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野生長魚」逼農民上富路

7月29日,在山東省郯城縣馬頭鎮雙興社區高新路旁,中張林村吳紹慶(左)與前來購買“野生長魚”姓周的江蘇客戶(右),仔細地進行分撿“野生長魚”。吳紹慶以每斤40元的價格,將集中收購來的75斤“野生長魚”全部出售,換取了3000元的收入。

郯城:“野生長魚”逼農民上富路

“野生長魚”交易成功進行現金清點

郯城:“野生長魚”逼農民上富路

在郯城縣馬頭鎮雙興社區中張林村民吳紹慶(左)與姓周的江蘇客戶(右)仔細分撿“野生長魚”

郯城:“野生長魚”逼農民上富路

客戶高興地將購買的“野生長魚”搬運上車

“野生長魚”就是黃鱔,也稱鱔魚,當地農民的習慣叫它“長魚”。“長魚”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常生活在稻田、小河、汪塘、溝渠等淤泥質水底層。日間喜在多腐植質淤泥中鑽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動,夜間出穴覓食。山東省郯城縣馬頭鎮南部屬水稻栽植區,水質水源豐富,適宜“野生長魚”生長。隨著人們對“野生長魚”食用價值的認識提高,“野生長魚”登上了餐桌,一些飯店也打出了“野生長魚”的招牌,被譽為“人參”大補的“野生長魚”成了“搶手貨”。

據吳紹慶介紹,他幹這“野生長魚”生意有20多年的歷史。因為有資源優勢,郯城縣馬頭鎮專逮“野生長魚”和做這收購生意的人應運而生。像雙興、小馬頭、高冊、馬南社區的附近十幾個村子裡,村村都有逮“野生長魚”,有的都認識“路”了,有沒有“長魚”一看就知道。現在,暑天是“野生長魚”最肥季節,雨天旺季每天可外銷5000斤“野生長魚”,淡季平時一天也能銷售2000斤,許多農民被“野生長魚”逼上了富路。

炎熱夏季,夜幕來臨,“野生長魚”出來覓食,逮“野生長魚”的人們也紛紛行動起來,出現在田間溝渠。野生黃鱔、泥鰍、龍蝦、螺螄市場俏銷,也成為當地許多農民經濟收入的來源。(高軍 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