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陽縣「神農稻博園」水稻核心示範區一季超級稻插植面積過半

4月17日,陽光明媚,萬里無雲,筆者來到黃關鎮聯德村的灌陽縣“神農稻博園”水稻核心示範區,看到水田裡的育秧盤上齊刷刷地生長著綠油油的秧苗,在清風吹佛下秧苗輕輕搖晃。遠處青山含黛,與近處的水田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生態立體的田園水墨畫。

眼前的千畝水田裡,是一個個質樸的農民忙碌的身影。他們有的搬運秧盤,有的拉線分廂,有的手工插植,相互間默契配合並有序推進,這是傳統的耕作技術和方式。機械插秧具有省工省時省力等優點,但是各方面的技術要求相對較高,且適合程式化、規模化作業。人工插秧原始傳統,但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它可隨時根據水田的泥土鬆軟度、水層淺深等靈活掌握插植力度,保證秧苗更好地獲取泥土養分實現健康茁壯成長。

當下正是插植一季超級稻的最好時節。灌陽縣“神農稻博園”水稻核心示範區計劃種植一季超級稻面積約1200畝,目前的插植面積已經過半。由於當地村民早已熟練掌握淺插、均勻、栽直、栽穩等插秧要領,預計再過兩天可基本完成插植任務。該示範區種植的品種為Y兩優900,插植規格和密度為8寸x6寸,優良稻種與科技手段相結合是實現增產增收的關鍵。

據瞭解,灌陽縣“神農稻博園”現代農業示範區佔地規模30000畝,其中核心區3000畝、拓展區6000畝,輻射區21000畝。涵蓋黃關鎮、新街鎮,36個村委會,總人口89792人,其中貧困人口21053人。核心區位於黃關鎮聯德村、龍吟村,建設規劃為一田一林為核心,以“三區”休閒農業示範區、高新科技展示區、試驗示範研究區為支撐,以“四驥”水稻加工、全程社會化服務、電子商務、良種繁育帶動示範區的建設,形成集水稻種植、示範、加工、科普、休閒、養生多元化發展模式。(文齊軍 譚善林)

灌陽縣“神農稻博園”水稻核心示範區一季超級稻插植面積過半

手工插植

灌陽縣“神農稻博園”水稻核心示範區一季超級稻插植面積過半

搬運秧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