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蹲點日記:這家人脫貧路上不等不靠 幸福生活自己創造!

记者蹲点日记:这家人脱贫路上不等不靠 幸福生活自己创造!

記者來到位於硯山縣幹河鄉卡吉行政村卡吉村小組的楊德蘭家時,她正在老房子裡忙活著拌豬料,喂完幾頭大豬又開始張羅著喂牛。老人很健談,跟我們說自己最寶貝的就是這幾頭牛和豬了,就算自己受餓,都捨不得讓它們餓著。隨後,老人和他的兒子帶我們參觀了她們家新房。寬敞的院子裡兩層高的小洋樓格外的顯眼。楊德蘭告訴我們,現在的好日子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說起家裡從一貧如洗到現在的好日子,老人眼角泛淚,有很多的感慨。

记者蹲点日记:这家人脱贫路上不等不靠 幸福生活自己创造!
记者蹲点日记:这家人脱贫路上不等不靠 幸福生活自己创造!记者蹲点日记:这家人脱贫路上不等不靠 幸福生活自己创造!

硯山縣幹河鄉卡吉行政村卡吉村小組 楊德蘭:“我家有八口人,六個孩子,以前窮到過年豬都殺不起,養六個孩子生活又困難,原來的老房子也是爛,漏雨了。”

记者蹲点日记:这家人脱贫路上不等不靠 幸福生活自己创造!

楊德蘭和丈夫現跟兩個未婚的兒子一起居住,過去為了養育6個小孩,費盡心力。楊德蘭說,最難的就是拉扯孩子長大的那幾年,有時候飯都吃不飽。她家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戶後,在脫貧政策的幫助下,領到了低保。

记者蹲点日记:这家人脱贫路上不等不靠 幸福生活自己创造!
记者蹲点日记:这家人脱贫路上不等不靠 幸福生活自己创造!

性格要強的老兩口覺得很自卑,自己的孩子怎能由政府養著呢?於是已經50多歲的楊德蘭夫婦拿出了東拼西湊的幾百塊錢買了幾隻小豬仔,像撫養孩子一般的盡心呵護著。生豬出欄了,拿到賣豬掙得的第一筆錢,老倆口淚流滿面,激動不已。

记者蹲点日记:这家人脱贫路上不等不靠 幸福生活自己创造!

在外打工的兩個兒子知道父母年紀這麼大還在家勤勞掙錢,也從省外回到了家鄉和父母一起為這個家打拼。短短兩年時間,楊德蘭家如願摘掉貧困帽。但脫貧後,楊德蘭一家人並未滿足,想著脫貧了還要致富,於是一家人又開始忙碌起來。很快,家裡擴大養殖規模養了13頭豬,6頭牛。兩個兒子也湊錢在隔壁村承包了150畝土地種植玉米,安心搞起了種植業。

记者蹲点日记:这家人脱贫路上不等不靠 幸福生活自己创造!记者蹲点日记:这家人脱贫路上不等不靠 幸福生活自己创造!

楊德蘭兒子 李天恩:“肯定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奮鬥,你要是隻閒在家裡指望著政府的政策,指望著低保吃著不是長久之計。人啊,一定要自己去苦,然後自力更生。”

记者蹲点日记:这家人脱贫路上不等不靠 幸福生活自己创造!

硯山縣幹河鄉卡吉村委會卡吉村村主任 李天瓊:“評為建檔立卡戶之後,她也是全靠自己,自苦自掙,才蓋了這座兩層樓的房子,我們卡吉村民委群眾一定要向他家學習,不能“等,靠,要”。”

记者蹲点日记:这家人脱贫路上不等不靠 幸福生活自己创造!
记者蹲点日记:这家人脱贫路上不等不靠 幸福生活自己创造!

從最初的過年都吃不上肉,到新蓋了棟兩層小洋樓,楊德蘭開心地告訴記者,現如今自己走在村裡終於抬得起頭了。記者問起她眼下最大的心願時,她說:“兩個孩子沒結婚,我們想著賺點錢幫他們安家。趁著現在倆老還能勞動,趕緊苦,苦兩年,攢點錢幫兩個兒子娶媳婦,我們才放心。”

记者蹲点日记:这家人脱贫路上不等不靠 幸福生活自己创造!

楊德蘭兒子 李天恩:“在城裡,像他們這個年紀的人都是帶帶孫子,到廣場上跳跳廣場舞。我們心裡面的確愧疚,等不是辦法,幹才是希望,趁我們兩兄弟還年輕,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雙手勞動,苦點錢、攢點錢,少讓父母操心,讓我爸媽像城裡老人一樣的,過點好日子。”

记者蹲点日记:这家人脱贫路上不等不靠 幸福生活自己创造!

硯山臺:張衛姣 楊龍山 實習:唐光楠 沈安禪

製作:陸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