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戶,你要如何挺過這段最陰暗的日子?

小商戶,你要如何挺過這段最陰暗的日子?

小商戶,你要如何挺過這段最陰暗的日子?

島 君 說

美國有亞馬遜eBay,中國有阿里巴巴京東,歐洲的電商行業有什麼?

對 話:維襄德·永恩 歐盟電商協會主席

亞比

圖 片:視覺中國

來 源:正和島

從更廣義的互聯網行業來說,谷歌、蘋果、FaceBook、微信、Uber、Line這些平臺型產品,基本上都與歐洲無緣。在全球範圍內擁有一定影響力的公司中,來自歐洲本土的大抵只有一家,音樂流媒體播放服務Spotify。

但這個由外部巨頭主導的市場依然發展蓬勃。歐盟電商協會在去年指出,2017年歐盟境內電商市場規模或超過7000億美元。相比之下,美國的電商規模在4600億美元左右(eMarketer),中國超過1萬億美元(商務部數據)。

在歐洲,超過99%的企業屬於中小企業。歐盟最高行政機構歐盟委員會在更早的一份報告中稱,為了在歐洲範圍內促進就業增長、商業競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推進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

數據顯示,自2008年起,中小企業在全歐洲網上零售的份額每年增長1%。到2014年,已經有14.5%的中小企業在網上銷售商品。

歐盟電商協會主席維襄德·永恩(Wijnand Jongen)日前在接受正和島專訪時談到,從現狀看,頭部企業主導互聯網發展的格局短時間很難轉變。怎樣保證中小企業在平臺時代的生存與發展,便成了歐盟監管機構要絞盡腦汁權衡的事宜。

小商戶,你要如何挺過這段最陰暗的日子?

此外,中小企業在面對大平臺時,要如何利用自身的特點與優勢扭轉話語權缺失的窘境,也是他在新書《智能新零售》中不斷追問與思考的一個問題。

反之,若是從大型平臺的角度觀察,歐盟這個市場或許缺少以模式或技術稱道的競爭對手,但沒有一家互聯網巨頭敢小看這裡的監管措施。

從微軟多次高達數億美元的反壟斷判罰,到向蘋果追繳高達130億美元的稅金,歐盟幾乎沒有放過一個科技巨頭。各國監管機構亦緊盯布魯塞爾的一舉一動,將其行動看作是全球科技行業監管鬆緊的風向標。

今年5月,號稱史上最嚴互聯網數據監管令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生效,各國大型互聯網公司紛紛修改用戶協議。永恩在談及GDPR時表示,歐盟很快會對大型互聯網公司開出鉅額罰單。

兩個月後,布魯塞爾方面正式向谷歌提出反壟斷指控,開出了規模前所未見的50億美元罰單。

在歐洲人眼中,對巨頭嚴加約束並非市場經濟的桎梏,而是保護市場充分競爭的重要手段。

永恩說,在如今的全球貿易形勢下,人們很容易將GDPR聯想為一種保護主義,但在歐盟這個由不同國家構成,歷史語言文化既有千差萬別,又存在千絲萬縷聯繫的地方,或許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市場的繁榮有序發展,保證創業公司的存在。更重要的,只有這樣,才有望保證消費者的利益,保護消費者的數據。

在監管之外,與其他與“新零售”話題有關的書籍一樣,永恩在書中也談及了傳統零售“貨場人”模型的進化;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以及共享經濟、循環經濟等商業模式等話題。

但很少有人有意願像他這樣,嚴格按照場景、技術、物流、消費等角度,去梳理“新零售”這個大筐中諸多冗雜的概念。

他在內容編排上更是體現了典型的歐洲式的嚴謹:但凡寫到一個領域,他幾乎都會用對比的方式,列出新模式與新技術的優勢與挑戰——這種對行文格式一致性的堅持,甚至到了古板的地步。

其實,永恩本人不是典型意義上的官僚、學者或作家。在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大潮期間,他建立了荷蘭首個電商網站,是給自己國家帶去電子商務的第一人。

親歷者本身的梳理,或許隱藏著對行業變遷的更多思考。

小商戶,你要如何挺過這段最陰暗的日子?

小企業該有小企業的智慧

正和島:你這本書的英文名字是“The End of Online Shopping”。為什麼選這個名字?

永恩:未來人們不會再討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零售,這兩者會融合到一起,呈現新的業態。購物者不會再刻意選擇線上的渠道。

這也就像馬雲本人說的“新零售”,只不過我在書裡管這叫做“Onlife”零售,這兩個概念其實說的都是同一件事情。線上、線下、物流、數據、價值鏈等等和當今零售有關的東西都會全面整合到一起。

說實話,這個概念算是來自中國。過去6年裡,我來過中國多次。每次到中國來,我都發現中國對新的消費行為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放眼全世界的生意,如果你真心希望瞭解人們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消費行為,那就必須來中國。

這些話不是客套,而是我的確這樣認為。無論是澳大利亞、美國還是歐洲,都可以看到出現了和中國幾乎一樣的消費行為。雖然存在文化差異,經濟發展差異等等因素,但還是可以看到中國消費者的行為真是和快速發展的科技非常貼近。

正和島:那麼哪些中國零售公司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永恩:這樣問的話,人們常說的阿里、騰訊、京東“三巨頭”自然在其中,不過還有三家公司(業務)讓我覺得很有意思。

一是農村淘寶,針對中國鄉村一級的用戶,讓當地的人們能夠把當地的產品售賣到大城市,增加當地人的收入水平,讓鄉村更繁榮;二是盒馬鮮生。這兩家都和阿里巴巴有關,和京東有關的則是7 Fresh——我剛剛去過一家。

“三巨頭”自然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大家都想從他們那瞭解到傳統食品雜貨店可以怎樣創新。這三個小樣本也值得關注,就連亞馬遜也很重視。

說到騰訊,它圍繞微信打造了一系列的生態。我覺得它的做法代表了世界的一個趨勢,就是讓智能手機更便捷,人們只用打開一款應用而不用到處去下載應用。喜歡用簡單的東西,這是人的天性。

正和島:但如果說很多人都湧進一個大平臺的時候,你不覺得這會導致一些問題嗎?

永恩: 這種事有好的一面,也有令人擔憂的一面。大平臺往往表現得很強勢。單純從消費者角度來說,這也許是好事,一站式的服務畢竟有很高的便捷性。既然很方便,為什麼還要去選擇小的零售商呢?為什麼還要去實體店、購物中心呢?

但對中小企業來說,他們就好像身處某種“囚徒困境”一樣。由於沒有龐大的顧客群,想要增長它們就只能加入大平臺,不然就沒法觸達更大的市場。他們也沒有足夠的預算,沒有足夠的技術去追逐科技趨勢,很多夫妻老婆店就是這樣。

如果選擇大平臺,也許大數據可以對生意起到幫助,但平臺費用很高,而且平臺會知道你在做什麼。

中小零售商一般很難避開這種選擇。它們的機會或許存在於本地市場,在那裡他們有希望做一些大平臺做不到的事情。

正和島:你在書裡還給出了另一種建議,讓傳統小型零售商建立聯盟,以聯合體的方式出現在市場上。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永恩:小的零售商就應當自行合作起來,甚至是和競爭對手合作。我堅信一點,那就是如果零售商固步自封,非想自力更生,今後是很難生存下去的。

以購物中心打比方,裡面有的零售店可能擅長採購,有的擅長配送。如果你的特長能得到很多人的歡迎,為很多人服務,而不是自己藏著掖著,就可以創建一個有價值的鏈條。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關於合作的例子。不管是在街道、社區、商業區,還是購物中心,任何生態下的個體零售商都該嘗試合作,把自己的技術和技能分享起來,結合起來。

合作還能讓大家分享對事情的看法,自己的經驗,甚至是財務資源。這樣才有可能為傳統零售業帶來更多可能。

正和島:關於這種合作,你能舉一些歐洲當地的例子嗎?

永恩:我老家荷蘭就有個例子。在旅遊城市阿姆斯特丹,有條蠻出名的小購物街,叫“De 9 Straatjes”(九街),大概有五十多個小企業主在那裡做生意。

這些企業主發現,自己其實錯過了一些商業機會。平時世界各地來阿姆斯特丹的遊客,幾乎都會到這條街上來買東西。但是顧客到店裡享受了購物體驗後就走了,就再沒機會聯繫上了。

於是這些企業主就想,為什麼不能和這些顧客建立比較長期的聯繫呢?於是他們就自己建了一個小購物平臺,一個叫de9straatjes.nl的網站。他們做的事情就是我們前面談過的,分享自己的技術,把自己的店鋪放到自己參與創建的平臺上。

他們意識到,如果只是自己做,可能做不好這件事情,需要投入太多資金和人力。最好是聯合行動起來打造自己的平臺,同時也是嘗試走向國際。

正和島:他們是怎麼分配網上收入的呢?

永恩:這個平臺上的店鋪還是彼此獨立,而且大家約定好,上面不可以出售雷同的商品。這些商人原本也是做一些很細分的產品,只要出售的商品能保證特色,這個問題就比較好解決。

正和島:收入或許好分配,那麼建設和運維成本要怎麼分擔?

永恩:他們的方式是,加入這個“聯盟”要繳納一定的基礎費用,有生意做成了平臺也會抽一定的佣金。需要強調的是,這個平臺收取的費用水平遠低於亞馬遜這些大公司。

因為平臺的主人就是零售商自己,所以他們可以真真正正地成為生態系統的一份子。應該說,今後的垂直平臺或許多少都會具備這樣的特點。

正和島:談到佣金抽成這類費用,有人覺得如今在線上做生意的成本太高了,甚至比實體店還高。你認同這種觀點嗎?

永恩:我也注意到這種趨勢。當平臺太強勢的時候,它就有可能去提高這類費用。

不過我也覺得,線上的費用並不會無止境的高下去。首先,並不是所有零售商都願意接受這種結果,佣金太高的時候就會有人走掉。另外你也會看到,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新型的平臺出現。它們多是一些垂直平臺,專注某些產品或某些領域。

所以說從長期來看,線上費用的整體水平是會有起伏的。一個平臺收取的佣金過高,商鋪就選擇其他平臺,市場上整體的佣金水平就會降下來。

小商戶,你要如何挺過這段最陰暗的日子?

小商戶,你要如何挺過這段最陰暗的日子?

監管會給互聯網市場帶來什麼

正和島:你的一個身份是歐盟電商協會執行委員會的主席(EcommerceEurope)。能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機構嗎?

永恩:在歐洲,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電商協會,歐盟電商協會則負責把它們集合起來。我們的總部在布魯塞爾,代表的是20多個歐洲國家所有電商行業的利益,努力減少歐盟各國間的電商壁壘,讓生意在網上更好做。

正和島:除了協調歐盟各成員國之間的法律法規,電商協會的工作和世界其他國家,或者說與中國有沒有什麼交集?

永恩:看看當下歐洲的政治氛圍大概就能想到,歐洲人現在正在思考如何與這些來自國際的大平臺打交道。這些大平臺裡也有中國公司,例如阿里的全球速賣通。在俄羅斯、葡萄牙等國家,速賣通可以說佔據了大部分市場,它也是荷蘭商戶常用的服務之一。

回到這個問題上,歐洲正在考慮如何與這些平臺打交道。歐洲也有自己的平臺,例如德國的時裝品牌,訂票平臺bookinghotels.com,還有比較有名的音樂流媒體服務Spotify。但歐洲沒有像阿里巴巴、亞馬遜、Facebook、谷歌、百度等等這樣的大平臺。

在全球零售大戰中,歐洲沒有什麼屬於自己的代表性平臺。但它可以從其他角度,用別的方式,更積極地維護自己公民的利益。

正和島:例如GDPR?

永恩:沒錯。

就目前的形勢來說,歐洲可能很幸運。你知道Facebook的隱私洩露醜聞,正好就發生在GDPR實施前幾個月,給了歐洲很好的機會。

歐盟表達得很清楚,GDPR不只是歐洲公司要遵守,阿里、Facebook、谷歌這些國際上的平臺也要遵守。或許通過這種方法,歐洲可以保持和其他大陸的正常商業關係往來。這是很大的事情。

正和島:那麼回到電商領域來談,GDPR可能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永恩:應該說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很實際的層面。在GDPR生效後,電商公司有可能做些與其他互聯網公司不同的事情,隱私或許會成為電商公司的一個“賣點”。

既然大眾越來越關心隱私,那公司為什麼不能給用戶提供選擇呢,讓用戶自己選擇要出讓多少隱私?為什麼公司在獲得數據後,不能向用戶提供一些適當的交易代價呢?這些其實都是對公司本身有益的事情。

另一個層面更大一些。也就是我們前面談過的,各國或許都會重視起隱私問題、數據使用的合規問題。那麼在今後幾年裡,全球電商環境就會發生重大的改變。

正和島:但是反過來,我也可以把這看作是一種商業上的保護主義。

永恩:你當然可以這樣說,我也不否認外國的大平臺在進入歐洲時會比以前更麻煩——更不用說歐盟成員國各自的法律法規還有區別。

話說回來,這裡面也有一個心態問題。歐洲人去海外做生意是這樣,他們會先搞清楚當地的法律法規,如果不允許那就乾脆不做了;

其他國家的生意人來歐洲,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幹起來,如果出現了不合規的地方,就說“抱歉抱歉抱歉”。但GDPR生效後,大家就都“一視同仁”了。

我個人認為GDPR是件好事,它肯定是幫助了普通消費者。那些想進入歐洲市場的公司或許會因此碰上一些麻煩,但在當今這個時代,它其實也是在幫助公司與消費者建立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