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年探尋當年最爲低調的捐贈者

彷彿轉瞬間,十年已過。十年前的5月12日,地震在汶川劃開了一道深深的傷口,1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近7萬條生命被吞噬,近40萬人失蹤受傷,山河色變,滿目愴然。

十年後,汶川已是換了新顏。回望過去,大災面前大愛匯聚,難忘的是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的感人瞬間。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社會各界紛紛慷慨解囊,貢獻愛心,捐助災區救援工作及災後重建。我們在當年感同身受的舉國動員中,感受到洶湧磅礴的集體暖意;我們也在如潮湧來的愛心行動中,被所體現出來的前所未見的社會責任感所震撼。

地震發生後僅僅4個月的時間,社會各界捐贈款物總計就已經達到594.68億元,更有很多極具社會責任感的民營企業捐贈巨資。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那場令所有國人關注的汶川地震賑災晚會上,包括當年王老吉、日照鋼鐵以及泛海集團等民營企業都現場捐資超過1億元。

人們記住了王老吉,甚至當年有人號召集體到超市買空王老吉,也許,這也只是一個快消企業混合了愛心和商業利益的高明之舉。但另一個現場捐資超過億元的泛海集團,卻低調的像是此事從來沒有發生過。

回首當年,據媒體報道,在10年前那場抗震救災的戰役中,泛海集團捐款總額達到2.28億元。10年前,這筆逾2億的款項對於任何一家民營企業來說都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而大災面前,泛海卻責無旁貸、義無反顧。泛海對於災情的快速反應、大額捐贈以及從董事長到員工的全員參與曾得到當時統戰部領導的高度認可。

當然,有誠信做人、低調做事的企業,也就有高調宣揚有名無實的企業,據說當年在賑災晚會上慷慨陳詞要捐款多少多少的某些企業,結束後卻好像忘了自己所說的話,引得接受捐款的社會組織不得不進行“討捐款”。

當這場災難已經過去10年,也許是時候對當年最為低調的捐款者進行一番梳理盤點了。

基於權威政府網站和媒體現有公開資料,2.28億元的企業捐款即為可以查詢得到的單個企業對於汶川地震捐贈的最大金額,這其中包括中國泛海企業捐款2億元,泛海員工的“特殊黨費”1056萬元、員工個人捐款1700餘萬元,僅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董事長盧志強就個人先後兩次捐款200萬元,繳納特殊黨費1000萬元。泛海集團對災情的快速反應、大額捐贈以及從董事長到員工的全員參與曾得到當時統戰部領導的高度認可。

在當年的捐贈儀式上,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董事長盧志強曾說道:“抗震救災既是一個大戰場,也是一個大課堂。我們面對的是一場教育,也是一次心靈的淨化。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身為民營企業家,雖然沒有經歷戰火與抗災一線的考驗,但踐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承諾,同樣需要交出一份合格答卷。我們民營企業家的一切包括我們的財產價值,來自社會來自人們,在國難當頭,人們需要之時,奉獻於社會奉獻於人民,正當其時。”

不僅如此,在隨後發生的青海玉樹地震中,我們又看到了泛海集團的身影。當年,泛海又是在第一時間宣佈捐資1億元,用於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

十年過去,在聚力公益慈善、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道路上,泛海仍在奮力前行。秉承“得益於社會,奉獻於社會”的理念,泛海陸續出資設立了泛海公益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山東泛海公益基金會,在支持大學生創業、扶貧幫困、抗震救災、教育事業、文化傳承等多個領域投入了大量資源。

僅2015年-2017年,僅泛海公益基金會捐贈金額就分別達到7.62億元、18.99億元和11.37億元(截至9月)。泛海這一系列公益扶貧行動,也形成了“成龍配套、幫教助學、系統公益、精準扶貧、功在當代、利在長遠”為特色的泛海公益項目品牌。

民營企業“鐵肩擔道義”,充分體現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樂於奉獻的精神,弘揚了中華民族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泛海董事長盧志強曾經提到,民營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首先是發展好自己的企業,保持企業長期良性的發展,其次是要履行納稅義務,第三是擴大就業,第四是慈善公益事業,在社會需要你的時候挺身而出。

十年過去,在那片飽受地震蹂躪的土地上,新的城市已經煥然新生,新的生活也已經欣欣向榮,人們已經逐漸忘卻了災難的傷痛,而不變的是對於生命的尊重和對於責任的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