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CEO:一個充滿時尚精神的學霸企業家

搜狐CEO:一個充滿時尚精神的學霸企業家

1

1964年10月31日,張朝陽出生於西安市東郊一家兵工廠的附屬醫院,父母都是這家醫院的醫生。他對自己小時候的性格評價是“比較異想天開,思維不大受束縛”,最愛讀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類展現自我情結的書,甚至像小說主人公一樣形成敏感、自省的性格,充滿英雄主義情結,並堅信自己的人生將與眾不同。

1981年,張朝陽考入清華大學,從此開始別樣的人生。張朝陽回憶說:“當時挺土的,穿衣服特別單一。看到當年留下的照片,特土氣,一副書呆子的樣子。唸書念得很苦,每天一大早跑步,早早到教室佔座位,而且是坐前排;中午午休之後又上課,晚上自修室裡坐滿了人。清華學堂也就是最早的留美預校,都是繪圖桌子,特別大,燈光也特別亮,最難佔座。”

張朝陽很少看電影、電視,他認為這些都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他說:“食堂有菜吃,但是我的時間觀念太強了,不會在那裡花很多時間,拿個饅頭就去自習,特別瘋狂,就是苦行僧。那個年代就是這樣的,而我在同學裡面又是更加拼命的。”清華的學生唸書非常瘋狂,一心只想攀登科學高峰,對科學有一種宗教式的狂熱。在張朝陽看來,“你成為科學家才有資格研究自然界,而這個事當時看起來是你的全部”。

清華園裡都是來自各省市的尖子生,學習競爭殘酷激烈,“枯燥的生活,精神上的苦悶,內心的奮爭之後,導致了一種自我懷疑”。張朝陽說這是許多學生當時的狀態,他自己也難以超脫。面對激烈競爭帶來的心理折磨,張朝陽開始冬泳,他說:“當時自認為是鍛鍊身體,現在仔細想想那實際上是在進行一種自我虐待,是想通過一種非常艱苦的過程來向自己證明自身的堅強。”

1984年是張朝陽在枯燥、苦悶中熬得最苦的一年,也是最後一年,他即將告別“苦行僧”的日子。1985年,張朝陽獲得由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發起的留美獎學金項目,每年從全國篩選700名學生參加考試,只招收成績最優秀的前100名。

這一年,清華送出由25人組成的代表隊,最終8人被錄取,張朝陽是幸運兒之一。這次考試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後來每次回想都有種“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感覺,創業後別人問及:“在面對風險投資時心理壓力能不能承受?”他輕鬆坦然回答:“這些壓力比起我在清華參加考試的時候的壓力要小得多。”

直到此時,張朝陽仍然與所有拼命考到美國的競爭者一樣,一心想當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這是他從小到大的理想。1978年1月,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發表於《人民文學》第1期,數學家陳景潤的傳奇故事一時間風靡全國,尊重知識分子的呼聲逐漸升溫,張朝陽暗樹遠志:“要好好唸書,將來能夠像陳景潤一樣出人頭地。”在此後將近20年間,張朝陽內心物理學家和諾貝爾獎的理想從未改變,這是他考入清華、遠赴美國的動力,也是後來投身互聯網的伏筆。

2

1986年,張朝陽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求學,自從踏上美利堅的土地,呼吸大洋彼岸的空氣,張朝陽的價值觀和自我認知開始由懷疑、破碎到重塑,連理想都徹底改變,張朝陽說:“到了美國之後,才發現這個世界只需要很小的一部分人做自然科學的研究,去探究自然的奧秘。因為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要學一項技能獲取生活資料。”

他發現很多人畢業後跑到華爾街設計模型或者做分析師,並不是留在實驗室搞科研。生活中,他渾身散發著充滿物質主義的酷勁兒,開敞篷車喜歡玩急停調頭,衣服一定要穿POLO,甚至把頭髮梳成馬尾辮,戴一副墨鏡,銀行裡從沒有存款,一副花花公子的派頭。從理想回歸現實,張朝陽與出國前判若兩人,中國從此可能少了一位科學家,卻多了一位企業家。

正是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室裡,張朝陽第一次接觸互聯網,他深刻感受到這就是未來的方向,他堅信世界的傳奇將由另外一批人以一種新的形式書寫。後來他做“中國在線”商業計劃書時,封面上就有兩句話:“順應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兩個潮流,一是信息高速公路時代的到來,另一個是中國作為全球大國的崛起。”這是張朝陽對互聯網的最初認知,作為英雄主義者,他總喜歡將個人理想與時代、國家等宏大詞彙關聯起來。

1993年底,張朝陽拿到博士學位,卻開始幹起與物理毫無關聯的工作。回望在美國的7年時光,張朝陽發現最能發揮特長的就是做跟中國有點關係的事,否則與美國學生相比一無是處。當時他的導師被提拔為副校長,校方把張朝陽安排在企業關係部負責聯絡中國事務,並專門為他創造出一個職位,日常工作就是迎來送往,喝酒吃飯,這種表面風光的工作其實很難受到重視,與他所渴望的出人頭地相去甚遠,張朝陽陷入迷惘:“不明白自己的人生為什麼這麼艱難,自己為什麼生活得這麼痛苦。”

後來他找到痛苦和困惑的根源——文化差異,他說:“任何離開從小長大的環境到另外一個文化圈子裡面去的人,都不太可能在新文化圈子裡融入主流文化,哪怕這個人外語講得再好。”

美國文化使張朝陽的英雄主義、物質主義不斷膨脹,卻也讓這個生性清高孤傲的中國青年變得敏感脆弱。1994年、1995年兩年間,張朝陽經常在中美兩地奔波,他深切認識到只有回國才能做出更大的事情,尤其是1995年7月陪同校長訪問中國受到朱鎔基副總理接見之後,他迫切希望結束邊緣化的生存狀態,迴歸主流,創辦一家互聯網公司,“能夠在一群黑頭髮、黃皮膚的人中間生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3個月後,張朝陽踏上歸程。張朝陽是個儀式感很強的人,他把回國日期定在10月31日——31歲生日那天,當天晚上麻省理工學院的朋友聚會為他送行,好友熊曉鴿(IDG全球常務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深情滿懷地高歌一曲《送戰友》。第二天,張朝陽拎著兩個手提箱走下飛機,躊躇滿志地踏上熟悉的故土。

3

張朝陽當時的身份是美國ISI公司在中國的首席代表,每月工資1000美元,主要業務是將中國的商務信息收集整理到一個服務器上,為國外使用者提供服務。為了節省費用,張朝陽將辦公室選在北京北郊的萬泉莊園,工作、吃住都在這間24平方米的小房子裡,窗外的鍋爐總是半夜3點開始燒水,吵得他無法入睡。

8個月後,張朝陽終於建成ISI所需的數據庫,手下招聘的員工也不斷增加。這段替別人打工的生涯更像是自主創業,老闆在國外當“甩手掌櫃”,研發、招聘、運營等管理事務全部由張朝陽負責,儘管辛苦勞累,卻也受益匪淺。

1996年5月,張朝陽在公司的布拉格會議上向老闆辭職,入職前他曾明確提出不久後可能會獨自創業,還被允許用工作中30%的時間研究自己的事情。7月,張朝陽前往美國融資,他成功說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風險投資家愛德華•羅伯特和學生布蘭特•賓德爾投入種子基金,後來他又獲得導師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的青睞。

尼葛洛龐帝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負責人,也是硅谷有名的風險投資家,他寫作的《數字化生存》當時正風靡全球。10月,張朝陽從美國拿回22.5萬美元投資(實際只有17萬美元),在北京成立愛特信公司,兩年後更名為“搜狐”。

作為“數字化大師”尼葛洛龐帝的門生與被投資者,張朝陽剛出道就備受關注,海歸、風投、互聯網等代表未來趨勢的新名詞集於其身,他被媒體和公眾當做開放自由、個性解放的互聯網精神的代表人物而廣受追捧,尤其是他放蕩不羈的氣質更符合時尚品位。他曾赤裸上身出現在時尚雜誌封面,在天安門前玩滑板的酷照被《南方週末》刊載於顯眼位置,關於他的封面報道和作家安頓的《絕對隱私》放在一起出售。他是媒體的寵兒。

萬人敬仰只是成功的錯覺。儘管網景、雅虎、美國在線等互聯網公司已成為美國的商界榜樣,但中國互聯網還處在“雷聲大雨點小”的乾涸世界,除了成為娛樂和新聞話題,公眾並不關心愛特信是什麼,能幹什麼。然而,張朝陽仍然沉浸在喜悅和興奮之中,他將以“中國互聯網教父”的身份,主宰未來。

張朝陽每天像個搖滾歌星一樣四處宣講。他到美國硅谷找人回國做互聯網,有次被一個名叫李彥宏的留學生婉言謝絕,而1999年百度橫空出世。他到深圳給700人演講,臺下有個青年聽完熱血沸騰,回去埋頭開發QICQ,這個人名叫馬化騰。

當這兩個人登上商業舞臺,一如張朝陽當初被聚焦擁戴的景象,媒體上的報道文章連篇累牘,生動傳神地描繪互聯網英雄的傳奇人生和遠大前程。偶像被批量製造,互聯網浪潮席捲中國。

-END-

(本篇題圖 © Hack Capital )


-相關閱讀-

《創始人1984:中國商業教父的時代命運與崛起重生》

搜狐CEO:一個充滿時尚精神的學霸企業家

About us

真誠講述世間每個平凡人的職業和人生故事

帶你遇見“一千零一種人生”

我們是有故事的人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官方故事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