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教育到底好不好?

薛耀康山西高考專家


前幾天,我給正在上小學一年級的侄女買了個書包。買的時候我沒有考慮她到底有多少東西要裝,我看到模特的身高和年齡都跟她差不多,又剛好是她喜歡的圖案,就買了。

侄女收到書包之後表示很喜歡,但是又有點遺憾地說:“太小了,裝不下去學校要用的書,不過沒關係,週末興趣班的時候可以背!”

聽到這話,我很震驚。這個書包完全撐開已經超過一個小朋友的負荷了,孩子你平時上學是拖行李箱去的吧?我不相信,所以找了我嫂子(侄女的媽媽)求證。我嫂子像看怪物一樣看我:“當然啦,現在小朋友的書包動輒十幾二十斤,我根本沒打算讓她揹著,怕壓到長不高。”說著,給我展示了侄女平時上學的書包:

長這樣,妥妥的一個行李箱,拉桿的,不用背,再多書也裝得下。

對於小學一年級就有那麼繁重的課業,我嫂子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她說孩子要快人一步才好,幼兒園已經學習了一年級的大部分課程,孩子基礎打得紮實,經常能在課堂上搶答,給老師留下了好印象,老師才會把更多學習資源分配給她,比如讓她坐前排、上課點她回答問題、讓她做班幹部……不可否認,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不錯的鍛鍊。和大部分家長一樣,我嫂子覺得這樣的發展是好的,甚至,當我侄女在某些方面表現得不如同學優秀的時候,我嫂子就會感到焦慮……

正是因為這種焦慮感,才有了超前教育……

然而,人生是場馬拉松,雖然超前教育能讓孩子在某個階段打敗多數同齡人,但是長遠來看,真的好嗎?

兩會重視教育問題,人大代表俞敏洪表示對超前教育不感冒

今年3月份,兩會召開,對於超前教育,新東方的俞敏洪表示不感冒,隨後人民日報轉發,用了非常嚴肅的字眼:超前教育會毀了孩子。

俞敏洪是新東方培訓機構的創始人,培訓對象從小學生到大學生,站在商業的角度上,應該贊成超前教育才對。

但是他站出來反對,這除了體現企業良心,還體現了“反對超前教育”已經成為主流。

超前教育有什麼不好?

像人民日報說的那樣,用力過猛、急於求成是一種揠苗助長,只會弄巧成拙。

情況好點的,像中科大第一屆少年班成員48歲的張方一樣,智商超常,卻缺失了正常孩子該有的人際關係能力。

情況差一點的,超前學習,比方說幼兒園的孩子已經學完一年級的知識所以比同年的孩子優秀,較為優秀的孩子會因為上課容易而導致缺乏探索求知慾望,不專注聽講。升學的時候,孩子的“老本”吃完了,再加上學習慾望不強,習慣不好,學習就會越來越吃力,成績也越來越糟糕。

所以,超前教育真的是沒必要的。


浮力麻麻


中國家長都患有神童渴望症。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會說話了,您著急

看著別人的孩子識字了您著急,

看著別人的孩子會說英語了,您著急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參加奧數競賽了,您還著急。


您渴望自己家的孩子有超前的智商,這是不是隻是用來滿足您自己的虛榮心呢?

對孩子是否進行超前教育,我的意見是看孩子是不是具備超前的智力。

如果您的孩子智力平平,在應該學說話的時候,您不教蘋果電視,卻要他背之乎者也,在孩子應該學一加一等於二的時候,您把大學的微積分拿出來給孩子講;在她應該學習ABCD的時候,您非得為她講莎士比亞。

這樣的超前教育又意義何在呢?

其實我們討論的超前教育,主要指知識方面的教育。

超前教育的前提是一定要符合孩子的智力水平,超過這個水平,對孩子和大人都不適。

那麼超前教育的範圍怎麼劃分合適呢?


我認為超過孩子2-3歲的程度是可以接受的。現在大部分孩子都啟蒙教育都比較早,而且八歲之前都是大腦飛速生長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夠適度開發孩子的智力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處的。

我們不要要去羨慕神童,神童情商,交際能力,溝通能力,抗壓壓力等等等等是不能與他們的智力水平相匹配的,所以,在面對周圍都是比自己年長很多的同伴是時候,難免會出現失落和孤寂,久而久之造成性格的缺失。

我們不要崇拜神童,我們的孩子健康陽光就好。

我是J媽,碩士,原雙語翻譯,現全職寶媽,即使全職在家,也沒放棄自己的學習,我會每天更文,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在手機上一個一個敲打出來。關注我,跟我做朋友吧,我們一起為了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您覺得我的觀點對您有幫助或者啟發,請為我點贊,您的支持是我堅持提供優質問答的最大動力。


J媽學堂


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超前教育是不好的,具體分析可以參考其它的回答。對於部分天賦異稟的孩子,適當的超前教育是可以的。

從一個例子入手來探討一下天才兒童的教育。

陶哲軒

1975年出生;

8歲半升入中學,一年後,在弗林德斯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

16歲獲得弗林德斯大學榮譽理科學位,一年後,獲得碩士學位;

17歲進入普林斯頓大學,21歲獲得博士學位;

24歲被UCLA聘為正教授。http://www.math.ucla.edu/~tao/preprints/cv.html

2006獲得菲爾茲獎。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有一項追蹤具有數學天賦的兒童的研究,Study of 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 (SMPY)。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發現在STEM領域有發展潛力的孩子,以及如何提高他們發揮潛力的機會。這裡STEM由Science(科學)、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的首字母構成,現在逐步流行的STEAM教育是在STEM的基礎上增加了Arts。

SMPY的研究人員並不推薦家長培養天才,因為這樣會給孩子帶來許多社會和情感問題。當然,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具有天賦,那麼你可以嘗試做到以下幾點:

1、 給孩子提供多樣化的體驗

2、 如果孩子表現出很強的興趣或天賦,家長提供發展的機會

3、 同時提供智力上和情感上的支持

4、 幫助孩子發展“成長型思維”,讚揚他們的努力而不是能力

5、 鼓勵孩子嘗試智力冒險,並且接納失敗

6、 注意“貼標籤問題”,如果被貼上“天才”的標籤,會給他們帶來情感負擔

7、 和老師一起合作來滿足孩子的需求。聰明的孩子通常需要更具挑戰性的材料、額外的幫助或者按照他們自己的步調來學習。

8、 測試孩子的能力。以此為基礎,家長可以讓孩子參加更復雜的任務,同時,這些測試也可以發現一些潛在的問題。


華瞳家


張方一個孤例根本不足以得出任何有價值的推論。

作為中科大第一屆神童班學生,14歲就讀大學,那麼不言而喻,張方是一個智力超常的人。智力超常的天才學生本來就不應該接受與普通學生一樣的課業,他們本來就應該接受遠遠超前於普通學生的課業教育。例如,12歲的普通孩子剛接觸函數概念,但12歲的天才兒童卻能輕而易舉掌握微積分和數論的知識。普通學生即使讀到大學也未必搞得懂天才學生12歲就能駕輕就熟解決的問題。



對普通學生的教育叫普通教育;對天才學生的教育叫特殊教育。大多數讀者只要回顧一下自己曾經就讀的學校和取得的畢業證,都有“普通中學校”字樣。只不過,天才學生只是極少數,專門為他們建立特殊學校並不經濟,因此絕大多數天才學生是混入普通學校接受教育的。當年的中科大少年班算是對天才學生特殊教育的一種探索。

問題是,天才學生的優異天資稟賦往往體現在某一方面,如數學天才,但是一個學生應該接受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全面教育。數學天才的語言能力就可能資質平平,數理化考滿分的天才學生,英語和語文等語言類課程完全可能只是差強人意。

不僅如此,除了課業教育之外,學生還應該接受人格和社會性發展方面的教育引導。課業成績再好,如果人格不健全,社會性發展嚴重不足,那也只是一個廢柴。反之,一個學生即便天資平平,課業成績不好,但他的人格發展和社會性發展很好,那麼他更可能是一個人才,無論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都更可能成功而幸福。

張方以天才起步,卻最終以平庸職業示人,殊為可惜。但他之所以蹈入這樣人生軌跡,不能簡單歸咎於超前教育,而更應該反思它所接受的教育不均衡,特別是人格和社會性發展方面。

這麼說吧,人格和社會性發展是整個中國教育的軟肋。張方不過是千萬例中之一,只不過因為他是曾是天才學生,所以得以被人關注、唏噓。

所以,問超前教育到底好不好,取決於對怎樣的學生以及怎樣的超前教育。針對天資稟賦優異的那部分天才學生,適當的超前教育不僅是好的,而且是應該的。但是,不能因為天才學生接受相應的超前教育就忽視或偏廢了其它方面的教育引導,特別是學校教育的課業所不能給予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方面。


唐映紅


超前教育似乎在中國現階段是一種極其普遍的現象,暫且不去討論形成皮現象的原因?我不是教育領域的專家,也道不出個所以然來;僅此發表一些個人的看法和認識。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道理我想同樣適用於我們的孩子!

試想,我們這一代人(80年),對童年的回憶真的有限;不知“玩”滋味!身在農家,也可能因為條件有限,倒沒有上什麼七七八八各種名目的補習班,談不上什麼超前教育;反而同輩同學當中,條件好的家庭,上過補習班各種興趣班的同學,目前來看,也數不出一個達官顯貴,反而一起玩泥巴的同學,有官至區領導的,有外貿經商身價也有上千萬的;扯遠了,我這麼遠可以有以偏概全的嫌疑,跑題了!

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任意的超前教育和訓練,不見得是一件有益的事,父母這樣做,不管結果怎麼樣,都只是一廂情願的認為沒有輸在孩子人生的起跑線上,須不知,99%的家長可能一開始就輸了。

自從自己為人父母,就一直很迷茫自己在兒子成長的道路上應該扮演什麼個角色?該怎麼做?又做些什麼?

現階段,是“我陪你長大”,寥寥五個字,責任重大!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為人父母者長期思考,我也願意和更多的家長朋友一起討論類似的問題!


舊城後院


一點都不好,超前教育,我打個比方說,就好像是你給一個八歲的小孩吃一個半徑一米的大餅,根本吃不下,還要硬塞,完了,有一些小孩吃下了,但是,卻是撐得胃疼,甚至死亡;

所以,這就好像是超前教育帶來的影響,根本對孩子沒有任何的好處,有的只是傷害,超前教育無非就是說把握好兒童階段,儘早在少年時期將成年的東西學會;

這對於小孩而言,是十分殘酷的,剝奪了他們的童年,剝奪了他們的童真,實在是很殘酷,孩子而言,童年最好的就應該是開開心心的玩,不要給孩子成年人的負擔,如果有法律,那肯定是違法的行為;



如題目裡所說的這個,他就是超前教育的代表,第一屆中科大的少年班,可以說是童年風光無限,但是再看看現在呢?以家教為生?不說職業,可是在我們的眼中,他這樣的一個身份,天才,做這樣的工作,當真是有些不堪入目的吧,或許跟他所想的是不一樣的;


我很想說,超前教育有好有壞,但是我的觀點就是他是壞的,這可以說是中國應試教育下衍生出來的東西,對於孩子們,是巨大的負擔和傷害的;

再說,《少年班》這部電影,可能大家都看過吧,裡面的幾位神童大家也都知道吧,最後的結局也很尷尬,昭示了超前教育的失敗,似乎是現在的超前教育還沒有成功的吧!


YU巴


筆者認為子女是父母的愛情結晶、生命延伸和希望所在,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往往熱衷於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

看完下面這些回答你可能就明白了,超前教育到底好不好!

但研究表明,超前教育可謂害處多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願望,現有很多準媽媽從一懷孕起就給胎兒講故事、聽音樂,進行胎教,即超前教育。雖然科學實驗證明胎教是十分有益的,而且得到了倡導,但由此得出的結論:“超前教育一定有利”,我覺得有些片面。

超前教育易使孩子形成不良的學習心理定勢。對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來說,學習的枯燥、失敗的痛楚都已成為抹不掉的記憶,於是,在上小學後,他們往往以早期形成的消極心理定勢面對學習,毫無積極與熱情可言。   

超前教育易使孩子入學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由於缺乏適當的材料和科學的方法,有些超前教育往往只講知識,有的父母甚至以孩子入學前已經能寫會算為榮。這樣,入小學之初,對小學教育的內容便視為“不學而能”的“小兒科”了,結果上課不用心,下課不盡力,形成了不良學習態度和不良學習習慣,最後老本吃盡,縱有急起直追之心,亦無迎頭趕上之力了。   

超前教育只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和興趣的培養,易使孩子入學後的學習缺乏持續的後勁。   

因此,一位資深幼兒教育專家指出,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自理能力,具備堅韌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以及高度的責任感,是孩子入學前教育的主要任務。   

我個人認為超前教育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方面是孩子經過超前教育,可能比同齡的小朋友懂得多一點,會背唐詩,會寫字,會唱歌等,會對孩子上學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至於它的弊端,超前教育可能會阻礙兒童活潑的天性和創造力。如:在對幼兒進行“0”這個符號的教育時,可以以“太陽”、“月亮”、“雞蛋”或者是“媽媽瞪大眼睛”等類似“0”形狀的物體進行教育,如果以小學生的教育方法把它定格為數字“0”或英文字母“O”,

一旦被我們固定了意義,表面上好像幼兒認知水平提高到了較高的水平,但實際上幼兒在“0”這個符號上的創造、開拓思維就被我們大人扼殺了,得不到發展。長此以往,對比同齡的孩子,他的創新能力、想象能力、開拓能力就會相應變弱。

如我朋友的三歲小孩,我曾教過她背唐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等好幾首詩,後來有一次我給她吃梨,並告訴她這是“梨梨”,她突然說:“姑媽,這就是‘離離原上草’中的‘離離’。”弄得我哭笑不得,後來我詳細地向她解釋,但她終究執拗地認為此“離離”即是彼“梨梨”也。從中可以看出,孩子的記憶力、模仿力很強,即使她會背幾首唐詩,或者模仿簡單的字,也不能說明什麼,因為孩子並沒有從詞或句子的真實意義上去理解,於是便決定不再教她了。   

從以上兩個實例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是過早地讓孩子接受知識方面的教育,更應注重對孩子素質方面的教育,如學習興趣的培養、自信心的樹立、榮譽感的認識、良好的自覺性、獨立自主能力等等。對於知識教育範疇內的教育,其利弊也必須辯證地區分。   

另外,超前教育也會擾亂孩子的正常思維。有的孩子坐姿不正確,有的孩子寫字就像描花,還有的孩子往往在一個方格子裡要擠著寫三四個字,學了“神算”,做起算術題卻錯誤百出……這些都與超前教育造成正常思維紊亂有關。年輕家長忙於為孩子“充電”,卻使孩子的正常思維面臨一道道坎。   

據心理醫生介紹,近年來,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有的家長從上幼兒園開始就為孩子選擇學“神算”,剛滿2歲的孩子就學寫字,3歲學算數,4歲學英語……其實,過大的心理壓力在給孩子造成逆反心理、導致厭學的同時,更在器官神經發育上帶來了弊端。有關神經內科專家介紹,家長挖空心思為孩子選擇各種各樣的特色班,殊不知單調的訓練反而影響了孩子的思維發展。加之一些非正規班魚目混珠,與正規教育不相適應,造成孩子思維紊亂。   

專家認為,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自理能力、堅韌的品格和心理承受能力才是幼兒教育要完成的任務。而學習有限的幾個字、幾道題和幾個單詞,不但不能學到更多知識,還可能影響學習興趣,擾亂孩子的正常思維。   

孩子的天性是愛玩與好奇,如能順應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玩耍的時候適當地給孩子灌輸有關知識,或孩子發問的時候能仔細全面地向孩子作答,讓孩子接受有關知識,或給孩子留下一點懸念,使他明白許多問題需要他在長大後才會明白,勾起他求知的慾望,就能發展他的創新思維、想象能力、開拓能力。   

相反,如果逆孩子的天性,或超出了孩子適齡的正常心理接受能力,如把一個四歲的孩子當成一個小學生來施教,孩子就會感受到不適應,接受不了;而如果因此產生了牴觸情緒,形成了厭學情緒,那麼對孩子今後接受正常的教育勢必產生不良影響。拔苗助長,其結果如何?   

因此,任何教育都必須順應孩子天性,超前教育也是如此,必須以適合孩子的接受能力為前提,否則將事與願違、適得其反。   

然而更發人深省的問題在於,應試教育的弊端誰都心知肚明,落到實處卻又變成了“轟轟烈烈喊素質教育,紮紮實實辦應試教育”。對這個南轅北轍,有“臭豆腐理論”作了註腳:應試教育史聞著雖臭,吃著卻香。這個“臭豆腐理論”確實一針見血,直指死穴――倘若不能從“指揮棒”的層面正本清源,那麼所謂素質教育,除了逢場作戲的“叫好”,永遠也不會有眾望所歸的“叫座”,而我們最後迷失的就絕不只是一個“起跑線”。


每日看教育


超前教育當然不好!

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所以人首先還是要按部就班的學習和同齡人、父母及其他人的相處。而不是過分急切的去學習各種知識,因為健康全面成長遠比掌握一些超過年齡的知識重要。我小時候運氣比較好。因為奶奶是畢業於解放前的師範學校前小學教師,因此她沒有過多的給我教太多的知識。而是,給我講故事,帶我去呼和浩特玩,和我一起聽評書等等。而我的堂弟,他媽媽一直教他各種數數、識字等等。上小學的時候,他雖然低我一級,但是他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則一直表現平平,但是後來上了初中、甚至高中以後,我發現他的表現越來越一般,甚至高考還落榜了。就是由於他過早的被貼上學霸的標籤,使他過分自滿,而面對越來越複雜的課程,當他再也不能提高成績時,他並不能調整自己。

文中的例子也是一樣的,雖然他通過跳級14歲就上了大學,但是後來發展並不好。很可能就是由於其並不能適應社會,不能和周邊的同事很好相處造成的。所以,現代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理論認為,任何人都應該在合適的年齡幹適合的事情,超前教育雖然看似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實際上卻忽略了人的全面發展。在一定時候,片面超前發展的青少年必然會受到發展滯後因素的拖累。


地震博士


人類世界的所謂超前教育,是體現文明人類十足愚昧的欺騙,從來就沒有任何真實的意義!從文革之後大學開設的所謂天才少年班,到今天諸多的少年大學人生的結果,都在以無情的事實,揭示了這所謂的超前教育,純粹就是某些有知識的成年人,體現自己十足白痴的無聊遊戲。

人類的天才,從來就不是人類自己培養出來的!就算看似大學教育的所謂特別人才,也全是老天隱其造化的假象。不然,為什麼同一個教育環境的條件,只出個別所謂的天才,餘眾皆是平庸之輩呢?那生下來特顯聰明的孩子,既不是遺傳基因的結果,更不是後天教育培養的結果!明明白白的,就是天賦異稟的結果!否則,人類世界就不會把這樣的人,稱之為“神童”、“天才”、“天賦”、“天賜”、“天造”、得天獨厚等名義加以稱謂了!

由此可見,所謂的“超前教育”、“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鼓譟,純粹就是帶有欺騙性質的鬼話!誘惑孩子父母,不切實際的寄望自己兒女可成人中龍鳳,早早情願付出大量的培養費,養活一些人一些機構,給社會增加就業機會,讓文明時代虛假與欺騙日趨盛行,讓更多的人在上當受騙之後有所覺醒,這也是被稱為智人類,其實很傻的人類,成長的必然代價。

如果說,幾十年過去了,無數的事實也在跨代人的身上驗證了,還懵懵然不知所謂“超前教育”的欺騙性質,那人類真的就是無可救藥了……


我乃天空


何為超前教育?

受此心願的驅使,有些父母就急切地想讓孩子提前學習各種文化知識,以便他們將來進入小學後,學得更好一點、更輕鬆一點、時刻可以超越同齡人。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許多父母對兒童採取了超前教育。

超前教育:

就是孩子提前接受系統教育的時間,兒童一、兩歲,就開始教三、四歲的知識;兒童還在幼兒園,家長就迫不及待地教開了小學的課程。

超前教育超前在哪裡?

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的父母,它們在孩子沒有達到入學年齡就紛紛教孩子學語文、數學、英語,甚至是在校園教育的基礎上將義務教育大大提前。於是,我們的身邊就有了許多“小神童”,有的才四歲就會讀書、背唐詩;有的才五歲就認識2000多字;有的才6歲就會數學計算,足以應付一年級全年的課程……

某些學校也為孩子的超前教育吶喊助威,例如孩子上一年級時,最好能認識幾百個漢字、或者有什麼什麼特長、要看孩子獲獎的次數、是否參加過基礎課等培訓等等。

超前教育產生的原因?

1、不甘落後別人:平時看到孩子同齡的其它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學課程學得更早、更多。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誰願意自己的孩子落後呀!再說,有備無患嘛!多學點總沒有錯。將來上了小學,對學得好的孩子,老師總歸更喜歡一點,機會也更多一點!

2、人才競爭激烈

:父母雖然不想讓孩子這麼早就學那麼多東西,也希望他能夠多玩玩,但是現在社會上的人才競爭太激烈,父母也是迫不得已。俗話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總不希望孩子將來和自己一樣,老是處在失業的邊緣!

3、父母自豪:孩子還在上幼兒園,父母經常給孩子開小灶、教她認字、學英語、做數學;周圍的人見了都誇孩子聰明,父母一向為自己的超前教育感到自豪。

4、被別的孩子比下去自己如做針氈:孩子上學,老師就問能認幾個漢字、會幾位數的加減法,老師暗示很多孩子都認識四五百個漢字、熟練運算加減法了。開學後不久,看著別的孩子個個對答對流,而自己的孩子吱吱唔唔、胡亂瞎掰、還用手指算數,被別的孩子比下去心裡不是滋味。父母從此認定孩子必須進行超前教育!以免上學後脫後腿!

超前教育到底好嗎?

1、很多教育學家認為,對兒童進行早期適當智力開發和教育是應當的。

如學習口語的能力是在幼兒期形成。但對兒童的教育一定要循序漸進的原則,因為兒童的心智成熟要有一定的過程。即使是天才兒童,也仍然需要一步一步地提高,這是人類成長的自然規律,如果違背孩子成長規律,一味貪圖多快,往往欲速不達。如果父母不懂循循善誘地引導,只求心切地、大量地給孩子灌輸知識,孩子只能被動地、不知所措地學習,那麼時間長了會使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感到厭倦、喪失求知的積極性,結果會對以後的學習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很多人把超前教育比喻為拔苗助長!

2、超前教育的結果這種優勢完全是靠人為獲得,而不是自然而形成的很難保持下去。

有這樣一個研究很說明問題,美國北卡羅米納大學做過一個實驗:把175個孩子分成兩組,一組由父母按照一般條件進行教養,另一組從3個月開始進行早期教育。之後,每15個月測驗一次。他們發現,接受超前教育和訓練的孩子的智商平均高出15點。但是,並不能一直保持下去。擁有這種優勢的兒童在進人小學四年級時,逐漸喪失了這種優勢,而接受父母循序漸進教養的孩子通常都趕了上來!

任意超前教育,對孩子不是一件有益的事。這僅僅是一種父母良好的願望;是一種心理推測,實際上是超前透支了孩子的能力,消耗了孩子童年時光。

大自然為什麼要給人生安排童年?僅僅是為了讓孩子提前學習各種知識嗎?大自然的本意並不是這樣的。學習知識應該是童年的一部分,剩下的,是遊戲、交往、思考、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