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有感

我在教育行業已經從業十年了,但當我十年後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方才感覺慶幸自己是教育者。因著自己教育者的身份,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方面會更有感觸。

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在工作之餘,也開始關注各種各樣的育兒的書籍,比如,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天天閱讀《育兒百科》,研究各種育兒的小方法,那時候只關注孩子吃沒吃飽,穿沒穿暖。但隨著孩子日漸長大,精神層面的需要,慢慢地提上我的教育日程上來了。

尊重孩子,保護孩子是每一個家長的天職,很多家長都是這樣做的,世上可以找得到二十四孝的家長,但找不到幾個二十四孝的孩子,所以孩子被教育成什麼樣子,父母是最直接的受益或受害者。為什麼我要說受益或受害者呢?看看新聞媒體、報紙雜誌上報道的某某兒子不孝,不贍養七十老母;某某子女狠心將老父送到老人院,不管不問十餘載;某某子女為爭奪父母的房產,不惜將老父母趕出家門……如果這些子女的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用心地養育、細心地指導,也許世界上不會增添這麼多悲劇,“種什麼因,得什麼果“老一輩的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

鑑於這麼多血淋淋地例子天天在社會當中上演,於是,儘管我的孩子還小,但是我也希望可以看看其它成功的父母是怎麼做的。在他人的推薦之下,我拿到了尹建莉老師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也許是因為同是教育工作者的關係,讀起尹老師的書來倍感親切,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是一位成熟女性對於教育、對於愛的教育、對於女兒的教育的思索與探究。尹老師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對於教育的理解都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16歲的女兒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這到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們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們能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功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用作者的話來說,所有人當父母的時候最初得到的玉都是一樣純潔無瑕的,但是在不斷雕琢這塊玉的過程中,每個人所用的工具不一樣,每對父母所採用的方式也不同,但是卻造就了完全不同的結局,這不得不令人唏噓不已。所以,不要抱怨自己的孩子多麼多麼不好管,多麼多麼不聽話老是跟你對著幹,回頭看看自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付出的多少,我想有些父母的抱怨大概就說不出口了吧。

作為老師的我,在跟家長的交流中會發現,凡是有問題的孩子,家庭都不大正常,不是父母離異了,就是家長管不了,或者是沒有爹媽管自小跟著爺爺姐姐長大的,當然這也不是絕對,但大多數情況是如此的。所以不負責的家長有些現在已經嚐到了苦果:她的孩子不聽她的管教,肆意妄為;有的也許還要再過上幾年,才會品嚐自己種下的苦果。


關於家庭教育,不單我們承認,現在也已經開始為社會大眾所認可了,那就是孩子家庭教育的影響遠遠大於學校教育。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媽媽也是一位老師,書中記敘了許多,作為一位充滿良知又懂教育的媽媽,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險”抵抗女兒學校老師的不良教育。比如為了和女兒一起抵抗老師的“暴力”作業,她替女兒寫了幾年的家庭作業。為了抵抗老師不正當的處罰,她寧願女兒再次接受處罰,也不讓女兒做本來就是錯誤的事情。但這樣的家長目前大家知道的不也就是幾個人而已,大多數家長都還是依賴於學校教育,認為孩子不聽話,老師教育就好,孩子更聽老師的話等等,這不得不說是中國教育的失敗。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我們作為老師,日常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總是口口聲聲地說,“我為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可是,每一個孩子是不是都是在這樣的想法中一點點長大的呢,小學老師抱怨孩子沒有家教,中學老師抱怨小學老師沒有教好,所以才出現了這麼多的問題學生。

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能為力。回想自己十幾年的教師生活,許多事情感覺力不從心,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我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犯了錯誤可以改,可我們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

我想只有不斷地提高自我,把自己的孩子教好才能把別人的孩子也教好,同時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那麼,教育才不會淪為一紙空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