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發展促文化旅遊名市建設——我市幹部羣衆熱議拓展產業領域促進多元融合發展

武威日報訊(記者韓慧文)

全市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大會提出“拓展產業領域,促進多元融合發展”。連日來,我市幹部群眾紛紛表示,將認真落實大會精神,在文化旅遊深度融合、體育活動和文化旅遊產品相互融合、城鄉建設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旅遊產業跨界融合方面出招發力,為積極走開放式的融合發展之路貢獻力量。

旅遊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而文化的內涵與品質又決定著旅遊的知名度、美譽度。國學大師陳寅恪在《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中說:“西晉永嘉之亂,中原魏晉以降之文化轉移保存於涼州一隅,至北魏取涼州,而河西文化遂輸於魏……”佐證了古絲綢之路重鎮武威文化的繁榮和厚重。來武旅遊的遊客,在領略了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活字典”西夏碑、“隴右學宮之冠”文廟、“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白塔寺、鳩摩羅什舌舍利塔等珍貴歷史文化遺存後,無不深深感受到武威漢唐文化、西夏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歷史和地域文化的鮮明特色。

“市上提出堅持以文化為魂、旅遊為體、商業為力,走文旅商融合發展的模式,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和產業優勢。充分挖掘文化資源,推動歷史文化精髓融入景區。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大會精神,積極鼓勵各類文藝團體、演藝企業、旅遊景區開發創作反映武威歷史文化、民俗特色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品文藝劇目,講好武威歷史文化故事。充分挖掘武威寶卷、涼州賢孝、涼州攻鼓子、天祝藏土民俗、華銳藏族民歌、鍋莊舞等民俗文化,努力開發特色旅遊活動項目,滿足遊客的文化體驗需求。”市旅發委幹部劉安寧說。

武威市第二屆運動會、全國少數民族天祝賽馬大會、甘肅武威第一屆“飄樂坊”杯沙漠汽車越野賽、“涼州杯”全國橋牌公開賽、武威“溫泉杯”歐美職業籃球賽、“野性祁連”中國祁連山越野跑比賽……一場場在武舉辦的高質量高規格且影響廣泛的體育賽事,進一步擴大了武威的知名度。市體育局負責人李元國表示:“依託體育賽事活動,開發特色體育旅遊項目和產品,積極承辦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國家級大型賽事,策劃舉辦登山、徒步跑、沙漠越野等體育活動,培育體育旅遊線路,打造體育旅遊產業體系和品牌,是加快推進體育活動和文化旅遊產品相互融合的最佳模式。”

“推進林業、教育、科技、交通、醫藥等相關產業與文化旅遊融合,積極發展沙漠生態旅遊、自駕和房車露營、低空旅遊、保健養生、紅色旅遊、研學旅遊、會展旅遊等新業態。”武威文化旅遊協會副會長陳偉忠信心滿滿地說,“推進旅遊產業跨界融合,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適應不同層次需求的旅遊業態群勢在必行,我們將全力做好文化旅遊市場服務平臺,為促進全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全市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大會提出,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造“德城”“文城”“綠城”“清城”,實施“三項革命”“三項行動”,著力配套旅遊功能,改善城市旅遊環境。抓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實施,形成佈局合理、風格協調、整潔有序、舒適便利的城市新面貌,全面塑造文化旅遊名市的外在形象和內在品質。連日來,在天祝縣城區、鄉鎮、村組,一場以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以提高文明指數、塑造文明形象為宗旨的“廁所革命”“交通革命”“菸頭革命”正在持續升溫。在武威城區各個社區街道,幹部、商戶手拿鐵刷、掃帚,清理“小廣告”、清掃街道;在各個鄉鎮村組,廣大群眾打掃門前庭院,清理陳年垃圾,修建自家廁所。白天,人們激情飽滿地投入到美化家園的熱潮中;夜幕降臨時,城管、交警巡邏執勤,整治城市頑疾,規範交通秩序……城市建設管理是打造文化旅遊名市重要的一環,市政環衛人員最近明顯感到城區的菸頭少了,地面的垃圾也明顯少了。“以前,前腳剛清掃乾淨,後邊就有人扔下菸頭,菸頭成為我們最頭疼的問題,現在這種情況幾乎不見了。”幾位市政環衛人員向記者坦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