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區塊鏈最大的機會可能不屬於巨頭和大廠?

為什麼區塊鏈最大的機會可能不屬於巨頭和大廠?

最近加了一個區塊鏈運營的群,前兩天群主提了一個問題:大廠紛紛入局區塊鏈,你最看好誰?下面回答有說百度、有說騰訊、有說京東,當然說最多的還是阿里。也很好理解,因為阿里離金融和支付都最近。

其實提這個問題就還是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區塊鏈最大的機會可能不屬於巨頭和大廠。很多人會比較迷信大廠,認為這個行業大廠進來就會怎麼怎麼樣,只有大廠進來才會怎麼怎麼樣。這在互聯網領域是也許成立,但是區塊鏈可能是一條完全不同的曲線(價值網第二曲線)。

現在這些大廠在佈局做的基本都是聯盟鏈,不需要發幣,普通用戶也無法加入成為結點,聯盟鏈多用於企業和機構之間進行協作。雖然也可以做很多東西,創造很多價值,但是區塊鏈最有想象力的其實是在公鏈。

現在行業內的觀點是未來會出現價值5萬億美元的公鏈,而公鏈就肯定涉及到激勵層,就需要token,現在政策是明令禁止的,大廠肯定不能碰。那等區塊鏈行業發展趨於明朗之後,政策開放了,大廠就可以發展公鏈了麼?

也很難,因為大廠和公鏈之間存在天然的矛盾。公鏈的目的是幹掉所謂的大中心,而大廠就是互聯網世界最大的中心。

現在互聯網巨頭在創立之初都是有一個理想和願景,想為每一個用戶創造價值和利益,打破過去的壟斷,但是一旦成為巨頭之後,就開始自己壟斷,為了利益侵犯合作者、競爭對手,還有用戶的權益。帶著廣大民眾掀翻了地主,然後自己成了地主。

蘋果會因為利益原因強制下架一些不合規應用,百度隨意擺佈搜索結果排序,微信會限制競爭對手在產品裡面搞事,滴滴會根據用戶使用不同的手機和消費數據進行差異化定價。用戶開放的數據越來越多,企業的權力越來越大,但是用戶擁有的權利反而越來越少。

互聯網經濟天生具有壟斷、平臺化、中心化的特點,用戶從一開始,就在與互聯網各大平臺的博弈中天然處於下風,而且中心平臺對於數據和隱私的保護,並沒有嚴格的道德約束和第三方監督機制,很多用戶是“不得不”而不是“願意”用隱私來交換便捷。

公鏈的特點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就意味著,它不屬於任何一個人、不屬於任何一個組織、不屬於任何一個公司。比特幣不屬於中本聰,以太坊不屬於V神,EOS不屬於block.one。你很難想象,騰訊創造出一個東西,但是這個東西並不屬於騰訊,阿里做了一個東西,但是這個東西並不屬於阿里。

前面說過,區塊鏈的其中一個願景是改變價值分配方式,互聯網是用戶數據創造的,但是用戶數據和隱私卻被企業肆意使用來獲取利益。區塊鏈要把權益下放,讓所有參與到生態建設的普通用戶得到相應的利益。

這部分利益從哪來?就是從中心來,大家知道的,有中間商就肯定有差價。對用戶來說,中心就是成本,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就是要解構大的中心,把價值打散分配到參與建設的結點,直接打通服務端和消費端。

大廠要做的話需要放棄之前中心化產品那種所有權的模式,放棄大部分既得利益,把權益放出去,和用戶一起把生態做起來,並且與用戶分享生態擴大過程中帶來的經濟收益。

而這種方式的收益也不可小覷,比特幣雖然不屬於中本聰,但是中本聰擁有最多的比特幣。以太坊雖然不屬於V神,但是V神擁有最多的以太幣。開發團隊通常會持有很大一部分token。這種新型的模式對巨頭來說是一種典型的非連續性窘境,要放棄既有的優勢和利益跨過去,有些過於困難。

不過呢,理想是美好的,要實現這個目標,這個行業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很多的難題需要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