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2歲很不聽話,怎麼給寶寶立規矩?

付宇慧


比起動畫片,我更推薦您用一種更為健康、有效的方式——

給孩子做繪本的親子閱讀。這個方法我會在後面給您詳述,現在先為您解答一下怎麼立規矩:

孩子2歲開始,不僅進入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同時也進入了規則的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因為他發現自己有獨立的想法、行為和意識。所以他會迫不及待的想要感受和表現自己的能力,比如自己穿衣、自己吃飯,爸爸媽媽越是去管、去阻止,他做得越起勁兒,如果想在這個過程中給孩子樹立規則的意識,需要一些有技巧的方法,尤其是不要和孩子硬碰硬。

當孩子把玩具丟的到處都是時,如果您大聲呵斥說“不能......!”,您不僅不會教育到孩子,反而會強化他的行為。也許當時孩子會停止去做,但下次還會做同樣的事情。因為他只會覺得他這樣去做“可以刺激到父母”,很好玩。但如果您反其道而行之,不去阻止,用其他事情或是語言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開,孩子反而會忘掉這個“鑽研”的行為。

對一些有流程的事情,您對孩子說的時候可以將語言排個序,把“吃飯前必須洗手!”改為“我們先把小手洗乾淨,然後去吃飯。”。如果效果不好,那將洗手換為“玩水”呢?是不是覺得這個普通的行為一下子變得有趣了起來?當孩子感受到規則能給他帶來樂趣,他就會更樂意遵守哦!

下面給您解釋一下我為什麼給您推薦繪本閱讀,首先動畫片對孩子的身體危害我想您是有了解的,而且美國兒科學會規定,2歲或以上的幼兒每日看動畫片不要超過1小時,否則會有害孩子的專注力、思維以及智力的培養。

所以動畫片可以作為輔助,卻不能是主要培養方式。但讀繪本不同,在您與孩子閱讀繪本的時候,是一個專注陪伴、增進親子關係的過程,不但可以更好的引導孩子行為、情緒,而且還對孩子的性格發展有很大的好處。在此給您推薦幾個國際上優秀的繪本,您可以參考看看:

1、《給孩子的第一套睡眠、學習、時間管理繪本:國際大獎繪本精選》(全4冊),對於日常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有很好的效果。

2、《快一點,慢一點》,為即將上幼兒園的孩子培養時間意識。

3、《太棒了,我又學會了》,教給孩子怎麼克服恐懼,形成行為得體和勇敢的品質。

如果您對給孩子建立規則有其他見解,歡迎在評論區提出或討論哦!瞭解更多更科學系統的育兒知識,請關注“積木育兒”頭條號或微信號。


積木育兒


“可怕的2歲”不是開玩笑的。2歲是孩子自我意識的敏感期,這個期間的孩子凡事都想自己做主。

“穿襪子嗎?”“不!”

“吃飯了”“不!”

“喝水了寶寶”“不!”

幹什麼都是“不!”因為他要控制自己了。我們要讓小大人有被尊重的感覺。“寶寶,你要穿這雙鞋,還是這雙鞋?”這樣有選擇的問話方式,孩子會更容易接受,孩子情緒也會比較平和。

另外,這個階段的孩子。什麼都是我的!管他是誰的,都先說我的!這只是一個階段而已。家長不用大驚小怪,我們去平常心去對待就好。

“聽話”這個詞,代表不尊重。我相信等孩子長大以後,你也不希望他是個什麼都聽你話的成人。你是希望他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的。所以試著去尊重和理解孩子吧。

“立規矩”是必要的。孩子有規則意識,對孩子來說是好事。那如何立規矩呢?

1,事先立規矩。規矩是提前說好的,不能等他做完了,你在說,咱家有這個規矩,這個規矩就變成了你的“一言堂”

2,規矩不能你想改,想改就能改。

3,不情緒化。懲罰是因為他違反了某個規則,不是因為惹你生氣。這個目標家長要搞清楚。

沒啥合適的“動畫片”可以讓孩子看。這個能少看盡量少看。


顧媽媽來了


家有兩歲小屁孩的家長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說好的乖巧可愛呢,這簡直就是一枚小型原子彈啊,分分鐘原地爆炸,一言不合就開始“碰瓷”-倒地撒潑,很不幸,20個月的小皮也加入了原子彈大軍,好在每次都能及時收斂,分享下我的做法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狠心執行規矩

1⃣️我們都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相信下面這些場景家長一定不會不熟悉。

聽風就是雨,哪有動靜往哪跑,玩具扔的亂七八糟也不管。

解決辦法:攔住擋住頂住,不把上一件事情完善哪都不許去,這裡就需要家長狠心,寶寶倒地撒潑的行為必不可免,我們首先可以讓他發洩,然後告知後果。

  1. 過幾分鐘後如果安靜下來了,就可以告訴他“媽媽知道你想去XX,但這裡亂七八糟的要是不整理好,等下要是媽媽被這個絆住摔倒了怎麼辦,摔倒了摔傷了媽媽就不能做飯大家要餓肚子了等嚴重後果”,然後看情形跟寶寶一起整理或他自己整理。
  2. 如果哭鬧不止,可以把寶寶抱起,讓他在懷裡哭,給他一種安慰“媽媽是愛他的,雖然媽媽強制他做不願做的事情,但媽媽卻沒有打罵他,那是不是寶寶錯了呢”,等寶寶安靜下來,媽媽就可以告訴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收拾玩具是他應該做的事,這是規矩。”



家長要有耐心,不要催孩子

要知道他還只是個兩歲的孩子,他是催不快的,你過分的催對他而言就像是指責,讓他覺得自己能力不夠,讓他懷疑自己是不是很笨,你越催,孩子越著急,反而越慢,漸漸的動力也就越來越小,開始自暴自棄。

解決辦法:孩子在初學一件事情,家長可以在旁邊給他做示範,多次,孩子著急時可適時給予幫助,孩子做到了要及時給予鼓勵,讓孩子自信,下次做起來就能元氣滿滿。



對於孩子無止盡的說“不”,將是否題改為選擇題

早上孩子不起床不穿衣不出門不不不不不……這一聲聲“不”直在給家長的火氣火上澆油,往往有的家長就開始“霸王硬上弓”

解決辦法:我們是否可以換個問法?

“起床後先吃麵包還是先喝牛奶?”

“今天我們穿黃色衣服還是紅色衣服?”

……

這樣商量的語氣是否感覺給了孩子充分的尊重?這樣的問題能答“不”嗎?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果你有任何疑問,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小皮育兒經


我們可以嘗試模擬一些生活場景,在以下場景中寶寶不聽話,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1.和朋友一起玩,卻發生了打人、搶玩具的狀況

放手給寶寶自己處理的時間,必要時再介入說“不”

寶寶的交往能力是在實踐中成長的,一開始很難和其他寶寶好好玩在一起,有小摩擦、小衝突都是正常的情況。當媽媽的,要淡定哦!建議先不動聲色地觀察寶寶們自己是怎麼解決問題的。但是當狀況無法收拾的時候,需要媽媽介入了,首先需要嚴肅地對寶

寶說“不可以打人”,要告訴寶寶“被打是很疼的”“他(對方寶寶)不喜歡這樣”。寶寶能懵懂了解之後,就帶著他一起去道歉。這樣做,能教會寶寶如何去交往、如何處理狀況。


2.吃飯了,可偏不好好吃飯,邊吃邊玩

吃飯應該照顧到寶寶的情緒,培養用餐習慣從我做起

把說“不”變得可愛起來吧!“不好好吃飯,胡蘿蔔會哭哦!”這樣充滿童趣的語言是不是會更吸引寶寶?實在不想吃了,就不要勉強他,果斷地

收拾掉吧,如果寶寶因為這個餓了,自然就明白下一次應該好好吃。同時,別等寶寶不玩就不吃了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良好的用餐習慣是要從家長做起的。如果一直以來都能有意識地讓寶寶坐在固定的位置、在固定的時間吃飯,就不用老說“不”了。


3.上床老半天了,各種鬧花樣就是不肯睡

做些有益於寶寶進入睡眠的儀式很有

說起寶寶睡覺這回事,恐怕很多媽媽都會倍覺煩惱。在自然睏倦之前,寶寶一般都不肯乖乖入睡,一再妥協的後果恐怕就是入睡時間越拖越晚。“必須得睡了”這招對於寶寶是沒用的。不妨還是從建立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入手。在睡前做些入眠的儀式,可以將燈光調暗和寶寶說說話,講完故事後唱一會兒催眠曲給寶寶聽……寶寶可是會吃“睡前程序”這一套的哦!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時尚育兒圈子


我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姐姐11歲,弟弟剛好在快2歲的這個時間節點,談一下我的看法。

一、所謂的不聽話是小孩子的天性。

孩子到了1歲半至2歲左右的時候,逐步形成了基本的溝通能力,也開始形成自我意識,這個時候,孩子特別喜歡錶達自己的個性,同時,對很多要求,會習慣性的表達“不”的態度,這個態度其實是一種挑戰規矩、表達自我的嘗試,如果一味的認為孩子不聽話,進行打壓,會影響到孩子性格的發展,所以,不需要太過在意這種情況。

二、多和孩子溝通,徵求意見,讓孩子做選擇題。

家長在提出某種要求的時候,往往容易以命令、不容置疑的態度進行表達,或者是直接提出做某個事情,沒有商量的過程,孩子並沒有太多的思考,只是會對不想做的事情進行拒絕和反抗,這個時候,需要和孩子進行溝通,最好是提出2-3個選項的方案給孩子選擇,千萬不要問孩子想幹什麼,而是要讓孩子選擇A或者B或者C,讓孩子能夠體現出自我的價值和參與感。

三、通過動畫片、互動活動來幫助孩子認識到規矩的重要性。

家長的說教總是乾澀無趣的,最合適的方式是通過動畫片、多人互動(最好是很多孩子)的方式在遊戲中傳遞基本的規則,比如看巧虎之類的動畫片,孩子會樂在其中,並模仿其中傳遞的行為規則。

四、與孩子溝通確定規矩,以自律檢查的方式,嚴格執行。

這是在做到前三點的基礎上,和孩子確定規則的必要性,列出規則清單,以自律檢查表的方式進行每天的檢查,這種檢查活動,需要家長持續的堅持,一旦出現違反規則的情況,需要及時指正,嚴格執行,否則孩子很容易認為規則可以不用嚴格遵守。這類自律檢查表在某寶上很多。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更多探討,請關注我,謝謝!


元寶爸的奶爸生活


首先:任何人都不希望被命令和要求,當然幼兒也不例外。更何況,2歲正處於體驗和探索旺盛階段,過多的限制和干預孩子,有可能會造成孩子膽小,內向,畏首畏尾等性格,從長遠來看,不利於孩子健康的成長。

也不是說隨他愛咋咋地,想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家長要做的是尊重孩子,引導孩子。

當我家寶寶亂扔玩具的時候,我會提醒她:玩具會生氣的,會你不知道保護它,它以後就不想和你玩了,它就會躲起來。

等下次他再想玩那個玩具的時候,他找不到玩具來求助於我(我把玩具放在了另外一個他不知道的地方)我就會趁機說:啊?玩具不見了,它應該是生你的氣了。你之前把它隨處扔,不知道照顧它,保護它,它不想陪你玩就躲起來了。

兩次之後,孩子就會不再隨意扔玩具,玩了以後還記得把玩具“送回家”。



再者:建議迷如果孩子對電視不感興趣,不要去刻意培養他“愛看電視”的習慣。容易上癮育兒專家提示:長時間看電視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推薦你和孩子進行親子共讀:

0-7歲是培養兒童閱讀啟蒙教育的黃金期。越早培養越好。

陪2歲的孩子親子閱讀,不僅可以刺激他的語言發育,而且還能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在愉悅輕鬆的環境中快樂成長。

決定一個人一生過的好不好,向上流動還是向下流動,內在的幸福感是多還是少,因素確實很多,且大部分不可控,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卻是可以控制的,那就是閱讀!因此閱讀是儲智,可以讓一個人的智商更高,邏輯思維更清晰《從小讀到大》

養成閱讀習慣是孩子一輩子的財富,也是一種自我救贖和自我成長的過程。未來的人生會有更多可能。

總之閱讀的好處實在太多了,是一種簡單有效培養孩子的方式。歡迎在評論區和我討論互動。


董小姐親子


2歲的寶寶總是一言不合就情緒失控,總是大哭大鬧;稍不順心就發脾氣;口頭禪是不,不要,不行;無理要求特別多;什麼都想弄一下;什麼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規矩來……真的是要讓寶媽們分分鐘爆發,寶媽們真的是很心累,我家小寶也正處於這個階段。



真的是因為寶寶不聽話嗎?NONONO,而是寶寶正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2歲的時候最為典型,被稱為“可怕的兩歲”。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寶寶在這一時期自主意識開始萌芽,自我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自主探索階段,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了,家長需要給寶寶立這些規矩了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吃飯,開始訓練寶寶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自己的玩具。這個過程肯定是漫長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我家小寶用了一個月會脫褲子尿尿了!

2、不能打人,不亂髮脾氣,有事好好說,否則就要懲罰。

3、要有禮貌,學會和別人分享。

當然不是說只要給寶寶立了規矩寶寶就聽話了,只是給了立了規矩以後就要有相應的懲罰,如果犯錯就要受罰,而且寶寶肯定是還會犯錯的,犯了錯就糾錯,再犯再糾,一直糾到不再犯為止。

所以家長們準備好迎接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了嗎?

我是農村教育,專注育兒和教育,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加關注我哦!我會跟您分享更多的育兒經驗的。


農村教育者


2歲寶寶正處於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原本那個聽話乖巧的寶寶在2歲的時候都會變成家長們口中“不聽話、不乖”的小破孩了。此時期的寶寶動不動就哭就鬧,更有甚者直接是在地板打滾兒的。可真的是我們家之前的聽話乖巧的小孩子不存在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認真地去和孩子接觸下,其實那個乖小孩一直存在。

那對於2歲叛逆期的小寶寶我們要怎麼去相處、立規矩讓寶寶少哭鬧少情緒爆發呢?

剛好我家寶現也正處於這個時期,我來說說我的做法:

1 提前跟寶寶約定好某些規則,也不要輕改變約定好的規則

就拿我家寶看電視玩手機一事來說。我跟我家寶是約定好每天只能看半個小時的電視,一天看2次,手機一天玩5分鐘(因為她玩手機基本是在瞎點,所以時間沒給多)。 剛開始時候寶寶還不能完全遵守,後面被我好說歹說和強制性關掉幾次電視後,現在就比較會守規矩了。

當然孩子遵守了,我們大人也要遵守規則,我們定好每次看半個小時我就給寶寶看半個小時,一分不差她,這中途我也儘量不打擾她,讓她安安靜靜地自己享受。

2 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有時候我家寶是什麼時候想起來要看電視就是要看電視的,當碰到飯點或者我們剛好準備去幹嘛的時候,我就會和寶先商量下現在我們先去吃飯或者去幹嘛好不好?

以“好不好”“行不行”這種商量的口吻和寶寶溝通起來比直接命令性口吻效果要好得多。所以現在我家孩子也會經常跟我們用商量的口氣來和我們表達她的需求。比如說“讓我看完這一集好不好?”“在給我看一會兒嘛…”

3 我允許孩子哭鬧和自己做選擇,但哭鬧和選擇之後的結果要學會承擔

給孩子哭鬧後或者自己選擇後,他們也會意識到這樣子的方式對自己是有用的還是無用的,這樣也給了孩子一個表達的機會。

就像我家孩子有時候她會選擇在某一時間段多看十分鐘電視,我允許她這樣做但到下次看電視就要相應去減少十分鐘時間。當她做出選擇的時候就跟她把規矩說明白,她答應了就執行,沒答應就繼續商量或者說服她馬上關電視。


雖說我給寶立的這看電視限時的規矩,我們中途在執行時候有過許多的磕磕碰碰,寶寶也很兇地哭鬧過我也口乾舌燥地跟她說過許多許多,但好在我們倆現在在這一事情上慢慢達成共識,開始有規矩了。

其實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開始會懂得自己思考,他們開始形成自己的處事方式,並且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他們也和我們大人一樣,若是別人完全不按照我們的方式去做事,我們也會有情緒。所以面對不聽話的2歲寶寶我們多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把他們也當做小大人一樣來相處,寶寶一樣會很聽話的,相處起來一樣會像以前那樣母慈子孝,其樂融融。


我是在全職育兒路上越走越遠的傲嬌喵嗚,歡迎你們在評論裡分享你們的育兒小經驗。當然也非常歡迎你們給我點贊贊贊喲……

一隻傲嬌的喵嗚


1.蹲下來跟他說,媽媽很愛他。

2.給他選擇的權利,而非命令。


3.建立正確的秩序感和好習慣。

有一個動畫片叫kit and kate,他就教了好多日常孩子們遇見的事兒應該怎麼處理的一個正確觀念,而且給孩子一次改正的機會。特別好。


澈媽教育


育兒的方法從來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為什麼?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是感性還是理性?是喜靜還是喜動?不一樣的孩子應該有不一樣的方法,即使別人有成功的經驗,也不能照搬到自己孩子身上,所以如何給寶寶立規矩,怎麼立?只能講大的方向原則,具體內容還是要家長針對自己的寶寶取捨。

2歲本來就是一個自我覺醒的階段。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開始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主見,為什麼要聽話?家長的話一定是對的嗎?歌中稚嫩的童聲不是還唱著:如果全都聽你的,我怎麼比你強!

我家的規矩有這幾點:

一、感恩。對其他人的幫助要會表達感謝。

二、知足。對玩具,零食,自己需要的東西,一次只能選一件。

三、愛惜糧食。不能浪費。但孩子學吃飯有個動手邊吃邊玩飯的過程,要注意引導。

暫時這些,至於分享,我覺得在沒損害別人利益的前提下,自己捍衛自己的利益,不願分享很正常啊。

關鍵一點是養一個孩子,不是因為她們是個孩子就剝奪了她們作為人的本能,愛她,尊重理解她,像對待成人一樣。共勉,與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