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区块链最大的机会可能不属于巨头和大厂?

为什么区块链最大的机会可能不属于巨头和大厂?

最近加了一个区块链运营的群,前两天群主提了一个问题:大厂纷纷入局区块链,你最看好谁?下面回答有说百度、有说腾讯、有说京东,当然说最多的还是阿里。也很好理解,因为阿里离金融和支付都最近。

其实提这个问题就还是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区块链最大的机会可能不属于巨头和大厂。很多人会比较迷信大厂,认为这个行业大厂进来就会怎么怎么样,只有大厂进来才会怎么怎么样。这在互联网领域是也许成立,但是区块链可能是一条完全不同的曲线(价值网第二曲线)。

现在这些大厂在布局做的基本都是联盟链,不需要发币,普通用户也无法加入成为结点,联盟链多用于企业和机构之间进行协作。虽然也可以做很多东西,创造很多价值,但是区块链最有想象力的其实是在公链。

现在行业内的观点是未来会出现价值5万亿美元的公链,而公链就肯定涉及到激励层,就需要token,现在政策是明令禁止的,大厂肯定不能碰。那等区块链行业发展趋于明朗之后,政策开放了,大厂就可以发展公链了么?

也很难,因为大厂和公链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公链的目的是干掉所谓的大中心,而大厂就是互联网世界最大的中心。

现在互联网巨头在创立之初都是有一个理想和愿景,想为每一个用户创造价值和利益,打破过去的垄断,但是一旦成为巨头之后,就开始自己垄断,为了利益侵犯合作者、竞争对手,还有用户的权益。带着广大民众掀翻了地主,然后自己成了地主。

苹果会因为利益原因强制下架一些不合规应用,百度随意摆布搜索结果排序,微信会限制竞争对手在产品里面搞事,滴滴会根据用户使用不同的手机和消费数据进行差异化定价。用户开放的数据越来越多,企业的权力越来越大,但是用户拥有的权利反而越来越少。

互联网经济天生具有垄断、平台化、中心化的特点,用户从一开始,就在与互联网各大平台的博弈中天然处于下风,而且中心平台对于数据和隐私的保护,并没有严格的道德约束和第三方监督机制,很多用户是“不得不”而不是“愿意”用隐私来交换便捷。

公链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就意味着,它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不属于任何一个组织、不属于任何一个公司。比特币不属于中本聪,以太坊不属于V神,EOS不属于block.one。你很难想象,腾讯创造出一个东西,但是这个东西并不属于腾讯,阿里做了一个东西,但是这个东西并不属于阿里。

前面说过,区块链的其中一个愿景是改变价值分配方式,互联网是用户数据创造的,但是用户数据和隐私却被企业肆意使用来获取利益。区块链要把权益下放,让所有参与到生态建设的普通用户得到相应的利益。

这部分利益从哪来?就是从中心来,大家知道的,有中间商就肯定有差价。对用户来说,中心就是成本,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就是要解构大的中心,把价值打散分配到参与建设的结点,直接打通服务端和消费端。

大厂要做的话需要放弃之前中心化产品那种所有权的模式,放弃大部分既得利益,把权益放出去,和用户一起把生态做起来,并且与用户分享生态扩大过程中带来的经济收益。

而这种方式的收益也不可小觑,比特币虽然不属于中本聪,但是中本聪拥有最多的比特币。以太坊虽然不属于V神,但是V神拥有最多的以太币。开发团队通常会持有很大一部分token。这种新型的模式对巨头来说是一种典型的非连续性窘境,要放弃既有的优势和利益跨过去,有些过于困难。

不过呢,理想是美好的,要实现这个目标,这个行业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很多的难题需要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