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突擊融資70億!暫時否認收購星美:其實兩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光线突击融资70亿!暂时否认收购星美:其实两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眾所周知,現在的電影產業,收購院線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這幾天媒體卻熱炒——光線悄然啟動了以鉅額資金收購院線的行動。

7月28日最新消息,光線十分罕見地在幾天之內連發多條融資公告,宣佈擬發行超短期融資券10億元、(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擬發行中期票據20億元、擬向銀行申請綜合授信額度40億元,融資總額高達70億元。

一下子融資70億元,按道理必然有大動作。電影公司是輕資產的企業,短時間內籌集70億元,應該不可能是滿足日常運營需求或者項目投資。

根據媒體披露的消息,光線籌集巨資不是為了別的,而是想要謀求百億級併購下游院線資產,目前潛在的交易對象不是別人,正是已經多次陷入欠薪風波的星美院線。

光线突击融资70亿!暂时否认收购星美:其实两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據內幕消息對外披露,“光線和星美談判已經推進了一段時間,現在看來一切正常,為了能夠順利談下收購案並儘早啟動,所以光線才著急籌措資金。”

消息一經發出,香港媒體緊急向星美瞭解情況,作為香港上市的企業,星美第一時間給出的答覆是“從未聽說此事,公司也未考慮出售旗下資產”。光線也於週日出來堅決否認:“公司從未與星美方洽談報道所稱相關收購事宜,短期內亦無相關安排。”

一邊是半年報利潤大漲尋求上下游打通的老牌影視公司,另一邊是經營狀況每況愈下並且據傳有意迴歸A股市場的院線大亨,兩者之間進行交易看來算是情理之中。雖然雙方第一時間都出來否認,但是所謂“無風不起浪”,這兩者會聯繫在一起也絕非空穴來風。

前不久光線董事長王長田聲稱“中國電影產業的第一次危機即將到來”,另一方面光線卻大動作融資70億要“搞事情”,這背後到底是哪門子生意經呢?

光线突击融资70亿!暂时否认收购星美:其实两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1

光線創紀錄的舉債意欲何為?

光線要融資70億,是因為光線缺錢嗎?答案當然不是。

根據光線傳媒2017年年報顯示,截止到2017年末光線賬上的貨幣資金為19.24億元,此外賬上還有1.4億元未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緊急時可以調用。今年3月光線傳媒以通過出售新麗傳媒27.64%股份出售給林芝騰訊回籠資金33億元,半年報業績預告顯示可獲得投資收益18-19億元,粗略計算,目前光線賬上應該有超過50億元的現金。

所以光線根本不缺錢,賬上趴著就有50億現金,再加上融資的70億,那麼一共有120億可供調用。儘管光線不缺錢,但是如此大手筆的融資在光線公司建立至今算是歷史首次,2016年6月份收購貓眼前後發行短期融資券也不過融資10億元,這一次融資的規模幾乎是上一次的7倍。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光線傳媒是通過三種不同的方式來融資。7月26日晚間公告的原話是,“為進一步拓寬公司的融資渠道、優化財務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公司擬向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申請註冊發行不超過20億元的中期票據。”公司同日公告:“公司擬向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申請註冊發行不超過10億元的超短期融資券,期限不超過270天。”此外,“公司擬向北京銀行翠微路支行申請不超過40億元的綜合授信,期限不超過5年。”

所以這次光線融資是強勢的“三管齊下”,向北京銀行借貸的算是上市公司一種常見的融資方式,其中的40億也佔到了大頭,剩下的10億算是超短期的過橋貸款,算是短期拆借,另外的20億則是中期。

這樣一種三管齊下的方式不僅在光線的資本運作史上是首次,在文娛企業的貸款歷史中也屬非常罕見。所有的這一切都說明了一點——光線要有大動作!

光线突击融资70亿!暂时否认收购星美:其实两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大家都知道,現在無論是股市還是債市,經濟大環境並不好,市場上融資很困難,光線在這樣的時間點要大舉融資一定是下了很大決心,也做了很多鋪墊。另一方面融資是“有本有息,借債還錢”的,如果以當前市場平均利率來算,70億元的資金利息每年就有幾個億,光線如果不是早做準備,早有預案也不敢做出如此大規模的舉債動作。

從創立至今,光線已經擁有了上游的內容製作能力,同時也有龐大的宣發資源,現在線上渠道還有了貓眼,可謂是上下游兼備;唯一獨缺的就是線下的院線渠道,眼看著萬達,阿里,博納等都投資了院線,長久來看光線不可能一直缺失這樣重要的板塊。

這也是為何外界紛紛猜測光線的大舉融資就是為了併購下游的院線資源,而在此時“光線與星美的曖昧關係”也就此走上了舞臺。

2

影城運營難,公司曝欠薪:星美的狀況並不好

儘管光線和星美都出面矢口否認,但是之所以兩者之間能夠畫上聯繫,也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存在。

一方面光線舉債70億,收購的對象一定不是什麼小公司,放眼整個影視圈,以及光線本身“上下兼通,獨缺院線”的特點,基本光線籌集資金的目的很有可能是為了在補強自身的短板。

另一方面,如果觀察中國現在排名前十的院線公司,星美可謂是狀況最不好的一類,而且也急於迴歸國內上市。

截止2017年底,全國共有48條院線,但前10條院線所佔市場份額超7成,包括萬達,中影,上影在內的院線牢牢把持著中國影院生意的大頭。在中國10大院線中,星美控股成為2017年前十大院線排名中唯一一家處於虧損狀態的院線上市公司。

光线突击融资70亿!暂时否认收购星美:其实两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據資料顯示,星美控股在2017年虧損2.67億港元。星美控股的主營業務電影院業務方面,利潤同比下滑近九成,由2016年利潤超過7億港元下降到去年大約1億港元。

對於虧損原因,星美控股年報中解釋說是因為“報告期內銷售和財務成本大幅上升,(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公司新收購影院營業額未達預期需要進行大幅商譽減值。”除此之外,星美附屬公司星美文旅也出現虧損。

財報的難看,其實是運營情況的真實體現。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星美“欠薪、欠房租、欠供應商貨款”的言論在網上不斷髮酵。到了今年5月,多名網友發微博稱:“星美影城拖欠院線分賬款,導致大熱影片《復仇者聯盟3》無法在星美影院正常放映。” “有些星美影城到現在還沒有發2月份的工資,我們都見怪不怪了。我們還算好的,至少三月份的工資已經拿到了,還有一部分門店,員工現在都沒有拿到二月份的工資。”“拖欠工資還好,社保公積金不能按時繳納,才是最坑的。”

面對員工在網上披露的各種傳言,星美一時之間可謂無言以對,因為問題確實存在——星美需要資金。

光线突击融资70亿!暂时否认收购星美:其实两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造成這一困境最大的原因是星美控股迴歸A股的計劃遇到挫折,這也是為何外界一聽到光線融資70億的時候,會把星美看作是鉅額資金收購的首要對象。今年1月,星美控股欲以成都潤運為主體,資產作價200億元借殼A股上市公司——中植系旗下企業宇順電子。星美的老闆覃輝是星美控股、成都潤運的實控人,所以這一樁借殼回A股也算天經地義。

但沒想到剛過了三個月,宇順電子突然宣告“借殼失敗“,對外披露的原因是覃輝及其實控的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ST聖萊受到證監會處罰。2018年4月,證監會對*ST聖萊採取行政處罰,該公司因2015年度虛構影視版權轉讓業務、虛構財政補助事項,合計虛增營業收入2000萬元,虛增淨利潤1500萬元。整個事件中,實控人覃輝因作為知情人和參與者,被證監會給予警告並罰款60萬元。而因為這項處罰,宇順電子宣佈終止與成都潤運的重組——星美迴歸A股之路也因此被打上了休止符。

財報虧損,員工欠薪,迴歸A股受阻,星美的情況可謂是中國排名前十的院線公司中最糟糕的。坐擁300多家影院,但是運營效率和營收卻舉步維艱。這背後也是中國影院生意難的一個縮影——放映業務的毛利率越來越低,就算是橫店,上映這樣的老牌院線,也要面對同樣的問題。

就在這時,光線手持巨資,眼光望向了自己獨缺的院線資源,這也難怪外界會把情況最糟同時又熱愛資本運作的星美放上了“舞臺“中央。

3

電影不賺錢,全要靠投資?光線的日子也不好過

星美的確實近況不佳,但是恐怕很多人都忽視了,光線的日子也沒那麼好過。

根據7月13日發佈的公告,光線傳媒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20.4億元-21.4億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的4億元淨利潤增長409%—434%。這樣的成績看起來是非常亮眼。

一般來說,淨利倍增,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應該是天大的好消息,但是光線淨利潤暴增的背後似乎另有玄機。

業績預告顯示,在淨利暴增的背後,是投資收益的支撐,根據披露,光線傳媒上半年的經常性損益為18.7-19.1億元,這意味著光線傳媒的扣非淨利潤僅為1.03-2.7億元,相比於2017年上半年的下降幅度在50%左右,相當於主營業務利潤腰斬。

光线突击融资70亿!暂时否认收购星美:其实两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投資收益做支撐,意味著電影票房不給力。2018上半年,光線傳媒的主業營業確實不夠給力,(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報告期內確認收入了《熊出沒·變形記》《唐人街探案2》《大世界》《英雄本色2018》《金錢世界》等9部電影——其結果是票房好的並非自己主控,自己主控的票房又很一般。

電影領域缺乏爆款之作,一直是光線2017年以來的最大憂慮,再加上今年“丁晟怒懟,北京文化手撕”以及“後來的我們”事件,讓光線面對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在這樣的當口,就連掌門人王長田都認為“中國電影行業的危機要來臨”“一千家電影公司要倒閉”,可是光線卻在這節骨眼上史無前例地融了巨資,又第一時間否認“收購星美”的傳言。

那麼,光線葫蘆裡究竟賣著什麼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