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如果你是一個愛玩遊戲的人,那接下來我說的幾個名字你一定很熟悉。

小島秀夫是誰?合金裝備製作人。

神谷英樹是誰?鬼泣和獵天使魔女製作人。

那宮崎英高呢?當然是黑魂的製作人啊。

嗯,恭喜你,全部答對了,看來你對日本的遊戲製作人並不陌生。

那我再說幾個人,看你還認不認識。

婕德·雷蒙德?

加布·紐維爾??

那Jason West 和 Vince Zampella呢???

是不是一眼看過去一個都不認識?好,那現在公佈答案。第一個是刺客信條1,2的美女製作人。第二個名字雖然你不認識,但我說他的外號“G胖”你肯定不陌生。而第三個就是大名鼎鼎的《使命召喚》的遊戲製作人。

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從上面幾個名字我們能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那就是當提到日本的遊戲時,大家記住 的都是名聲在外的遊戲製作人。而提到歐美的遊戲,大家想到的確是它們背後的工作室,比如R星旗下的GTA,育碧旗下的刺客信條和孤島驚魂等等。一個知名遊戲IP的背後,被大家熟知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夥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為什麼會這樣呢?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說說這個事情。

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首先要說的就是名字。三上真司,小島秀夫,神谷英樹這幾個名字肯定比Jason West 和 Vince Zampella等英文名字念起來好聽。這點說起來雖然感覺很扯淡,但確實佔了相當一部分比重。比如約翰卡馬克,你肯定知道這位FPS遊戲之父,但是我要說他的英文名John D. Carmack,在座的各位有誰認識的?插一句,有次街上一個小哥發傳單,自我介紹叫“呂布”,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這個名字。真不愧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從名字開始。所以,人生在世,名字很重要,而有一個好記又好聽的名字更重要。

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除了名字,日本“明星”製作人的興起離不開公司的大力支持,也就是日本人喜歡搞的“明星效應”。假設一名遊戲設計師在大學畢業後入行,加入像Capcom或索尼那樣的著名遊戲公司,經過幾年鍛鍊後成了公司旗下某款輕量級遊戲的製作人。然後日本公司就會對這位製作人進行包裝和宣傳,開始為這名設計師拍照、設計髮型和服裝,並安排這名設計師接受知名遊戲雜誌的採訪,製作宣傳視頻,讓這位設計師看起來更像一個明星,而不是一個只會敲代碼的碼農(對,說的就是你,宮崎英高)。於是在一連串炒作宣傳之後,不但遊戲火爆了市場,而設計師本人也有了不小的名氣。這樣一來,玩家以後要買這款遊戲時,腦海裡先想到的不是遊戲本身,而是這款遊戲背後的製作人。

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除了“炒作”本身,更多的是日本和外國的文化差異。事實上是這樣的,在日本遊戲公司,要做出來一個遊戲,基本上游戲創意和玩法都是靠設計師一個人的腦洞。當然這個腦洞是否合理,也要開會另論。而在外國製作遊戲,靠的是整個團隊的開會商議,而不是日本公司一貫保持的製作人“一言堂”理論。關於這點有好處也有壞處,比如三上真司製作生化危機時,單憑一句話“不好玩,打回去重做”,底下人之前的所有工作都是白費。這就大大拖延了遊戲的開發歷程,而僅僅是因為沒有完成製作人心裡所想的“好作品”。絕對的權利背後帶來的是遊戲火爆背後的絕對名氣,所以這就造成了日本遊戲製作人的“明星”效應。

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當然凡事有好就有壞,這個“明星效應”也不例外。

在製作人成名後,如果他提出離職,那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不但涉及到製作人,就連公司本身也會受到波及。作為一個背後帶有知名遊戲IP的製作人,從老東家離職後,一般的小公司是不敢要的,畢竟能力有限,“廟小容不下大佛”。所以除了跳槽進大公司,製作人只有成立獨立遊戲工作室這一條路,當然自立門戶開始創業做的好的還沒有幾個。

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但是,有一點被大家忽視了,那就是遊戲製作人IP對粉絲的重要性。比如,在小島秀夫離職KONAMI之後,粉絲嚴重抗議沒有小島的合金裝備不配叫“合金裝備”。因為後續開發遊戲的製作人根本跟不上小島秀夫的腦洞,導致合金裝備從一款優秀的戰術諜報類潛入遊戲變成了一個老套的打殭屍遊戲。伴隨著小島秀夫的離去,一代傳奇就此走上末路,只能說真是令人悲哀。

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話說回來,其實“特立獨行”也是亞洲人的特點之一。不管是做遊戲還是拍電影,總導演或者製作人就是一把手,你就算比他專業也必須全權聽他的,所有團隊項目的構思框架靈魂流程都必須符合他的要求才能通過(ps:此處應該有馮導和張導)。而歐美講究的是團隊協作,基本上每個人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如果是好點子就很有可能採納,而不像中國日本這樣領導不喜歡就直接槍斃。

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所以你就會發現日廠遊戲如果製作人和導演很平庸的話是絕對不會有好作品的,而歐美都是各種工作室,相比之下還是歐美這種講究團隊協作的方式更符合現在的趨勢。這就導致了現在玩日本遊戲時,你只能記住小島秀夫,宮崎英高,神谷英樹等知名製作人,而說到外國遊戲時,只能想起來育碧,R星等大型遊戲工作室。

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總之,不管怎麼說,一名“腦子裡有東西”的遊戲製作人總好過一個一盤散沙的團隊。其實不止日本有明星製作人,我們中國遊戲不也是這樣麼,你還記得仙劍的姚壯憲和流星蝴蝶劍的蔡浚松嗎?

最後,期待中國的遊戲製作人揚名立萬的那一天!

說說那些堪比明星的日本遊戲製作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