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見面說的6句「場面話」,你如果當了真,可就「丟人」了!

在農村,因為人們的活動半徑僅限於莊稼地和村子,很少去外面,因此農村多數人都互相認識,不但認識,有些還是親戚。在方圓十幾裡周圍的村子,農民們相互之間基本上都不陌生。可以說在農村是一個“熟人”社會,人們遇到事情都是相互幫忙解決。尤其是鄰里之間,相互之間走動很方便,這樣在本來熟悉的關係上也就更加熟悉了。而且交往頻繁,所以人情味很濃厚。而相互之間非常的熟悉,見面前就免不了要打招呼暢談聊天了,在農村見面聊天時這幾乎“場面話”你如果當真的話,那可就“丟人”了。

農村人見面說的6句“場面話”,你如果當了真,可就“丟人”了!

一,來就行了,還帶什麼東西

這些多是發生在親戚好友走動,看望病人時,送禮已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的事了,我國幾千年來因為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如“禮尚往來”、“禮輕情意重”等詞眼闡釋送禮。尤其是在大多數農村人的觀念裡,送禮是一個人必備素養,不送禮那可就丟人了,反倒顯得人吝嗇、不知趣,不懂的人情世故,而往往手裡提著禮品到對方家裡時,第一句的開場白往往是“來就來了,還帶東西幹什麼”。這句開場白似乎成為必說的一句,隨後才開始噓寒問暖的話語。

農村人見面說的6句“場面話”,你如果當了真,可就“丟人”了!

二,不急,拿著花唄

農村人比較實在熱情,鄰里之間,親戚好友之間誰遇到點困難,不用打招呼就會主動的幫忙,在生活中如果僅用錢時,也會毫不吝嗇的借給你,當你手頭週轉過來還錢時,被借人常常會說到“不急,拿著花唄”,你要當真,真把錢揣進自己褲兜裡的話,場面就會很尷尬。讓人覺得你“一根筋”。

三,吃點飯再走吧

農村人情味十分濃厚,尤其是在農閒時,常常愛串門聊天,聊聊村裡瑣事,談談生活趣事。不知不覺聊到飯點時,如果你還在忘我的聊天,主家就會禮貌的問到“吃點飯再走吧”,另一種意思就是,還不走嗎?,老話“讓人是個禮,鍋裡沒下米”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農村人見面說的6句“場面話”,你如果當了真,可就“丟人”了!

四,不用,不用

在農村十里八鄉的基本上都認識,雖談不上是掏心掏肺的熟人,但是相互之間都會樂意幫助對方,如果在集市上或者外面,看到熟人在賣東西,就會去幫忙照顧生意買上一些,相互聊會兒天付賬時,賣家就會說到“不用,不用,別給錢了”。農民在集市賣東西賺錢都不容易,誰也不會沾這光,即使對方說不用,也會硬塞進對方的口袋裡。

農村人見面說的6句“場面話”,你如果當了真,可就“丟人”了!

五,再坐一會吧

兩人見面相互串門,主家有事時,又不好意思直接說,你走吧我有點事,讓人聽起來會感到不禮貌,這時會說到“再做一會吧”,其實是在攆你走,你隨口答應的話可就“丟人”了,會讓人感覺你不懂事。

五,吃了嗎?

農村人一直有著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由於之前生活條件不怎麼好,常常是處於飢餓狀態,吃飯成了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久而久之,“吃了嗎”就成了熟人見面打招呼的問候語,兩個多年不見的熟人見面就會問到“吃了沒”,說“你吃了沒”,雖然不是為了請客,卻比真正請客的意義重大。最起碼,這是一種互相尊重的表現,沒人會去問一個素不相識的乞丐吃了沒。如果問了,又沒請他吃飯,那就真是“吃飽了撐的”。

農村人見面說的6句“場面話”,你如果當了真,可就“丟人”了!

這些場面話是不是字面上的意思,需分情況和對人,這些大多數人心裡也都清楚。其實在老農看來,這些客套場面話久而久之的就成為了一種類似口頭禪的一種開場白,不存在所謂的虛偽,更多的是農村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禮貌,禮節,感情,熱情,好客,和友情的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