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警網一體編織「長安夢」

「头条」警网一体编织“长安梦”

近日,中央政法委《政法動態》和《長安》雜誌分別刊發了《岳陽市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和《堅持發展“楓橋經驗”的岳陽實踐》的經驗介紹,中央政法委調研組專程到岳陽樓區綜治中心等地深入調研,並充分肯定了岳陽市在無非正常上訪、無治安刑事案件和無公共安全事故“三無”村(社區)創建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在全國各地引起較大反響。

「头条」警网一体编织“长安梦”

岳陽樓區作為岳陽的中心城區,依託網格化服務管理,推行五個“一公里公共服務圈”,社會組織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打通了社會治理“最後一公里”,成為全市推進村(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的一個縮影。

「头条」警网一体编织“长安梦”

岳陽樓區創新舉措,完善“警網一體化”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全區已經實現人員、信息、事件處置三個方面的互通互動,形成了網格員與社區民警聯合的“1+1+N”治安防控新模式,打造一公里警務圈。與2017年同期相比,中心城區接處警率、刑事發案率同比下降11.54%、25.31%,破案率上升44.76%,工作經驗在全國得以推介。同時,把社區警務室建成維護社會穩定的陣地,聯繫人民群眾的橋樑,治安防範和宣傳教育的窗口。

「头条」警网一体编织“长安梦”「头条」警网一体编织“长安梦”

為全面延伸平安創建工作成效,讓更多的居民群眾瞭解參與平安創建,切實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共印刷綜治宣傳海報50000餘份,通過各級各部門廣泛宣傳,設計並投放了第一期平安樓區宣傳短片,在電視、微信、網絡社交平臺等多種媒體上進行播放,並採取微信朋友圈廣告植入,有效提升了平安創建知曉率。

「头条」警网一体编织“长安梦”

岳陽樓區強化矛盾糾紛調解權威性,成立訴調分流新模式,以“楓橋經驗”為模板,結合實際情況,編織區、鄉街、社區三級調處網絡,發揮多元矛盾調處中心、鄉街司法所、社區調委會在不同層面的矛盾化解作用。針對特殊行業矛盾糾紛,激發專業律師、行業委員會等社會力量參與,引導老百姓守法用法,堅決杜絕民轉刑或引發群體性事件等惡劣後果的發生。利用已經建成的區法院訴調對接中心及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兩大平臺,發揮全區16個鄉街調委會、10個律師事務所及醫調、婚調、物調、勞動調解等7大行業調處機構作用,調解案件200餘起。同時,針對全區當前金融、醫療、物業、勞務、鄰里矛盾多發的情況,開展全區調解員培訓1期。

「头条」警网一体编织“长安梦”

針對人財物流動性、動態性特點,違法犯罪可控性難度增大的治安形勢,岳陽樓區積極推進平安樓區進網格工作,社區民警會同網格員將入戶情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情況、重點人員管控情況每天入網格,形成工作一體、管理一體、服務一體的工作格局。開展鄉街綜治巡防,通過巡邏開展走訪、宣傳、整治工作,走訪家庭5000餘戶,發放宣傳資料20000餘冊,銷燬賭博機100餘臺,協助公安、工商等部門抓獲犯罪嫌疑人、傳銷團伙若干。推進雪亮工程,以平安小區創建為依託,加強社會面攝像頭融合聯網。完善高清監控攝像頭建設,在2017年的基礎上,新增200個高清監控攝像頭。

「头条」警网一体编织“长安梦”

強化打防管控,確保社會大局穩定。全程跟進公安“冬春攻勢”,嚴格落實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督促打擊整治黃賭毒傳。開展社會治安集中清查整治和設卡盤查專項行動的長效機制,共組織性集中清查行動36次,設卡盤查專項行動30次,共出動警力3000餘人次,警車400多臺次,盤查流動人口2000餘人次,清查出租房1100餘間,抓獲各類違法犯罪人員98人,下達各類消防、治安整改通知書200餘份,排查整改治安和消防隱患200多個。(區新聞中心 彭純,節選自7月23日《岳陽日報》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