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完成馬拉松或半程馬拉松的?

範文海


談到馬拉松,感覺是遙不可及的,望而生畏的。小的時候身體素質還可以,高中百米12.3秒的成績,大學也參加過校際籃球賽,但對於長跑,一直不敢觸碰,一方面覺得很枯燥無味,一方面覺得那是對於體力的超級考驗。四年前眼看著體重從大學畢業的155斤增長到了190斤,體檢指標各種高,心裡也犯愁如何才能恢復到健康狀態。於是乎開始了跑步之旅。

2012年開始跑步,每次只能跑到2-3公里,而且速度很慢,每公里的配速只能在730-800。當時急著提升,訓練方法不對,因此受傷了。恢復半年以後,開始向有經驗的人學習跑步。

2013年定了一個目標:年底跑步要能單次達到5公里,即使走也要走到5公里。同時一個硬性條件就是不追求速度。2013年我實現了這個目標,並且沒有傷痛,而且速度也提升到了每公里配速700以內。

2014年定了一個目標:年底跑步單次達到10公里,並且要堅持跑完10公里。並且配速要保證在700之內。年底,超額完成了目標。

2015年定的目標就是年底參加一個半程馬拉松,12月份報名了個人的首個半馬:蘇州太湖馬拉松,並且227完賽。半馬並非兩個10公里那麼簡單,不但需要體力,還需要耐力,尤其在後半程是相當的考驗人的毅力。

2016年乘勝追擊,報名參加了5個半程馬拉松,也完成了個人首個全馬-北京馬拉松,當衝過終點🏁的那一剎那,整個人都是興奮的。完全忘了身體的勞累。

對於完成半程馬拉松或者全程馬拉松,個人的經驗和建議:

1.要循序漸進,傾聽身體的聲音,切莫急於求成。從2-3公里,到6-7公里,到15-16公里,不是一蹴而就。

2.跑步之前的熱身和跑步之後的拉伸很重要,日常的訓練不可或缺,一切的身體訓練都能保證你進入跑步的安全狀態。

3.信心和毅力很重要,跑馬和其他運動不一樣,這是一個人的運動,需要能夠忍受這個過程的孤寂和枯燥,很需要毅力來完成,很多人在訓練的時候半途而廢是因為無法忍受其中的枯燥。

下圖是松哥2018年大連馬拉松的成績和2018年7月份的月跑量。


松哥也是馬拉松跑者!熱愛運動,喜歡生活!


松哥汽車講武堂


說說我的第一場馬拉松吧,2014年的廈馬!在2013年11月份之前,我基本上沒怎麼跑過步,離那時候最近的一次跑步就是08年!也就是說我已經有5年沒跑過步了。

那時候10月份,看到朋友報名了馬拉松,我也就心血來潮的報名了。事後才知道,我朋友只是報名10㎞,然而我是全程!

報名之後,11月份開始跑,從沒跑步到能跑10㎞用了差不多一個月時間,當時速度跑得特別慢...而後在12月份我跑了當時除馬拉松外最遠的距離,16㎞...

1月份很快就到了,第一次在這麼多人的場景下跑馬拉松,我是興奮和激動的。比賽一開始,跟隨著大流人群跑,當時我也不知道什麼是配速啊,什麼是能量膠,就一個愣頭青,瞎跑!

前面半程跑得還是相當輕鬆的,時不時和路邊的圍觀群眾擊掌,感覺自己就像是英雄一般,虛榮心得到極大的滿足。

不過,後半程對我來說就是折磨了,在過了廈門演武大橋之後,我的腳踝,膝蓋,腳底板都覺得特別不舒服,那裡疼一下,這裡疼一下的。不過,我並沒放在心上,接著跑。

在35㎞處,其他地方疼痛感慢慢的沒了,膝蓋外側卻越來越疼。跑一步,疼一下,而且當時體力也不夠了,邊走邊跑。



後面補了一小碗麵線,瞬間覺得還可以跑,不過膝蓋依舊疼。好不容易撐到了40㎞,看到補給站到了,心裡非常開心。

當我停下來準備過去拿補給時,兩個膝蓋傳來了鑽心的痛,這時候我走也不是,跑也不是,坐著也不是。那時候我是非常懊悔來參加馬拉松的,不斷的自責,悔恨,一大堆負面情緒襲來,也一度想著棄賽。

後來,路上撿到的小夥伴來鼓勵我,說最後兩公里了,我陪你走完吧。

於是,我邁著那疼痛的膝蓋,一步步走向終點,完賽時間5小時19分。

那時候我內心還是很自豪的,很興奮的,很感動的。

之後的三個月裡,我的膝蓋傷才完全恢復。

然後才開始慢慢恢復跑步!


我參加的第一次半馬是在2015年3月份,不過是民間舉辦的小賽事。

那時候認識了當地的一個長跑協會,然後基本上都跟著他們跑,我的水平也是進步得很快。在那次半馬中,我跑了2小時7分的成績。

如今,跑步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習慣,偶爾輕鬆跑,偶爾跑跑間歇,有時候也會跑下lsd,所以,在後面的馬拉松中,基本上不會再受傷了...

以上我的經歷千萬別去學,我當時完全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對馬拉松沒有一點的敬畏感。

要跑馬拉松,一定要經常跑步,循序漸進的跑,否則很容易就會傷了自己。


閩南天地


這個問題問得有意思,因為全程馬拉松和半馬的策略的確迥然不同,不可以一以貫之,等同對待。

基於筆者截至2017年底完成31個全馬和6個半馬的心得體會,對咱們普通跑者來說,馬拉松的正確策略應該是:前半程切勿冒進,後半程務必堅持。

大部分業餘跑者的常見錯誤是,前面hold不住速度,藉著興奮勁兒猛衝猛打。

其結果是過早耗盡體力,到30公里後、甚至半程左右就把自己拉爆,也就是跑崩/撞牆了,速度急劇下降,甚至完全跑不動,不得不開始走路。

這樣一來,最後一二十公里你會感覺很不好,不是身體上,至少也是心理上;因為大多數其他選手還在跑,你卻只能走路捱到終點。

合理的跑法是,前半程一定要留有餘地,只用七八分力。這樣就可以儘量推遲極點的到來,或者說遭遇撞牆的節點。

而到了後半程心裡實在不想跑的時候,則要想方設法鼓動自己繼續跑下去,只要沒出嚴重狀況。

筆者的經驗是:寧慢勿走;好走不如賴跑——慢跑再怎麼慢,也比你走路快。堅持跑到終點,你才會更有成就感。

至於半馬,只要你策略正確,是不會遭遇極點的,因為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能量儲備足夠跑完21公里。

儘管如此,半馬前面跑太快也是常見錯誤,因為很多人會對半馬掉以輕心,認為它沒有後半程的難關考驗,但這同樣容易導致你在十幾公里時跑崩。

合理跑法是,前三公里仍應該放鬆跑,逐漸熱身,讓配速自然加快,在5至10公里達到目標配速,隨後一路保持到終點。


跑步天涯


我在2015年九月份開始比較經常跑步,十二月參加了兩次半程馬拉松,兩次半馬相差一週時間。總結一下自己如何完成半馬的:

1.訓練量:如果只是針對半馬比賽,那麼一般訓練距離都不需要跑過22公里,長距離訓練就是16-18公里,一般一週安排一到兩次即可;我也沒有特別訓練,平時基本就是10公里左右的慢跑


2.配速:相對於全馬,半馬的配速相對會快一些,那麼一般在訓練中會加入比較多接近比賽速度的訓練(尤其是在3-16公里間)


3.時間:因為目標方向為21公里,即一般為2小時左右可完成,那麼平時最長訓練時間達到1個半小時即可。


首次全程馬拉松是2016年3月份無錫馬拉松,全程馬拉松的訓練就要更加系統,每週隔天跑,跑量6/8/10公里慢慢加,每週末拉個長距離,長距離跑量也是每週遞增,在比賽前一週減量。

長跑主要要控制自己的速度,勻速最好,即使是半程也不要過度衝刺。

跑步APP我用的是咕咚,其他還很多,悅跑圈也是不錯的。另外跑步手錶控制配速 心率也很實用方便。


賴賴不耍賴


我完成過三個馬拉松賽事,2個跑步半馬,一個徒步全馬,儘管這些比賽成績都不是可圈可點,但是對自己的身體素質是一種檢驗。

我之所以能完成這幾場比賽,主要得益於我的運動習慣!從初中開始就堅持晨跑,主要是為了起早晨讀。一直堅持到大學,大學主要是進入學校的長跑隊,跟隨訓練了兩年,後兩年晨跑沒堅持,但夜跑堅持了下來。大學畢業後從事教學管理工作,又重新開始帶學生上早操晨練。再後來開始騎車上下班,單程10一16公里,每天往返,風雨無阻,冬夏依舊。有時週六日還去郊區騎車健身兼旅行,每次在一百到二百公里,而且不感覺勞累,反倒有助於解壓。

而我的第一個徒步馬拉松是前幾年在北京徒步節上參加的,是徒步協會組織的,無須報名費。當時是俱樂部朋友給報的名,當時只是為了玩,大家可以聚聚,就同意報名了,當時也沒想著走完42公里,隨時準備在10公里、20公里,或者30公里處結束。所以開始都是玩的心態,沒快走,但十公里後發現很多人退賽,而自已身體還挺輕鬆,就決定儘量完成。當30公里後身體很痛苦,雙腳打泡,臀部、腰部、腿部都很痛。又累又餓,只能咬牙堅持,經過7個多小時的煎熬終於完賽。完賽後打電話讓家人打車把我拖回家。

北京半馬比賽同樣也是以玩的心態報名,但是最後也堅持下來,剛開始邊跑邊拍照發朋友圈,後來十二公里後決定堅持下來不退賽。在十八公里相對有點累,挺糾結,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而且是以2小時11分鐘結束半馬。另一次在雲南半馬成績2小時16分,也挺滿意。

結論是隻要平時運動,參賽時按自己平時成績去跑,一定能堅持下來。


京城散客



科學訓練,精心準備,均衡體力,安全完賽。2015年8月開始跑步,參加全程馬拉松八次,第一個馬拉松成績為513是在2016年4月楊凌馬拉松,2017年參加過廈門,重慶,天津全運會馬拉松,北京,上海,從513到325所用時間為十一個月,2017年3月參加重慶馬拉松PB為325,半程馬拉松三次,PB135,月跑量300公里左右,一週基本跑4-5次左右,週末跑一次跑30公里。一般訓練基本是配速跑,放鬆跑。對於比賽採取的方法基本是第一個五公里比馬拉松預定配速慢5-10秒,之後逐步提速,全程保持均速,不衝刺,前半程與後半程所用時間不差五分鐘。



天天說法3499


想跑完一場馬拉松,比賽前必須要有一段時間的系統練習,首先每週跑步三到五次,並且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慢慢增加跑量,想完成半馬至少要跑過十五六公里,賽場上才不會精疲力盡。想跑全馬就要難度大多了,首先要至少練習二個三十加,而一般的人很難有時間沒事跑三個多小時,而且就算你跑過幾次三十加,也不能保證你順利完成全馬,因為人的身體極限是三十五後,如果平常腿部力量不夠,一定會出現腿部抽筋。這時候想完成比賽就要靠堅強的意志了。所以奉勸各位,馬拉松是一場超越自我的遊戲,千萬量力而行。絕不能在不能完賽的情況下,一意孤行。給身體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劉軍70559951


那就是平時多練!我是屬於比較懶惰的人一個月跑不了多少,跑步就是為了鍛鍊身體。建議如果沒有經過鍛鍊儘量不要去跑馬拉松,首先不知道如何分配速度,不知道如何分配體力,很容易受傷🤕️!想要參加馬拉松比賽建議從迷你馬拉松開始,一步一步的來,隨著跑量的增加適當的增加距離和速度,需要一個過程,為了能夠更加健康的跑步。我用的跑步軟件是咕咚和悅跑圈,都挺好用的,訓練計劃不能單純的只跑步,也的配合其他運動,尤其是核心力量的鍛鍊,一週建議跑步三到五天,距離5到10公里左右,感覺體力和狀態可以適當的加點距離,慢跑加速跑交替進行。


全麻先生


沒跑過步的覺著遙不可及,實際沒什麼難的。以前上學就不愛跑,沒什麼天賦。40多了身體發福,為了減肥試著跑步,開始時二三百米就喘,每天堅持,數著路燈杆跑,堅持月數,五公里輕鬆跑下,當然速度不快,自己堅持跑了一年,逐漸10公里能下來了。當時都是自己跑,也沒想過去參賽,一直都是5到10公里。17年本市舉辦了首次5公里慢跑比賽,報名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認識了一些跑友並加入了跑協,在跑友鼓勵下,加大了跑量,月跑300左右,簡單訓練四五個月,參加了兩次半馬,pb123,一次全馬309完賽。所以我覺著沒什麼大技巧,跑量達到,速度耐力都就有了


淡定149721074


首先跑馬拉松是對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乃至意志力的很大考驗,要增強心肺功能的訓練,每個月都給自己設定一定的跑量來完成,用變速跑的方式在快速提高心率,從而起到增強心肺耐力的作用,注意呼吸的頻率著很重要,每週都要堅持做力量訓練,保持肌肉的含量和耐力,循序漸進,控制自己的步幅,和頻率,注意核心的利用和整體體能的合理分配,再有就是意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