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高考要變成3+3,物理化學選考,你怎麼看?

闖過江湖的白大褂


高考新政策解讀

英語改革

  可以看到,高考並沒有削弱英語的重要性,而是鞏固了語、數、外作為三大主科的絕對地位。'英語實行一年兩考',表明英語率先突破了'一考定終身'的傳統高考制度,使得學生能夠在整個高中階段有多次機會刷新高考英語分數。其目的有二,一是分散學習壓力,注重平時積累,而不要到了高三才想到突擊英語;二是分散心理壓力,讓學生有機會多次挑戰自我,從頭再來。

  可以預見,這個政策的轉變將帶來的結果是:孩子在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將有兩條主線,一個是日常學校教學所關注的'課本主線',一條是從高一便開始發力衝刺高考的'應試主線'。前者是由《教學大綱》所決定的,即學校老師必須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按照規定的進度完成高中三年的英語教學任務;後者是由高考新政策決定的--既然國家允許學生'一年兩考',那麼肯定大部分學生都願意利用每一次機會來'刷分',正如許多準備託福、雅思等出國考試的學生一樣,'即使前幾次成績考得不理想,也要先體驗幾次,積累考場經驗'。於是,在日常學校英語學習之外,由於迫切的'刷分'需要,學生很可能願意跟著應試經驗豐富、提分效果明顯、教學針對性強的機構和老師進行大量課外英語補習,以鞏固和提高考試成績,應對每半年一次的高考英語應試機會。

  三、備考建議

  2014年是'高考英語改革元年',雖然'政策改革'尚未實行,但各省都已經進行了重要的題型改革。各省的題型改革紛紛向我們傳達著一個信號:高考英語依然重要,對於孩子的能力要求更高。

  在'基礎知識'方面,新高考更側重對語言的'感知能力'的考察,傳統死記硬背單詞語法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只有在語境中學會的、帶著生命力的英語知識才能幫你贏得高考。如山東卷增加了一篇故事性很強的'小完型',全國卷刪掉了傳統的'單項選擇'題,代之以一篇對語境感知力要求極強的'語法填空'題,都體現了新高考英語對於'語言生命力'的要求。

  在'應試能力'方面,新高考更側重考察'用語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北京卷刪掉了一篇華而不實的'看圖議論文',代之以一篇樸素務實的'應用文',就體現了這一特點。此外,各省試卷中的三大傳統題型--閱讀理解、完型填空、書面變動不大,相當於告訴我們:高考英語難度也並未發生明顯改變,未來考生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不容鬆懈。今年的高三學生在複習過程中,除了要關注本省歷年真題外,也要認真研讀上海、浙江以及全國新課標I卷II卷的題型

  英語考試的成績是基礎知識和應試能力的綜合結果。只學基礎知識而忽視應試能力的培養,孩子很難把所學到的知識在考場上100%發揮出來;而一味迷戀'解題技巧'而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則會讓孩子的成績提升缺乏'後勁'。只有系統學習基礎知識、科學培養應試能力,不迴避真正的問題、不放棄必要的努力,才能讓孩子穩步提分。

2017年高考改革英語增加了一次考試機會:加強對聽說的考量

  改革後英語是否會削弱?

  專家稱,改革對高考英語沒有太大沖擊

  按照《意見》規定,外語仍與語文、數學一樣全國統考,分值不變,但增加了一次考試機會。

  根據此前北京中考[微博]高考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擬降低英語學科分數在高考招生中的比重,英語滿分從150分擬降至100分。

  【解讀】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微博]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曾參與過上海一家外國語雜誌組織的專題討論,他們曾在兩個月前撰寫反對降低高考英語比重的報告,交給相關部門。

  上述參與此輪改革制度設計的核心專家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其提倡將英語按照等級進行評價、計分,但“討論中阻力很大”,最終還是規定按照分值計算,且分值不變。

  “這次改革對高考英語沒有太大沖擊。”文秋芳認為,首先,外語分值不變;其次,增加一次考試機會也並非不可能,像託福[微博]、雅思[微博]一年都組織多次考試,但需要確保兩次考試難度相近。而先在上海、浙江進行試點,也是基於改革要謹慎前行的考慮。

  由於今年北京中考、高考在題型上有所變化,語文加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考核,英語加強對聽、說能力的考量,

  因此,新學期開學,不少學校根據考試改革風向標的變化,適當地調整了日常教學內容。記者瞭解到,國學、曲劇、太極等傳統文化課程新學期走進“課表”。此外,英語課堂上,聽、說訓練佔據半壁江山。

  英語和學業水平考試兩考增加機會

  《意見》指出,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而對於學業水平考試,各地要合理安排課程進度和考試時間,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同一科目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這意味著,計入高考總成績的六門科目中,將有四門有兩次考試機會。

  陽江一中英語老師黃老師認為,英語有兩次考試,增加了學生們的考試機會,“如果學生能夠在高二考一次,高三再考一次,就分散了學習壓力,特別是對於心理素質不太好、但英語成績不錯的學生來說,這對他們是個好消息。”

  今年高中畢業的盧俊宇十分贊同為學生提供兩次機會,“今年高考我英語考得不理想,平時都有110分左右,這次不知是不是答題卡填錯了,只有66分。如果有兩次機會,我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學。”盧俊宇覺得自己沒有遇到改革,十分遺憾。

  減少和規範考試加分有利於高考公平

  “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是一大亮點,對大多數考生更加公平。”程老師說,陽江是欠發達地區,而這些加分一般都集中在大城市和發達地區,所以這一改革對陽江等偏遠地區來說更加公平。


陽光數學課堂


高考“3+3”模式指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

高考“3+3”模式指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

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6個省份公佈了高考改革方案。除上海和浙江外,分別是北京、河北、江蘇、江西、山東、廣東、海南、甘肅、青海、廣西、寧夏、湖南、貴州和西藏。其中,改革招生批次和科目設置為重點,文理不分科成趨勢。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體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表示,目前上海和浙江正處於試點時期,2017年開始整體實施。因此,雖然現在很多省份已經公佈方案,但還要根據上海和浙江最終的試點經驗情況,再開始施行。

這樣挺好的,最後高考就三門,其他選考的平時都考了,但是會感覺整個高中都在不停高考,沒錯就是這樣的。


化學君


高考改來改去,風向標亂轉悠,擾亂教育持續穩定發展,純屬於亂彈琴,拍腦袋做事!多年後又會改回去,瞎折騰。一個國家要想振興,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必然少不了科學技術學科基礎教育。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是當今重要學科,高中初級教育會引導重多學生將來邁向科學創新之路,或成為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人才。說白了會造就兩方面的人才,一個是科學家一個是工程師!語文英語是語言文字工具,具備了足夠用的就可以了,沒必要非得具備語言大師級水平再去搞科研。歷史科目需要了解,否則無法承前啟後,不連貫的思維會影響人類的發展,但也沒必要做為刷人的高考工具。鑑於此,選拔優秀的高中生,應該重點必考數理化和語文,其次是輔助考生物地理歷史,再次是政治英語(可多次考試取其高分)。


江蘇大貓84632296


三加三是語數外必考,其餘不分文理科六選三或者七選三。就是物化生政史地,有的地方還有通技。物化可以一起選。外語一年兩次社會化考試。以後決定高考勝負的是語文,至少對尖子生是這樣。數學大家都可以140多,英語多考幾次也是,選的科目也是按段劃分,到最後高手的比拼就在語文上。我理科好啊,為啥上不了清華?因為語文不夠好!


漠北散人


物理化學選考的結果是很少有人去考,以至於高等教育萎縮,科學發展難以為繼。中國教育要開始走下坡路了。事實上,就是不選考科教興國也都是口號,要真正實現,還得從根本上改變中國教育體制。

什麼3+3?又是花拳繡腿而已,起不了作用,反而不利於教育成長。太過於注重形式,問題在於實質。


電影老趙


浙江省今年親新高考第一年,反應非常好,極大減輕學生的高考壓力,高三時提前半年就進行7選3和英語高考,複習一門就考一門,而且都有兩次機會,擇高分的那次錄用,避免了學生髮揮不正常顯不出應有的水平。非常人性化,到了7月份高考日只需考語數英就好。重要的是填志願太簡單了,上至清華北大下至專科可以填80個專業。滑落到哪就是哪,基本很少浪費掉分數的。值得全國推行


王者大衛1


一個拿物理當選學的國度,未來會怎樣?如此高含金量的學科,變成了選學是中國科學教育的悲哀,是中國未來的悲傷。我表示不理解!!!數學的功能遠不及物理:語文的作用更遠不及物理。但,物理招誰惹誰啦。唉!我猜,領導都是文科生。物理難一點又怎麼啦?各種立國重器哪個學科最重?物理也!手機、IT、交通、生活哪個學科最最重?物理也!做這事情的專家不用說文科生最多,我!深表失望?


空心151280624


在廣東,以前就試過文理分科,3+ x大類,大文大理,現在又螺旋式3+3,因為全省全國人民都在“專家”的帶領下摸索高考中考……其目的是讓“二代三代”獲得更好的機會而折騰,按這個規律,若干年再會轉變成文/理科的。無他,因為大概這才是簡單實用的,折騰成本大且亂自然會改回來,就是類似目前的文理分科加小修正,不信過若干年再回頭看。


A沉吟至今


改來改去還不如原來的分文理,這樣一弄有點四不像,完全可以看出來這是學人家西方,但又是一個學人家的皮毛的改革方案,最後的結果是,西方那一套沒學明白,自己原來的應試教育優勢也沒了


捲餅8688


談看法的,應該是高考生本人(而不應該是其他人的)。

如果都快面臨高考了,對這個問題還缺乏見地(或者是尚未拿定主意)的話,那又如何能夠放心得下(孩子的大學及以後到社會上以後的情形)?

風險與利益同在,最起碼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