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县“神农稻博园”水稻核心示范区一季超级稻插植面积过半

4月17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笔者来到黄关镇联德村的灌阳县“神农稻博园”水稻核心示范区,看到水田里的育秧盘上齐刷刷地生长着绿油油的秧苗,在清风吹佛下秧苗轻轻摇晃。远处青山含黛,与近处的水田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生态立体的田园水墨画。

眼前的千亩水田里,是一个个质朴的农民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搬运秧盘,有的拉线分厢,有的手工插植,相互间默契配合并有序推进,这是传统的耕作技术和方式。机械插秧具有省工省时省力等优点,但是各方面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且适合程式化、规模化作业。人工插秧原始传统,但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随时根据水田的泥土松软度、水层浅深等灵活掌握插植力度,保证秧苗更好地获取泥土养分实现健康茁壮成长。

当下正是插植一季超级稻的最好时节。灌阳县“神农稻博园”水稻核心示范区计划种植一季超级稻面积约1200亩,目前的插植面积已经过半。由于当地村民早已熟练掌握浅插、均匀、栽直、栽稳等插秧要领,预计再过两天可基本完成插植任务。该示范区种植的品种为Y两优900,插植规格和密度为8寸x6寸,优良稻种与科技手段相结合是实现增产增收的关键。

据了解,灌阳县“神农稻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占地规模30000亩,其中核心区3000亩、拓展区6000亩,辐射区21000亩。涵盖黄关镇、新街镇,36个村委会,总人口89792人,其中贫困人口21053人。核心区位于黄关镇联德村、龙吟村,建设规划为一田一林为核心,以“三区”休闲农业示范区、高新科技展示区、试验示范研究区为支撑,以“四骥”水稻加工、全程社会化服务、电子商务、良种繁育带动示范区的建设,形成集水稻种植、示范、加工、科普、休闲、养生多元化发展模式。(文齐军 谭善林)

灌阳县“神农稻博园”水稻核心示范区一季超级稻插植面积过半

手工插植

灌阳县“神农稻博园”水稻核心示范区一季超级稻插植面积过半

搬运秧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