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一算,这一年你陪孩子多少个小时?

算一算,这一年你陪孩子多少个小时?

今天,也就是2017年的最后一天,

和一位相熟的老朋友聊天,

我说这一年马上就过去了,如果让你总结,

你觉得过的怎么样?

他沉默片刻,脸上泛起了浅浅的微笑,

然后有点得意地说:

还算不错吧,买了房子,也买了车,

还换了一个薪水很丰厚的工作,

而且年终签了一个大单,

算是个非常圆满的收尾。

我听他越讲越来劲,吐沫星子都要喷我脸上了,

等他讲完了平静下来时,我也嘿嘿一笑,问他:

你陪孩子都去哪里玩儿过?

或者说每天有没有陪孩子读读书、玩玩游戏?

有没有参加过孩子重要活动?

他不太明白我问这些的意思,

只是很尴尬地笑了笑,说自己太忙了,

为了养家糊口,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孩子玩儿,

不过给孩子买了很多礼物,孩子非常喜欢。

我看着他没有一点歉意的样子,

很不厚道地对他讲了一句不中听的话:

连孩子都没时间陪,那你这一年过得挺失败的,

你刚才说的那些成绩根本不值一提

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毒舌,

感觉狂妄的不得了,动不动就说别人不值一提,

比如上周,在公司的一个座谈会上,

和一位同事聊到阅读,

他说自己已经很久没认真看完过一本书了,

但并不觉得影响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尤其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碎片化的知识足以让他了解前沿信息。

我不太认同他的观点的,

我觉得要想对某方面了解得透彻,

必须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材料,

靠被动吸收碎片化知识,是不会有更深刻地理解的。

于是我建议他试着写一些兴趣相关的东西,

因为我觉得只有自己真正搞明白了,

才能写出来,清楚地讲给别人听,

如果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但却不能写出来,

那他所了解得那些东西就不值一提。

我知道这么跟人讲话是不恰当的,显得相当没有情商,容易得罪人。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菜鸟,

经常为了一篇千字文差点憋出病来,

就比如我现在写的这篇文章,

从今天早上就开始想了,但一直到元旦的凌晨2点才基本完成。

虽然我自己还没有做得很好,比起那些大咖写手简直是不值一提,

但我还想以我仅有的一些体验和思考,

给身边的朋友提一些建议。

上周五,扎根儿教育的小伙伴们都做了一个5分钟的演讲,

主题就是:这一年干过最牛的事情,

这其实是要大家做一个简短的年终总结。

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需要每个人把事情提炼出了,并讲出理由来,

所以不少人感觉犯难,不知道讲什么,怎么讲。

我认为大家犯难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感觉每天基本上都在重复着前一天的生活,

实在没有什么觉得牛X的事情可讲。

其次是做过一些值得说道的事情,但平时不注意记录,嗨过之后就慢慢淡忘了。

最后,是因为没有总结的能力,

做过很多事情,不知道哪件应该是最牛的。

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在我身上都有表现,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自己还是做了不少事情,

尤其是一些执着的坚持,比如每天陪孩子阅读,

有没有比坚持每天陪孩子读书更值得骄傲的呢?

我想一定是有的,但它们都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包含着,

很难让我觉得有拿出来说一说的价值,

感觉每一件事都应该做,也都做得一般般,

所以,我还是觉得坚持每天陪孩子这件事,

是我这一年做的最牛X的事情,没有之一。

我以前很不喜欢看到家长们在朋友圈里晒娃的,

感觉晒娃的父母都有着一颗虚荣心,

孩子有一点成绩就拿出来得瑟,让人看了尴尬,

岂不知我们眼中的好孩子,在别人看来却很普通。

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

我觉得晒娃的家长都是好爸妈,

因为他们能有心思晒娃,说明他们至少在关注孩子,看到了孩子优点。

我都会毫不犹疑地点赞,尤其对那些晒出和孩子在一起的照片的父母,

2017就这样已经过去了,

我们写不写总结,会不会写都已经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新的一年里有所改变。

就像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中提到的,

我们要搞清楚自己的人生算法,

抓住某一点,重复它,强化它,

不断的更新迭代自己。

但如果你为人父母,

我希望你的年终总结里能有包含孩子的那一条,

不然的话,你所做的一切,

就还是“不值一提”。

如果你有家庭教育的困惑和经验

欢迎和我们共同交流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