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空帳每年增加1000億,70後與80後將無錢可領?

編者按:眾所周知,國內人口老年化的現象非常嚴重,繳納養老金年輕人抵不上領取養老金的退休老人,導致我國養老金供小於需。當70、80後到了領養老金的年齡時,會不會面臨“無錢可領”的情況?如何縮小養老金空賬率?

凱盛專家:李鎮海,創世紀保險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在保險行業擁有19年的從業經驗。

養老金空賬每年增加1000億,70後與80後將無錢可領?

空賬問題不容樂觀

“空賬”指的是每位繳納保險的職工賬戶中只有存款數,沒有現金存款額。這部分被“空掉”的錢主要用於支付上一代退休職工的工資福利。

今年5月,人社部數據顯示,2017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支出38052億元,同比增長19.5%,相比2013年的18470億元增長106%,這意味著近四年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支出翻了一倍多。

數據顯示,2005年全國養老金存在8000億空賬規模,2006年為9000億,此後每年以1000億左右的數據增加。2014年開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大於徵繳收入,當期發生徵繳缺口1321億元。此後,基金徵繳收入與基金支出的“缺口”持續擴大。

養老金虧空的缺口越來越大,成為社會普遍關心的話題。在我國養老金現收現付的制度下, 每代人交納的養老保險費被用來支付上一代人的養老金。因此, 如果要從現收現付制轉軌成基金積累制, 就必須解決上一代人的養老金問題,由此產生了轉軌成本: 養老金隱性債務,必須解決上一代人養老金問題。

目前,轉軌成本主要涉及到兩類人,首先,新體制實施前已退休的老人,這些老人在退休時沒有資金的積累,這部分群體的養老金由誰支付。其次,還沒有退休、已經繳納部分養老金的老人,補繳的部分由政府還是個人充實。

這就意味著各級地方政府財政一邊負擔“老人”的退休金,一邊給“中人”和“新人”繳費,加大了地方財政壓力,也容易導致空賬增多。短期來看,空賬運行並不可怕,但是從長遠角度看,會留下很多問題。

如何彌補空賬?

目前養老金空賬率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響。

首先,在養老金統賬結合的模式下,利率對養老保險基金平衡的影響實際是雙方面的。就我國目前的狀況而言,基礎養老金利率越高,則養老保險金儲存額增值越快,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相當於收入增加,債務程度減輕。而另一方面,利率越高,個人賬戶的記賬利率也越高,賬面增值越快,個人賬戶儲存額越大,於是職工退休後養老金髮放標準越高,個人賬戶養老金髮放支出額越大,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相當於支出增加,債務程度上升。

綜合來看,利率變動如何影響養老金收支平衡,要取決於利率對養老保險基金積累額的實際增值和全部個人賬戶儲存額的賬面增值的比較。在我國,由於個人賬戶大多是空賬,並沒有實際可用於支出的資產,所以養老金支出更多依賴於現期職工繳費和養老保險基金儲存額,而養老金積累額增值的絕對額遠遠趕不上個人賬戶儲存額賬面增值的絕對數額,利率越高,差距越大,所以在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下,利率的升高將加重債務負擔。

其次,是退休年齡的變動對空賬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我國現行的退休年齡是男性60週歲,女性55週歲。隨著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增加,未來退休年齡有可能延長,也導致在職員工數量相對增多,能夠緩解養老金空賬問題。

最後,拓寬養老保險的投資渠道。目前養老金已經進行投資,也能夠環節空賬問題。從投資運營情況看,2017年養老金投資收益率為5.23%。截至2018年6月底,已經有3716.5億元養老金已到賬並開始投資,每年能夠產生可觀的收益。

關於凱盛群英

養老金空賬每年增加1000億,70後與80後將無錢可領?

凱盛群英 是一家專注產業經濟的嚴肅內容供應商,由來自全球各地、各行各業的一線專家對行業熱點和前沿議題進行深入分析。

讀者及會員通過持續關注特定領域的多元觀點尋求在專業路徑的職業成長,同時也收穫跨行業學習、交流、分享的寶貴機會。

凱盛專家,群英智慧。現在起就關注 嚴肅內容供應商 @凱盛群英 的頭條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