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电影中的社会现象,却无法理解《一念无明》

一个人要被过错惩罚多久才算合适?

《一念无明》作为电影的名字,很难理解。查阅了一些资料,很多解释都源自于佛经,或者通过佛法来阐述这四个字。本片的英文名为《Mad World》,意为疯狂的世界,这个名字更容易理解,也充分的涵盖了影片所表现的社会现象。

黄世东常年独自照顾母亲,弟弟留在美国不打算与之分担。母亲患有腿疾疼痛难忍,经常情绪失控与黄世东发生争执。在冲突中,因为黄世东的过失,母亲发生了意外,自此被送进精神病院。黄世东脾气比较急躁,当未婚妻劝说他将母亲送进养老院时,黄世东扇了未婚妻一耳光;平时照顾母亲的过程中,也因为急躁动过手。黄世东的行为很难评价,他两次动手的根本原因都是不愿意放弃对母亲的照顾,换句话说就是,他的暴力行为基于一个善意的念头。可能这就是普通人,无法做到圣贤一般永世为善,也不会像恶魔一样终身作恶。

看到了电影中的社会现象,却无法理解《一念无明》

母亲在年轻时被很多人追求,却选择黄世东的父亲黄大海,他逃避责任,没有尽到一个丈夫与父亲的义务。母亲将病痛折磨的绝望,全部归咎到当年选择嫁给黄大海。虽然她不喜欢黄世东,希望小儿子能回来照顾自己,但归根究底都是因为病痛,让后悔填满了自己的生活。

看到了电影中的社会现象,却无法理解《一念无明》

整部电影都是围绕着逃避展开,事情因黄大海逃避家庭责任而起,面对出院后的儿子,黄大海又面临是否逃避的抉择。看似上天给黄世东开了一个玩笑,让他背上了“弒母”和神经病的名声。但问题的关键却是黄大海,他之前的逃避导致这一切的发生,现在上天给了他另外一次机会,让他决定要不要再一次放弃儿子黄世东。

看到了电影中的社会现象,却无法理解《一念无明》

不是黄世东疯了,而是母亲死后,整个世界跟着也疯了。身边的人开始用奇怪的眼光去观察像黄世东这样有前科的人,认为这种人生活在自己的身边是一种威胁。当所有邻居劝说黄大海父子搬走时,只有一个年轻帮他们说话,认为黄世东只是需要一些空间。导演安排年轻人来说这段台词一定有特别的用意,这个年轻人头发长长的,扎着耳钉,脖子上还有纹身。不管我生活的城市有多么进步,要承认总是有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样的年轻人。只有比较“特别”的人,才会多多少少理解同样特别的黄世东。

看到了电影中的社会现象,却无法理解《一念无明》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是个纹身爱好者,文中讽刺说,自从他有了纹身就和其他有了不同之处,但他口中的不同并不是纹身,而是他从来没有因为他人没有纹身而去歧视他们。作者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讽刺了戴着有色眼镜的人。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黄世东的精神状况已经恢复,没有恢复的是他身边的人。黄世东参加朋友婚礼时,新娘新郎在台上说的感人肺腑、声泪俱下,而台下的人则自顾自的交谈,讨论着喜娘的戒指的克拉数、红酒的有多贵。黄世东站到台上斥责他们的不尊重,反倒被看成是精神失常的表现。不知多少年前,有多少先贤曾经说过,人们总是记住比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以前认为这发生在人们相互比较的时候,原来还可以把别人的缺点当成原谅自己的借口。

看到了电影中的社会现象,却无法理解《一念无明》

黄世东找到了未婚妻,虽然她带着黄世东来到教会,看似是在帮助黄世东放下过去,实际上更多的在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黄世东从教会出来后,内心十分痛苦,他知道甜食能起到使人感到快乐,在便利店中吃起了巧克力。围观人纷纷拿出手机拍摄,竟然没有一个人上前询问原由。围观人当中有黄世东的邻居,她只是在远处观望,这倒是可以理解,因为她知道黄世东的病情。悲哀的是其他围观的人除了拍照之外,什么都没有做。

看到了电影中的社会现象,却无法理解《一念无明》

回到家后,黄世东不吃不喝,失落到了极点。唯一与他交流的是邻居家的孩子,可能只有天真孩子才会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一切吧。孩子经常会悄悄给黄世东讲故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没有什么精湛的精神病医疗知识,也没有救死扶伤的高尚品德,他只是通过微薄之力去帮助身边的人。在天台上,小孩子问黄世东,种的花花草草为什么都死了,黄世东告诉他这是因为环境不合适,孩子说,那就把这里变得适合他们,把这里变得更好。孩子的话其实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的目的是把人教好,而不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把他们赶出学校。如果学校不是教学生,而是挑学生,那么以后的社会也会像黄世东生活的环境一样,设法把不健全的人都赶出去。

看到了电影中的社会现象,却无法理解《一念无明》

需要帮助的不只是黄世东,左右为难的黄大海同样需要帮助。本以为只有戒毒、抑郁等病友互助会,没想到患者的家人同样需要坐在一起,相互调节。互助会上有人劝黄大海将黄世东送回精神病院,对他们来说都是解脱。黄大海说:“其实想做个混蛋很容易,不想负责任就不管他、随便他,放在一旁,眼不见为净就行了。然后找一大堆理由,说自己没有错。但不是什么事都可以推给别人做的。”

看到了电影中的社会现象,却无法理解《一念无明》

影片结尾并没有让黄世东父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但黄世东放下了过往,黄大海不再逃避。“一念无明”对于父子二人来说有不同的含义:对于黄大海来说,意味着一个逃避念头带来了无限的烦恼,一个承担的念头化解了一切;对于黄世东来说,一个拿起的念头带来了无限的痛苦,一个放下的念头给与了他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