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結局看哭了嗎?事實並非如此,只因程勇做了這件事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修改結局?電影《我不是藥神》還沒有上映就已經引起了熱議,不僅僅是因為這部電影拍得好,也不僅僅是講好了一個故事,而是這部電影取材現實,講了一個真實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可是這結局另有深意,真實事件走向並非如此,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我不是藥神》前天正式公映,首日票房即衝破三億。在此之前,該片點映票房已經過億,豆瓣評分9.0分,韓寒贊其是最近幾年罕見的國產好電影,黃曉明稱自己看哭了三次。

《我不是藥神》結局看哭了嗎?事實並非如此,只因程勇做了這件事

可我不是藥神為什麼修改結局

我不是藥神中主角和真實故事的結局不一樣,程勇因販賣假藥自首了,而真實故事中陸勇卻沒有獲刑,既然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為什麼我不是藥神要修改結局呢?

《我不是藥神》的主角程勇(徐崢飾)是個困頓潦倒的保健品商販,鋌而走險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不但得到了鉅額利潤,還被稱為“藥神”,名利雙收。但在與白血病人深入接觸之後,程勇的內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救助病人,陷入牢獄之災。

《我不是藥神》結局看哭了嗎?事實並非如此,只因程勇做了這件事

影片為了創造戲劇衝突進行了藝術加工,而現實中,“程勇”的原型陸勇則沒有那麼好運。陸勇是一家紡織品出口企業的老闆,2002年被確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為了延續生命,陸勇開始服用瑞士諾華公司生產的“格列衛”抗癌藥,這種藥每盒售價23500元人民幣,且沒有納入醫保範圍,只能自費。陸勇曾這樣形容:“我每天睜眼吃這個藥的時候,感覺吞進去的都是錢,一顆200塊,一天就吞進800塊錢,吃了兩年,足足花了60萬。”

2004年,陸勇得知印度有一種仿製的“格列衛”,價格要便宜十倍之多,於是請朋友幫忙購買。在服用了一段時間之後,陸勇感覺藥效不錯,在病友群裡分享了這一消息。但跨境買藥的手續繁瑣,許多病友請陸勇幫忙購買。陸勇本著做好事的心情,開始在中國銷售印度產的“格列衛”。

《我不是藥神》結局看哭了嗎?事實並非如此,只因程勇做了這件事

2013年,為了方便給印度匯款,陸勇從網上買了信用卡交給印度公司作為收款賬戶,三個月後卻被以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逮捕,原來,瑞士諾華公司的格列衛已經在中國註冊了專利,印度仿製的格列衛無法獲批在中國銷售。按照我國藥品管理法的規定,進口藥品如果未經藥監部門審查批准即視為假藥。

幫忙買藥續命的“藥神”成了賣假藥的罪犯,病友們又怎能坐視不理?於是上千病友一起聯名寫信為陸勇求情,此案掀起了軒然大波,最終法院撤回起訴。

這起案件當時影響甚廣,過去的時間也並不算久,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樣還有印象。只是沒有想到,五年後,這件事會被拍成電影,搬上銀幕。更沒想到,當時看起來頗有爭議的新聞,背後的故事竟比影片呈現出來的更加觸動人心。

《我不是藥神》結局看哭了嗎?事實並非如此,只因程勇做了這件事

電影的結局是什麼?我不是藥神結局和原型一樣嗎

我不是藥神結局和原型是不一樣的,電影中程勇坐牢了,而原型陸勇比沒有被判刑。

電影的劇情描述的是, 一個神油店老闆程勇窮困潦倒,父親還身患重病無錢醫治。就當程勇在困境之中掙扎的時候,另一個在困境中生存的人來到了他的身邊,這個人就是身患白血病的王傳君。王傳君因為深受白血病的折磨,面對高昂的進口藥,他選擇尋找程勇給他在印度代購仿製藥。

因為這個印度的仿製藥和進口藥的成分有99%的相似率,而且價格還不到進口藥的十分之一,只有仿製藥才是他生存下去的希望。於是程勇就開始做起了代購,並且賺取了大量的金錢。就在大夥有藥吃有錢賺的時候,電影中的反派找到了程勇,要求程勇放棄代購藥品。

《我不是藥神》結局看哭了嗎?事實並非如此,只因程勇做了這件事

迫於無奈程勇只好從此收手,但是等藥救命的病人又陷入了死亡的困境。最後就連一開始的王傳君也因為沒有藥吃割腕自殺。一個個生命就這樣在程勇面前消失, 激起了程勇心中的勇氣和善良。

程勇再次的做起了代購,為了救這些病人公然的和法律進行對抗,直到最後被抓。就在程勇被判刑的時候,上千人對他進行相送。電影的結局的確有些無奈,因為程勇是一個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