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爲心理學:當你無法抑制煩躁、焦慮等情緒時,很有效(二)

行為心理學:當你無法抑制煩躁、焦慮等情緒時,很有效(二)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行為心理學:當你無法抑制煩躁、焦慮等情緒時,很有效(二)

夏熱炎炎,人非常容易煩躁,焦慮、易發怒等情緒。情緒控制不了,你就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人就容易做出過激或損人不利己的行為,甚至會因為情緒失控導致無法挽回性的結果。

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你就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

你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你就控制不了事情的結果。

西方人和中國人處理情緒的方式不同,西方人處理問題比較直接,喜歡從行為入手(行為—結果),用行動(行為舉止)來影響自己情緒的變化,因為有某種行為舉止就很有可能產生某種相對應的感覺,如你表現得很憤怒,就會有憤怒的感覺,反之,你表現得很開心,你就會有愉悅的感覺,西方人是從改變行為,從而改變感覺。

西方人處理情緒的方式,就像西醫一樣,西醫的作用是控制‘病灶’,而不能根除,西醫有立竿見影的功效,但如果你不良的生活習慣不改變,一切都會是徒勞。( 一)

而中國人卻恰恰相反,中國人處理情緒的問題,喜歡從觀念、思維入手(思維—行為—結果),所以,中國人處理情緒問題時要溫和的多,思維是入口,事情本來並不影響人,人只受對事情看法的影響,你受對事情看法的影響,遠遠大於事情本身對你造成的傷害。

行為心理學:當你無法抑制煩躁、焦慮等情緒時,很有效(二)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為什麼中國人情緒化波動是比較大:

其一:中國人非常在意別人的感受和看法,又比較重視情感與人際關係。所以相比之下,中國人比西方人更容易情緒化,情緒化波動比較大。

其二:中國人做事情都是變化的,因為他會看形勢不同而不斷變化,這個度就很難拿捏,我們經常會聽中國人:‘我看看情況、再定,我再斟酌斟酌’,他要顧及各方面的情況,所以也比較容易壓抑自己,不像美國人,有什麼就直截了當的說出來,中國人不是的,中國人不喜歡說,喜歡做,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少說多做,如果一直壓抑自己自然就會有反彈,壓不住了,就會爆發。所以中國人應該學會適當的減壓,減壓的方法有很多,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比如:跑步、健身、游泳、傾訴等方法。

福禍相依,這是我們先輩幾千年留下來的智慧結晶。事情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人解讀的角度和深度不同。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好事情中也隱藏著危險,壞事情中也隱藏著機會。我們會發現任何好的事情從長遠來看未必就是福,任何的壞事情從長遠來看未必就是禍。(本文為閆明老師原創,勿侵權)

行為心理學:當你無法抑制煩躁、焦慮等情緒時,很有效(二)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精選推薦:

精選推薦:

精選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