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空账每年增加1000亿,70后与80后将无钱可领?

编者按:众所周知,国内人口老年化的现象非常严重,缴纳养老金年轻人抵不上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老人,导致我国养老金供小于需。当70、80后到了领养老金的年龄时,会不会面临“无钱可领”的情况?如何缩小养老金空账率?

凯盛专家:李镇海,创世纪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保险行业拥有19年的从业经验。

养老金空账每年增加1000亿,70后与80后将无钱可领?

空账问题不容乐观

“空账”指的是每位缴纳保险的职工账户中只有存款数,没有现金存款额。这部分被“空掉”的钱主要用于支付上一代退休职工的工资福利。

今年5月,人社部数据显示,2017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38052亿元,同比增长19.5%,相比2013年的18470亿元增长106%,这意味着近四年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翻了一倍多。

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养老金存在8000亿空账规模,2006年为9000亿,此后每年以1000亿左右的数据增加。2014年开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大于征缴收入,当期发生征缴缺口1321亿元。此后,基金征缴收入与基金支出的“缺口”持续扩大。

养老金亏空的缺口越来越大,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在我国养老金现收现付的制度下, 每代人交纳的养老保险费被用来支付上一代人的养老金。因此, 如果要从现收现付制转轨成基金积累制, 就必须解决上一代人的养老金问题,由此产生了转轨成本: 养老金隐性债务,必须解决上一代人养老金问题。

目前,转轨成本主要涉及到两类人,首先,新体制实施前已退休的老人,这些老人在退休时没有资金的积累,这部分群体的养老金由谁支付。其次,还没有退休、已经缴纳部分养老金的老人,补缴的部分由政府还是个人充实。

这就意味着各级地方政府财政一边负担“老人”的退休金,一边给“中人”和“新人”缴费,加大了地方财政压力,也容易导致空账增多。短期来看,空账运行并不可怕,但是从长远角度看,会留下很多问题。

如何弥补空账?

目前养老金空账率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

首先,在养老金统账结合的模式下,利率对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影响实际是双方面的。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基础养老金利率越高,则养老保险金储存额增值越快,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收入增加,债务程度减轻。而另一方面,利率越高,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也越高,账面增值越快,个人账户储存额越大,于是职工退休后养老金发放标准越高,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支出额越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支出增加,债务程度上升。

综合来看,利率变动如何影响养老金收支平衡,要取决于利率对养老保险基金积累额的实际增值和全部个人账户储存额的账面增值的比较。在我国,由于个人账户大多是空账,并没有实际可用于支出的资产,所以养老金支出更多依赖于现期职工缴费和养老保险基金储存额,而养老金积累额增值的绝对额远远赶不上个人账户储存额账面增值的绝对数额,利率越高,差距越大,所以在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下,利率的升高将加重债务负担。

其次,是退休年龄的变动对空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是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随着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增加,未来退休年龄有可能延长,也导致在职员工数量相对增多,能够缓解养老金空账问题。

最后,拓宽养老保险的投资渠道。目前养老金已经进行投资,也能够环节空账问题。从投资运营情况看,2017年养老金投资收益率为5.23%。截至2018年6月底,已经有3716.5亿元养老金已到账并开始投资,每年能够产生可观的收益。

关于凯盛群英

养老金空账每年增加1000亿,70后与80后将无钱可领?

凯盛群英 是一家专注产业经济的严肃内容供应商,由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一线专家对行业热点和前沿议题进行深入分析。

读者及会员通过持续关注特定领域的多元观点寻求在专业路径的职业成长,同时也收获跨行业学习、交流、分享的宝贵机会。

凯盛专家,群英智慧。现在起就关注 严肃内容供应商 @凯盛群英 的头条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