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講記」痛苦的根源是什麼?怎樣斷除痛苦?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智敏上師講授

「心經講記」痛苦的根源是什麼?怎樣斷除痛苦?

佛在世時,講苦集滅道四諦,四諦以苦諦為首,我們要認識宇宙的真理,首先要識破的就是這個宇宙充滿了痛苦。痛苦的原因在哪裡?就在我執上邊。如果沒有我執,人我平等,既沒有諍,也沒有不平等,大家一樣,那當然是很美滿的世界。但不幸的是,每一個人一生下來就都有俱生我執。這個我執很難破,也是痛苦的根源。

而錯誤的根源,就在法執上。我們觀察事物,是正確的觀察還是錯誤的觀察,這個根子在(有沒有)法執上。有了法執,使我們對宇宙的認識產生錯誤的觀點,認為一切法實實在在地存在,有不變的自性,能夠長久維持下去,是獨立存在的。

所以說痛苦的根源在我執,錯誤的根源在法執。這兩個“執”又是相互交織,由錯誤而產生痛苦,痛苦又產生錯誤,如此不斷地惡性循環,就造成我們這個苦難的世界。我們要離開這個苦難,很明顯的,就是要把這個錯誤糾正過來。要除掉痛苦,我執要除掉;要糾正錯誤,法執要去掉。怎麼去除?用般若。般若的方便,既可以破除我執,也可以破除法執。

要解脫生死,我執一定要除掉。把我執斷完了,流轉生死的“我”找不到了,當然生死也就沒有了。前面講過,在破我執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要破掉一部分法執,因為我執跟法執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割的。這是二乘的解脫。如果要得到大乘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執也要斷除,那就得要進一步下功夫了。

我執與法執,從哪個下手?一般是從我執下手。法尊法師翻譯的《入中論》,這本書是專門講空性的。從“入中論”這個名字,很明顯地看出,它是進入中觀的一部論,是中觀的入門書。書裡有一句話:

慧見煩惱諸過患,皆從薩迦耶見生,

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師先破我。

以智慧(般若的正見)看到煩惱的各式各樣的過患,瑜伽師要了生死,一定要把煩惱去掉。煩惱的過患就是使我們流轉生死。般若的智慧看到煩惱的過患之後,進一步追究:這個過患是從哪裡來的?從我執,薩迦耶見。

薩迦耶見是專有名詞,這個見執著有“我”、“我所”。有“我”決定有“我所”,這是相對應的。由這個見中看到“我”、執著“我所”,“我”要保護自己,“我所”不能侵犯——我的親屬等等,由此出發,鬥爭就來了,各式各樣的煩惱也來了。

由此觀察,薩迦耶見緣的到底是什麼呢?緣的是“我”,這個我是虛妄的、沒有實在的體的,如果你把這個“我”破掉了——這個虛妄的執著破掉之後,那就是解放了。因為一切煩惱過患都是從“我”出生的,所以瑜伽師(修行的人)下手的時候先斷我執。

我執斷了之後,用這把斷我執的刀——般若智慧,反過來斷法執同樣也方便,只要轉過去、放下去就行了,因為這把刀就是專門斷執著的。當你執著有一個流轉生死的我的時候,叫我執;當你執著一切法有實在的體的時候,叫法執。斷我執也好,斷法執也好,只要你把般若的寶劍磨鋒利了,那麼這個也能斷,那個也能斷。因為我執與法執本來是交織的,所以斷除它們的般若寶劍也是同樣的,兩個都能斷的。大乘的行持,是從我執下手,先斷我執,然後進一步斷法執。

——節選自智敏上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____

______

________

心經講記|點擊回顧?

《心經》是三藏之心要

了生死必須具備般若智慧

三藏十二部全部以般若貫穿

佛是應機說法

往生西方要看透世間苦

“空”不等於“無”

般若甚深 難信難解

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

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性正見

往生西方淨土的要點

般若是什麼?

如何達到開悟?

有一本書,學了以後人會變聰明

一歷耳根 永為道種

破執證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