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職業咖啡師第一步,你邁對了嗎?

成為職業咖啡師第一步,你邁對了嗎?

每一年的三、四月份是中國咖啡師大賽專屬的月份,為了這個比賽,每年會有20-25個分賽區,大約有400名咖啡師投入比賽,如果你在分賽區獲得前二,那麼你就有機會到上海參加總決賽!總決賽大約有50名選手,評選出冠軍後,才能夠參加世界賽。

比賽總是激烈的、殘酷的,但同時也是公平的、開放的。這個比賽被譽為“咖啡界的奧林匹克”。一名冠軍的勝出,至少約有400名選手參加,周圍的人也加入,工作人員與評委加入,這樣一算,每年超過千人在投身此賽事。

你說,你對比賽無感。你只想好好做一杯咖啡,客人喜歡,你也開心,皆大歡喜。

我非常贊同你的想法!

一杯好的咖啡,應該來自於客人的認可!

那麼賽事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某種程度上,賽事的規則,已經為我們在吧檯出品時設立了一定的標準!比如多磨的殘粉量有限制;打奶泡剩下的牛奶有限制;填壓方式無論如何必須平整;每把的萃取時間不能差三秒以上;到蒸氣棒打完牛奶必須擦乾淨。

比如濃縮,不要太苦、不要只有酸,要有令人愉悅的平衡。你說客人不喝濃縮,那麼奶咖總是喝的吧!市場大杯量的設定以及咖啡豆成本降低所導致的種種原因,使我們常常喝到的咖啡都是奶味超級重,幾乎可以說成是有一點咖啡苦味的牛奶。又或者表面拉花美美的,有鳳凰、有煙花等一系列的複雜組合圖,但是第一口往往喝到比較多的油脂,帶來深刻的苦味衝擊。而評分表上的“牛奶咖啡的平衡感”即觀察牛奶與咖啡兩者之間是否形成了和諧的平衡,以及適合的溫度、順滑的質地等等——這一個評分項,就會讓我們刷新對牛奶咖啡的真正理解:一杯“平衡的”牛奶咖啡。

我很少勸人去比賽,甚至常常勸退別比賽,因為如果沒有弄清楚比賽的本質的話,義無反顧往前衝,往往獲得的可能是滿腹沮喪。近年,咖啡行業的各項大賽相當繁多,無論是咖啡拉花競技賽還是研磨衝煮大賽等,都是值得深思熟慮的。

但是,在長期擔任評委的經驗下,我不斷去思考比賽的本質。是的,比賽臺的確是店面吧檯的縮影!從衛生到口味,從質量到服務。在賽場上努力的身影,都是為了將更好的咖啡帶給客人。

說實話,我的確接到很多諮詢,但是95%以上的諮詢都來自於:“我該怎麼喝?怎麼抓風味?為什麼做出來的濃縮跟杯測差那麼多?”

必須承認,感官是每個人都有的天生能力,但同時,更需要你不斷地訓練、強化它。

我更在乎的是,你有沒有能力,即便是一個普通的巴西,一個普通的耶加雪菲,找出他們的優點,找出他們的產地特色,做出一杯好咖啡,給等著你這杯咖啡的人。無論在店面(客人),或是賽場上(評委)。

成為職業咖啡師第一步,你邁對了嗎?

成為職業咖啡師第一步,你邁對了嗎?

成為職業咖啡師第一步,你邁對了嗎?

成為職業咖啡師第一步,你邁對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