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濒临消失的手艺活——竹编、柳编


2012年8月25日,河南省滑县焦虎乡陈庄村柳编艺人56岁的陈守学正在古庙会上正兴致勃勃地介绍并推销自己的纯手工柳编制品。河南省滑县焦虎乡陈庄村56岁的陈守学老汉正在兴致勃勃地介绍并推销自己的手工柳编制品。

柳编艺人陈守学老汉正在为用镰刀把竹子劈成竹篾子。

2016年8月9日,四川南充市高坪区斑竹乡滩头坝村黄志益、郑元碧夫妇在家中编制竹灯笼。

2016年11月16日,竹编工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传承着民间艺人的心血。竹编工艺品是从民间日用品的基础上形成的,许多竹编作品既是一件日用品,又是一件艺术品。今年64岁的丁元建,家住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竹园村,是个资深的竹编师傅,10多岁便拜师学艺。对于丁元建老人而言,竹编不仅仅是维持生计的手艺,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执着,对所编织出的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

2017年11月12日,工人在贵州省三穗县黔森源竹编工艺厂编织竹编产品。

2015年1月17日,成都大邑县,新场古镇,集市上竹编的背篓、箩筐、簸箕,工艺精湛。

2017年5月5日,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丁家皋陆村,卜乃锡老人正在编制竹筐。

2016年12月24日,王善济邻居也来帮忙编织竹筐。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城西镇岗东村52岁的王善济,祖上五代从事竹编工艺,从小提篮筐到凉晒簸箕,王善济不知编织了多少万只。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竹编工艺也随着转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