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怪象:真窮假窮,都要低保,爲啥?村幹部3句話,戳中重點!


農村怪象:真窮假窮,都要低保,為啥?村幹部3句話,戳中重點!​農村俗話說人窮志不窮,可以說沒有人情願落後於別人,尤其是在經濟上,所以大多數農民都很爭氣,為了掙錢,多髒多累的活兒都幹,毫無怨言。社會經濟的發展,讓農村各個家庭之間的經濟差距逐步拉開,有的農民已經積累了不少的財富,而有些農民還比較清貧,甚至溫飽都沒解決。基於共同富裕的理念,國家在農村實行最低保障制度。
但這幾年,卻出現了怪象,農民不管是真窮假窮,都要低保。有些農民由於家庭收入不符合低保的要求,被村幹部評下去了,還在心裡憤憤不平,為此到村幹部家大吵大鬧的農民也不少。現在每到農村評低保的時候,也是村幹部最頭疼的時候,為什麼會這樣呢?有村幹部說了3句話,戳中重點。

1、勤勞致富美德喪失,認為不要白不要

農村經濟的過快發展導致了經濟和文化出現了斷層,不少農民因此出現了“唯錢”是圖的扭曲價值觀,喪失了勤勞致富的美德,開始惦記起來一年只有幾千塊錢的補助款,認為不偷不搶的,如果能申請到那是本事,而且不管是誰拿,反正這個錢每年都要給,不要白不要,還不如干脆爭取爭取,拿到手裡。所以不管是真窮還是假窮,都想要這個錢的情況也就出現了。

2、看別人拿了,心理不平衡,覺得吃虧了

還有一些農民,本身還是比較正直的,一開始對這個錢並沒什麼想法,但是看到同村的其他農民都在爭,而且有些人確實爭到了。一旦爭到這個名額之後,就像是有了“護身符”一樣,可以坐吃山空,就算什麼都不幹,也有人給錢,送吃送喝,送米送面的,在這種“活廣告”的影響下,很容易讓其他農民心裡不平衡,覺得不那就是吃虧了,所以也都不約而同的想去參與下了。

3、家裡窮,不爭拿不到

還有些農民爭實在是沒辦法,因為農村誰家經濟條件什麼樣,其實村幹部心裡都大概有數,怕就怕“窮人”比較多,這時候就會出現了相對比較貧困的農民爭低保名額的情況,因為每家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村幹部在取捨之間也很難做抉擇,再加上有些不太窮的也來湊熱鬧,評起來就更難了。所以對有些農民來說,就是家裡真窮,不爭拿不到。

不過這兩年,隨著低保評選的透明度越來越高,這些情況基本上見不到了。除了村幹部的監督作用外,農民也要自覺,如果家裡不是尤其貧困,需要低保才能支撐下去的,也不要爭搶低保的寶貴名額,以便讓更需要的農民能獲得幫助。農村怪象:真窮假窮,都要低保,為啥?村幹部3句話,戳中重點!農民朋友,你們那是這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