認為“謠言可惡,理應打擊,卻不能在倒洗澡水的時候,將盆中的孩子也一併倒掉。” 分辨網絡謠言與言論自由邊限的不二法寶就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人民日報》“人民微評”認為,“吐吐槽,發發牢騷,哪怕說的話有些刺耳,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能要求網友對所有問題都看得那麼準、說得那麼對。”人民網評論則肯定了“吐槽平臺”對群眾怨氣的消解作用,只要可以良性互動,便不會將社會中懸而未決的小問題演變成社會難題,吐槽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再吐槽。

“正所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無論什麼機構,都不妨把網絡當成草野,從中感知網友情感、把握民意走向,從而改進自身工作。”

邯鄲公安道歉處罰兩頭落實 解決方案平息負面輿論

吐槽醫院餐廳被拘:輿論批評究竟是良藥還是猛虎?

在處理該案件時,涉縣辦案民警還提醒網民:“在情況不明時,不信謠,不傳謠,隨意傳播、散佈謠言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有關“差評”和“謠言”的區別,《新京報》快評、“俠客島”等媒體針對消費糾紛與謠言的區別、公安部門是否在此案件中有權處罰進行了討論,認為執法者與司法者一要切忌草率,二要時刻注意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

8月18日涉縣公安的處罰決定曝光,邯鄲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於8月19日立即回應“將重新審理”,有效緩解了輿論進一步發酵的可能。隨後在8月20日的通知回應中,針對網民的關切給予了合理的處理方案:對涉事警方進行了追責,認為原處罰“適用法律不當”,撤銷了對張某的處罰決定,並責令派出所道歉。

《新京報》認為,在現實生活中像涉縣警方這樣以“如臨大敵”的姿態面對負面評價的情況,並不少見。“許多地方在輿情應對上過度敏感,不敢也不願意直面批評意見。”光明網認為,該事件原本是想進行網絡秩序整治,換來的卻是警方自身被輿情運動裹挾的局面,發人深思。正如人民網所言給老百姓多一些反映實情的空間”,而不要遏制這些可供吐槽的多元化平臺,將批評看為“良藥”而不是“猛虎”

輿情點評

凡事過猶不及。找準清晰的法律邊界是執法的重要經驗。本案輿情應對做到了及時,響應層級提升,市局介入成為轉折點。

——人民網新媒體智庫高級研究員 劉鵬飛

危機應對的上策是化危為機,將批評視作“良藥”。此次涉事主體除了涉縣城關派出所,還有當地醫院餐廳。市局介入、地方派出所撤銷判決、對相關負責人停職處理,只是完成了輿情應對的第一步。希望事件能促進地方政府理性處理網民批評。

——人民網新媒體智庫研究員 張力

事件體現出當事執法者對網上批評言論過於敏感。給予網民進行“吐槽”和“差評”的空間,以開放包容的心態來看待網民的批評和建議,其實更有助於化解一些網民的負面情緒。

——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助理研究員 姜潔冰

(作者 | 人民網新媒體智庫見習助理研究員潘小佳、助理研究員曲曉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