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力推」人民幣批美元!去美元化有望駛上「快車道」

普京在南非金磚國家峰會的新聞發佈會上稱:人民幣應該成為取代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這一過程應該加快!

7月29日,普京在南非金磚國家峰會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稱普京說,國際上很多人談論設立新儲備貨幣的必要性,因為美元被美國用在政治爭端中,這對美元造成損害並動搖了對其作為儲備貨幣的信任。“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會有數十個國家,而非一個國家,產生考慮其他選項的意願。其他方案可能是怎樣的,現在還很難說。當然,人民幣具備這種資質。如果人民幣將來可自由兌換,那麼我覺得,從經濟角度而言,這個過程將加快。如今人民幣已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這是自然過程。我再重申一次,貨幣的重要性取決於經濟的重要性,貨幣由經濟決定。”

同時普京稱,限制美元結算是美國的重大戰略錯誤,動搖了對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信任。普京指出,幾年前沒人會想到,美元可以被用於政治鬥爭。

我們知道,一直以來普京在“去美元化”進程中不惜餘力,普京執政下的俄羅斯一直在尋求結束“美元壟斷地位”。以便減少對美元的長期依賴,發揮在國際原油金融市場上的強勢地位,符合俄羅斯追求的長遠目標。

BWC中文網長期跟蹤去美元化進程觀察到,在中俄等多國亮劍去美元化或叫停美元交易行動以來,特別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對於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貨幣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多,目前,包括中國、歐盟、日本、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安哥拉、巴基斯坦、土耳其等12大經濟體已用不同的方式繞開石油美元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性,比如,用人民幣直接結算雙邊交易、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等;比如,原油人民幣期貨交易;再比如,在外儲中增加多元化的貨幣機制等等。

人民幣地位越來越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人員在一篇報告中表示,中國經濟正處在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的“時刻”。

許多國際機構已經開始接受中國貨幣,或者它們將被迫使用該貨幣。最早接受中國人民幣的國家是巴基斯坦,該國央行於今年1月表示它將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中國時採用人民幣取代美元。1月,歐洲各大央行還曾公佈了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的計劃。

最近一個增強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影響力的事件是MSCI最終同意將中國大陸股票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中,此外該公司還將在香港發佈了一系列所謂的連通項目,這些項目將允許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大陸資產。

有報道稱,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計劃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合約,這些合約可以轉換為黃金。如果這一期貨合約變成一項基準,那麼在地緣政治方面尤為重要的石油產業可能發生實力上的變化。

非洲14國稱人民幣或將被列為儲備貨幣

據《環球時報》報道,東部和南部非洲宏觀經濟和金融管理研究所(MEFMI)在一份聲明表示,該地區的17名政府和央行高級官員在5月29日和30日於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舉行的論壇上,討論“使用人民幣作為該地區儲備貨幣的可行性”議題。

MEFMI是非洲14國組成的區域研究機構,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納、布隆迪、肯尼亞、萊索托、馬拉維、莫桑比克、納米比亞、盧旺達、斯威士蘭、坦桑尼亞、烏干達、贊比亞和津巴布韋。

為何將人民幣列為儲備貨幣?MEFMI發言人稱:中國是超過130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非洲國家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從新的國際貿易模式中獲益。MEFMI地區的大多數國家都有來自中國的貸款或捐贈,用人民幣來償還具有經濟意義,“人民幣在與非洲的貿易中已成為所謂的‘共同貨幣’”。“尤其是考慮到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所佔比重日益增加,以及中國已成為區域內國家重要貿易伙伴,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對我們是有利的。”

可以預料的是,未來全球“去美元化”浪潮仍會加劇。“任何一個貨幣都不可能保持壟斷地位,美元地位相對會下降,而其他貨幣地位將增強。”

儘管去美元化進行的如火如荼,以俄羅斯,中國,沙特為代表的國家在去美元化的過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卻色,但不可否認,這項“工程”仍舊任重道遠。首先,美元在全球貿易和金融領域的中心地位還不易被撼動。一方面,企業和個人使用美元已經有了一種慣性,而且轉換會帶來成本。另一方面,美元清算系統非常健全,金融市場體系完善,這是其他貨幣還不能相比擬的。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增長,中國也越來越關心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國一直致力於幫助全世界實現發展經濟,走向更美好的未來。這也是中國為此一直奮鬥的事情。非洲國家採用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和儲備貨幣的事情,正體現了這一點,中國正在逐步走向世界,受到世界各國的尊重。人民幣也將更加國際化。未來很可能將形成以美元、人民幣和歐元為主導,其他貨幣為補充的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