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平等无别,该用哪一法就用哪一法,但又对一切法毫不执着

万法平等无别,该用哪一法就用哪一法,但又对一切法毫不执着​万法平等无别,该用哪一法就用哪一法,但又对一切法毫不执着。

“一法不见”是除不执着修行之法外,泛指对一切法、一切物、一切事都不执着,当看到任何事物的表相时,都不会被相所迷,都能直接看到它的本性是空,不执着一切事物,这才叫一法不见。

什么叫“一法不舍”呢?就是在对任何法都不执着的前提下,对任何法又都不排斥。如对哪一法有执着,肯定对它的另一面就会排斥,这就有法可舍,有法可舍就还有障碍,有障碍就还不自在。

只有修出平等心,才能无分无别无捡择,在这种心态下,该用哪一法就顺其自然地去用哪一法,而又不执着一切法。这就是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

这正是“道”的“无为而又无所不为”的圆满特性。 因此,真正的大超脱、大自在是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只有证到本性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

真正达到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时,你已一无所求,你已经回到了清静无为、如如不动的本性之中,你既是佛,佛既是你。

在遇到任何事物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但不再分别和执着事物,不再追求利益和结果。心里很明白,我只是在用它的作用,而不想得到它。 心里没有分别,没有取舍,没有欲望,没有得失,没有成败,那么,无论得失、成败,对你来说都是通达的,都是清静平等的。这就是一法不见,一无所求,而又达到一法不舍。

这种生活境界是何等的大超脱,大自在。不是极乐,又是何处? 因此,觉者为佛,迷者凡夫。觉者当下就是极乐,迷者当下既是苦海,关键在于对宇宙真相的认识。

回想一下,佛教诲众生:要“万缘放下”,“随缘不变”以及“顺其自然”,不都是在让你断掉我执吗? 佛怕众生不肯放下,又点化众生:“诸法空相,实不可得”; 佛怕众又偏于空相,无法生存,故又明示我们“真空妙有”。

佛早就点得如此明确,让众生放下一切,顺其自然,才能自然回归。

但众生就是执迷不悟,非要把自己看的那么重,总想显示自我,并想让万物都属于自我。

这就是不能回归自然,不能成佛得道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