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恐龍沒有進行羣體攻擊並且發展出捕獵策略?

洛丿夜貓子


恐龍當然有群體攻擊行為和協同捕獵的策略,而且是有化石證據的,下面就舉幾個例子吧:

1.馬普龍(Mapusaurus)。

馬普龍是一種巨型的食肉恐龍,其體長在12至13米之間,體重超過6噸,差不多和霸王龍一樣巨大。古生物學家同時發現了多具馬普龍在一起的化石,證明了馬普龍是群居的動物。馬普龍群居的目的是捕獵,因為與它生活在同一時代的恐龍有體長超過35米的阿根廷龍,想要殺死這麼大的獵物,必須要組成群體才行。

圖注:巨大的食肉恐龍馬普龍,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與人類對比的馬普龍,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博物館中成群裝架的馬普龍,圖片來自網絡

2.猶他盜龍(Utahraptor)

猶他盜龍是目前已知體型最大的馳龍類,比著名的伶盜龍(也就是迅猛龍大得多)。猶他盜龍的體長可達6米,體重500公斤,是粗壯的殺手。


2001年,古生物學家在猶他州東部的採石場中發現了一塊巨大的砂岩,這個砂岩之中包括了6只大小不一、年齡不同的猶他盜龍,這6只猶他盜龍還不都是成年,其中只有一隻是成年,其他5只從少年到幼年。砂岩中除了猶他盜龍,還有一隻植食性的禽龍類恐龍,而砂岩曾經是一個泥潭。很明顯,這幾隻猶他盜龍會為了吃禽龍類陷進砂岩死亡的。

圖注:為了食物陷入泥沙的猶他盜龍,圖片來自網絡

這組化石的發現不僅證明猶他盜龍是群居的,而且表明它們以家庭為單位,具有較為複雜的群體社會行為,這是之前古生物學家沒有發現過的,從一個方面表明恐龍有較高的智商。

3. 郯城足跡

中國古生物學家在山東郯城發現了超過300個恐龍腳印,其中四行潛行的兩趾足跡引起了古生物學家的注意,這些足跡無疑是食肉的馳龍類留下的,因為馳龍類只有兩個腳趾著地。從足跡的方向上看,應該是四隻馳龍類向同一個方向前進,它們很可能是在追蹤獵物,這是食肉恐龍成群的證據。

圖片有中國地質大學邢立達副教授提供


大量的化石證據和遺蹟已經證明,無論是食肉恐龍還是植食性恐龍都有群居的習性,而食肉恐龍會成群獵殺獵物,並且有謀略哦。


古生物探索


有證據顯示,有很大可能存在幾種擁有集體攻擊行為的恐龍。

馬普龍

馬普龍(Mapusaurus),身長10.2米或更長,重約3噸,生活在8700萬年前。馬普龍化石在1997年至2001年之間在阿根廷被發現。化石證據顯示7個不同年齡階段的馬普龍集中在一起被獵殺了。

古生物學家魯道夫·科里亞(Rodolfo Coria)認為,這表明馬普龍成群捕獵,齊心協力拿下如阿根廷龍類的大型獵物。儘管這個證據很有可能顯示獵食失敗,馬普龍們被絞殺了。

恐爪龍

恐爪龍(Deinonychus),屬於馳龍科。身長3.4米,體重能達到70公斤,距今1億1500萬至1億800萬年前。部分身體很有可能覆蓋羽毛,它是迅猛龍的近親。

蒙大拿州的耶魯採石場,經常在腱龍化石的附近發現恐爪龍的牙齒。而其中兩個採石場,發現了相當完整的恐爪龍化石,就位在腱龍化石的附近。

1998年,尼爾·布林曼(Daniel L. Brinkman)等人提出恐爪龍只有25公斤重,而成年腱龍達到1到4噸。恐爪龍很大可能是集體獵食腱龍的。2007年,有人質疑了這種合作方式,認為很有可能像科莫多龍一樣,是眾多恐爪龍爭搶一隻腱龍。而同年在中國山東,發現了一組馳龍科化石,6只個體大小相近,保持著距離並排前進。很多研究人員認為,恐爪龍極有可能就是集體獵食的。

迅猛龍

侏羅紀世界系列中出現的迅猛龍實際叫做伶盜龍(Velociraptor),身長2米,體重大概在15公斤左右,身上其實長滿了羽毛,大腦很大,據推測它們非常聰明。

目前仍然沒有確鑿的證據顯示迅猛龍集體捕獵,但一般認為它們是群體行動的捕食者。

相信隨著科學研究的進一步發現,更多恐龍集體捕獵的證據會被發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